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全民教育思想一、全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全民教育思想产生的两个基石1.“教育民主化”:是指民主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化和扩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个体具有越来越多的受教育机会;个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主教育。教育民主化思潮的主要宗旨:取消等级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以受教育的权利,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2.教育公平理论早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就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二)世界教育的发展与全民教育思想的提出二战后,世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而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初等教育中,发展中国家的入学儿童从1960年的2.17亿增加到1990年的5.053亿,6岁至11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960年的48%提高到90年代的77.8%。全世界的识字成人(15岁及15岁以上者)在50年代约为8.9亿,到90年代则增至26.33亿;全世界的成人文盲率在1970—1990年这短短的20年中从54.7%减少至34.9%。(三)现存的社会问题与全民教育思想1.教育问题:2.人口问题:3.环境问题:4.贫困问题:二、全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及事件1.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宗迪恩召开,标志着全面教育思想的正式提出。大会的宗旨和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捆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两个划时代的文件,从而使全民教育思想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还对全民教育实施步骤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了具体的说明。为实现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即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大会建议各国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以下目标,其中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1)扩大儿童早期护理与发展活动,包括吸收家庭与社区参与,尤其要关注贫穷、处境不利和残疾的儿童;(2)到2000年普及和完成初等教育(或任何被视为“基本”的更高层次的教育);(3)提高学习成绩,使一定年龄段的一定比例的人(如14岁儿童的80%),达到或超过规定必需的学习成绩水平(4)降低成人文盲率(适当的年龄组由每一国家确定),比如说到2000年降到1990年的一半,并对女性扫盲予以足够的重视,使目前男性与女性文盲率的悬殊程度明显地减低;(5)扩大对青年人和成人所需要的其他重要技能的基本教育与培训,以行为的变化和对健康、对就业、对生产率的影响来评价培训计划的有效性;(6)保证个人和家庭掌握那些为了更好地生活以及健全而持续地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这通过所有教育渠道进行,包括大众传媒、其他现代和传统的通讯方式和社会行动,以行为的变化评价其有效性。1993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9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再次把国际社会对全民教育的关注推向新的高潮。9个人口大国: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三、全民教育思想思想的主要观点(一)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全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有:第一,全民教育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这些需要,包括人类能够生存、作出有知识依据的决策、有尊严地生活以及继续学习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第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可以使任何社会中的任何人有能力并有责任去尊重和依赖他们共同的文化、语言和精神的遗产,促进他人的教育,推动社会正义事业,保护环境,宽容与自己不同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制度,从而坚持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人道主义观念和人权,并为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建立和平与团结而努力。第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但更基本的目的就是传递并丰富共同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第四,基础教育本身不仅仅是目的。它是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的基础,而各国可以在这一基础之上系统的建立其他层次类型的教育和培训。(二)全民教育是普及教育的继续与发展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可以说全民教育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教育民主化思想,又继承和发展了教育普及化思想。教育普及化可以说是教育全民化的基本保证,没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全民化就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教育普及,才有可能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第3条“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规定:应该向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为实现基础教育机会均等,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必须获得达到和维持必要的学习水平的机会;最为紧迫的就是确保女童和妇女的入学机会。同时规定对残疾人的学习应特别关注,积极消除教育差异。第5条“扩大基础教育的手段和范围”规定:出生即为学习之始;初等学校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外对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的主要传授系统。初等教育必须普及,以确保所有儿童的基本学习需要得到满足;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要是多样的,应该通过多种传授系统予以满足。扫盲项目必不可少,因为识字本身就是一种必要的技能,也是其他生活技能的基础。以母语进行的扫盲可以巩固文化的特性和遗产。与普及教育相比,全民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学习的实际效果,提出基础教育必须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获得和结果上,而不单纯注重入学率、不断修学的组织化以及完成证书的要求等方面;全民教育强调积极参与学习,这对于学习者获得知识、充分开发自己的潜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要制定实现教育计划的标准,并改进评估学习成绩的体系,这两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三)全民教育是解决当代人类困境的基本手段(1)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缓解贫困一般来说,提高初等教育入学率和成人识字率与提高人均收入和经济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各级教育中,初等教育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在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在25%左右,而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则为12%;在相同环境下,接受过教育的农民的生产力比没有接受教育的农民高。(2)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3)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4)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四)加强国际间的联合行动,推动全民教育运动发展1994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及《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郑重声明:“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必须给予机会使其达到并保持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儿童的特殊需要教育对全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次国际教育大会”更是将全民教育的概念发展为“终身全民教育”,并希望“通过全民教育来建设和平”。1996年6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约旦安曼召开的“国际全民教育咨询论坛中期会议”开幕式上指出,“全民教育进展中期评估”的结果表明,我们在基础教育方面的进展是千真万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学人数的增长马约尔说,80%的发展中国家自1990年以来初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一直在持续增长。1990年至1995年间,全球发展中国家人学人数一共增加了5000万,这就是说在80年代的水平上翻了一番。90年代的前半期,已被证明是教育的复苏阶段。2.失学人数的下降据马约尔的发言,在宗迪恩会议上,当时对失学儿童数的估计是:到2000年,失学儿童数将从1.28亿增至1.48亿。但最近的数据允许人们有一个更乐观的评估:失学儿童的人数首次在下降。据估计,1995年的失学儿童数为1.1亿,这个数字还会下降。3.儿童早期教育进展顺利马约尔认为,对需要为生活与学习作准备的儿童来说,早期儿童教育具有极重要的作用。据报道,自1990年以来,早期儿童教育计划中入学的人数上升了80%,现在已达5600万。3至6岁儿童中有五分之一的学前儿童参加了这样的计划,其中女童约占一半。四、全民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一)认识意义1.加深对当代教育使命的认识,全民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2.深刻认识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的重要意义。3.深刻认识开展全民教育在解决人类困境中的重要作用。(二)实践意义1.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终身化的进程。2.积极投身于“两基”教育工程,推动我国全面教育事业的发展。3.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了解世界,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