1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创新训练项目)推荐学院:(盖章)项目名称:“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类型:□校级项目□校企合作基金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管理学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指导教师:联系电话:申报日期:二○一八年三月2填表说明一、申报表要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述准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二、格式要求:表格中的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需签字部分由相关人员以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签名。三、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指导项目和校企合作基金项目等。四、项目来源:1.“A”为学生自主选题,来源于自己对课题的长期积累与兴趣;“B”为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C”为学生承担社会、企业委托项目选题。2.“来源项目名称”和“来源项目类别”栏限“B”和“C”的项目填写;“来源项目类别”栏填写“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师横向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社会委托项目”以及其他项目标识。五、表格栏高不够可增加。六、填报者须注意页面的排版。3项目名称“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所属一级学科管理学项目所属二级学科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项目类型()校企合作基金项目()校级项目项目来源ABC来源项目名称来源项目类别无无项目实施时间起始时间:2018年4月完成时间:2019年5月项目简介(100字以内)作为新兴的养老模式,“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项目对典型互联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现状及问题对策进行研究,构建供需双方服务评价体系,提出改进该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申请人或申请团队姓名年级学号所在院系/专业联系电话E-mail主持人成员指导教师第一指导教师姓名年龄主要成果第二指导教师姓名单位年龄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成果4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1.知识储备深厚:团队成员多为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掌握医学、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学术基础;来自工业工程的成员熟练掌握SPSS等统计软件,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数据。该研究团队成员学科交叉,专业互补,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使理论联系实际。2.实践经历丰富:团队成员均曾参与校内志愿组织,有在养老机构进行志愿服务的经历,了解老年人对于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更加深入的研究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团队成员曾主持或参与“三下乡”、科研立项及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项目,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3.校内资源充足: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计算机设备齐全,且指导老师相关专业知识丰富,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此外,江苏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为研究提供了便利。二、项目方案(一)项目研究背景1.研究背景(1)背景: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养老模式由于养老和医疗双轨分离,难以整合医疗养老服务资源,不能满足如今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国家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2)必要性:①类似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国外已有丰富的研究数据,但医养结合模式在我国是新兴的养老模式,存在服务客体界定不清、资金不足及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②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养老和医疗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起到整合资源,打破服务供给部门的壁垒,扩大医养结合服务辐射范围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控病情,解决了更多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2015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互联网+”行动的基本要求、重点行动和保障支撑,并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新兴服务业做了详细部署。(3)优势:互联网利用其信息储存量大和数据分析交流速度快等优点,将作为供给主体的政府、拥有足够资源的医养机构及庞大的社会力量三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面的体系框架,发挥出三者分散时所不具有的协同作用。(4)不足:互联网在整合这三者资源方面虽起到一定作用,但模式内仍存在权责不清、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老年人知识储备不足、医疗保险政策的未覆盖等问题都影响了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在国内发展。52.项目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养老模式的研究较为丰富,有居家养老(homecare)、长期护理(long-termcare)等。①综合护理(integratedcare):与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相似的是综合护理模式。IleneAraujodeCarvalh撰写的《Organizingintegratedhealth-careservicestomeetolderpeople’sneeds》表明卫生系统之间、养老与社会服务之间应该有更多的融合;老年人的综合健康护理与相同成本下的的一般健康护理相比,对健康的影响更大。②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特别的,对于少数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的老人,许多国家如德、日、韩等国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Long-termcareinsurancesystem),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采取强制实施的方式;美国等国家则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商业保险,采取自愿参与的实施方式。胡宏伟等学者撰写的《美、德、日三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评析与启示》分析了美、德、日三国在该模式上的做法及运行效果。③互联网与养老结合:国外对养老模式与互联网应用结合的研究多集中于构想方面。KimberlyPetrovic撰写的《RespiteandtheInternet:AccessingCareforolderadultsinthe21stCentury》描述了对互联网应用于养老的构思,他认为互联网作为一种将家庭成员与养老服务和相关服务联系起来的手段,具有巨大的潜力。(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对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构想与探究。马龙飞、乐嘉宜等学者撰写的《建立“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构想及探讨》描述了对于这种新模式的一种构想,并对其带来的可观效益表示期待。邢亚男、曲婧等学者撰写的《“互联网+”医养结合构成要素及优势分析》中对旧有的医养结合模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②对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预期实施效果的研究。徐志杰、徐青松等学者撰写的《互联网+医疗”应用于“医养结合”的服务战略与保障路径—基于SWOT-PEST的模型分析》对医养结合及其模式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并基于SWOT-PEST的模型评估了互联网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后的预期效果,阐述其优势与劣势,机遇和挑战。③结合现今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现存问题的改进对策。睢党臣,张婷等学者2017年5月发表了《“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研究》,文章针对该模式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综上所述,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在我国不断推广,但现今对于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创新及相对于其他模式的优势所在,而其中显现的信息泄露、覆盖范围小、费用高昂等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并找到其解决方案所在。63.项目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①发现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费用高昂、信息泄露、覆盖范围小等问题。②针对相应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建立双方满意度评价体系,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改进建议,为以后研究互联网在医养结合模式上的更广泛作用提供参考意见。(2)实践意义:①推动正处于医院和普通养老院“模糊地带”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身份界定并与医保对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降低老人看病养老费用②提出合理对策改善网络环境,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权益,防止电子病历等隐私被泄漏。③构建以成本、效益、服务质量和价格等为指标的供给双方满意度评价体系,对其他地区的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项目已具备条件(1)数据基础: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试点地区较发达,通过便捷的网络通信技术,项目组获得了相关信息与数据。(2)政策支持: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医养结合领域与互联网领域的政策。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特别强调了医疗服务信息化在医养结合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政策基础,也为项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3)知识储备:项目组从多主体角度出发分析互联网+医养结合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查阅大量纸质期刊和数据库文献检索,包括国内文献及国外文献,以比对国内外政策。5.项目缺少的条件(1)国内外政治制度与相关政策差异性,很多外国研究无法直接应用到国内实践。(2)互联网+医养结合实践地较分散,可研究典型案例不多,项目组还未能深入实践地进行调查,即还未获取深层次的数据信息。6.项目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方式对的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估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现存问题及其原因,为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及纸质期刊、报纸查阅文献,掌握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构成体系、运行现状和实施效果,对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与传统的医养结合模式进行概念界定,建立对该模式的初步了解。(2)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典型的互联网+医养结合试点机构,通过发放问卷得到信息与数据;就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评价调查咨询专业导师后,确定评价标准,合理设置权重,建立初步评价体系,客观分析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效果。7(3)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分组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等方法与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分析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中供需双方的满意度、参与度和预期效果等,建立双方满意度评价体系,制成直观清晰的图表。(二)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1.研究目标(1)描述现状:总结出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运行现状及其与原有医养结合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及问题。(2)明确问题:明确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庞大养老需求、线下服务资源不足和平台信息封闭、维护资金不足等问题及成因。(3)提出建议:提出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在政策、资金和平台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向、思路和建议,构建以成本、效益、服务质量和价格等为指标的供给双方满意度评价体系。2.研究内容(1)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相关概念、理论与运行现状进行探究和分析。描述互联网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后在信息交换、远程诊疗、养老资源配置和养老模式选择方面带来的改变及互联网+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的资金来源、平台建设和医疗资源供给等方面的突出特点。(2)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调查供需双方对于互联网模式下医养结合存在的信息安全、权责不明、线下服务不足和费用高昂等问题的看法。围绕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访谈、设置问卷内容,根据调查结果,选取指标进行评价,对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资金、技术问题展开研究。(3)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原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一步发掘政府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慈善机构、志愿组织、居委组织及家庭个人等在完善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中构建服务资源网的作用,为进一步整合上述资源提供合理建议。同时构建以成本、效益、服务质量和价格等为指标的供给双方满意度评价体系,为研究和完善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一些参考。(三)项目创新特色概述(1)视角创新:从“互联网+”的视角,分析和描述医养结合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资金、技术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与优势。(2)视野创新:本项目注重分析互联网+医养结合中服务供给方即政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对该模式的影响,相对于以往研究的服务需求方即老年人及其家庭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