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15(征求意见稿)2015北京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15主编部门:国家林业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15年月日2015北京1前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3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2号),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主编完成。编制组在总结我国多年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建设经验,分析了保护管理需求,按照尊重自然、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在满足自然保护功能和资源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严格遵守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过程中,在全国广泛征求了各相关单位、专家的意见,经认真修改后由国家林业局召开了专家审查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十三章:总则、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建设条件与总体布局、管护系统、巡护系统、标识系统、科研监测系统、公众教育系统、信息系统、防灾减灾系统、环境保护与节能、人员定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标准对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构成和工程量,提高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推进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是编制、评估和审批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的重要尺度。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邮政编码:10071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编制单位:(主编、参编)主要起草人:审核:(管理部门、专家组)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2第三章建设条件与总体布局....................................................4第四章管护系统..............................................................5第五章巡护系统..............................................................7第六章标识系统..............................................................9第七章科研监测系统.........................................................10第八章公众教育系统.........................................................12第九章信息系统.............................................................15第十章防灾减灾系统.........................................................1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节能.....................................................18第十二章人员定额...........................................................19第十三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附件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编制说明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监督,规范工程项目规模、构成、布局及工程量等要求,提高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报告、初步设计,以及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的依据。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程项目,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可参照执行。已加入或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及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等的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有关国际组织的规定。第四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规定。第五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应遵守环境保护、国家工程质量、安全、卫生等强制性条文规定,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第六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应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分类建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安全实用的基本原则。第七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各项工程设施,优先维护、完善使用已有设施,应与自然保护区内的其他建设项目相结合,不得重复建设。第八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应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排放为原则,充分利用新技术,为减轻自然资源消耗压力和便利野外保护管理创造条件。2第二章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第九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规模划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5个等级,其中微型主要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种质资源集中分布的自然保护小区、原生境保护小区(点)。表1自然保护区规模划分表类型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15万hm2,天然乔灌林地10万hm2或核心区面积7万hm2(1)15万hm2,天然乔灌林地≤10万hm2或核心区面积≤7万hm2;(2)5万hm2(不含)~15万hm21万hm2(不含)~5万hm2≤1万hm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50万hm220万hm2(不含)~50万hm28万hm2(不含)~20万hm2≤8万hm2荒漠生态系统类型50万hm2,灌草覆盖面积15万hm2(1)50万hm2,灌草覆盖面积≤15万hm2;(2)20万hm2(不含)~50万hm2,灌草覆盖面积6万hm2(1)20万hm2(不含)~50万hm2,灌草覆盖面积≤6万hm2;(2)5万hm2(不含)~20万hm2,灌草覆盖面积1.5万hm2≤20万hm2,灌草覆盖面积≤1.5万hm2;(2)≤5万hm2,灌草覆盖面积≤1.5万hm2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10万hm2,水域与常年或季节性湿地面积5万hm25万hm2(不含)~10万hm2,水域与常年或季节性湿地面积2.5万hm21万hm2(不含)~5万hm2,水域与常年或季节性湿地面积6000hm2≤1万hm2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20万hm2,水域与常年或季节性湿地面积6万hm28万hm2(不含)~20万hm2,水域与常年或季节性湿地面积2.5万hm22万hm2(不含)~8万hm2,水域与常年或季节性湿地面积6000hm2≤2万hm2野生动物类型20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10种或核心区面积10万hm2;(1)20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10种或核心区面积≤10万hm2;(2)10万hm2(不含)~20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10种或核心区面积5万hm2;(1)10万hm2(不含)~20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10种或核心区面积≤5万hm2;(2)2万hm2(不含)~10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10种或核心区面积1万hm2(1)2万hm2(不含)~10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10种或核心区面积≤1万hm2;(2)≤2万hm2野生植物类型(1)5万hm2;(2)1万hm2(不含)~5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5种或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区面积3000hm2(1)1万hm2(不含)~5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5种或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区面积≤3000hm2;(2)0.5万hm2(不含)~1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5种或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区面积1500hm2;(1)0.5万hm2(不含)~1万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5种或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区面积≤1500hm2;(2)≤0.5万hm23类型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遗迹类型5万hm22万hm2(不含)~5万hm20.5万hm2(不含)~2万hm2≤0.5万hm2古生物遗迹类型5万hm22万hm2(不含)~5万hm20.5万hm2(不含)~2万hm2≤0.5万hm2第十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由管护系统、巡护系统、标识系统、科研监测系统、公众教育系统、信息系统、防灾减灾系统七类构成。一管护系统以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为主,兼顾行政、执法、社区管理等功能。二巡护系统应满足巡查保护对象状况、排查威胁和安全隐患、遏阻非法行为、了解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和社区状况等管理需要,覆盖和贯通自然保护区重点区段。三标识系统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一,是自然保护区确标立界、展示保护成果、开展公众教育最直接的平台。四科研监测系统是及时了解自然保护区内本底现状,适时掌握区内重点保护对象现状与动态、威胁因素的重要工具,其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支撑。五公众教育系统以服务社区和来访者(包括游客)为主,提供完善的公众教育和公共服务。六信息系统应满足自然保护区本底数据收集、大数据分析、信息传输、远程指挥交流共享的需要。七防灾减灾系统应基本满足防控地质灾害、野火、有害生物入侵、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爆发等突发性灾害的功能。4第三章建设条件与总体布局第十一条开展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有地方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机构和批准编制的文件,自然保护区有明确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二主管部门关于规划有效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三项目建设用地应符合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应有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有关土地使用的批准文件或用地预审手续。四林地内用地符合林业辅助用地要求,草原内用地符合征用集体草原和使用国有草原的要求,湿地内用地符合湿地保护管理要求。五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建筑的工程地质要求。第十二条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符合下列规定:一访客中心用地按照接待来访人数规模确定。二管护设施用地指标按照人均100m2以下计算。第十三条实行分区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按照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合理安排工程建设项目。未进行分区的自然保护区,则按照核心区的要求安排相关工程建设项目。一核心区、缓冲区可布设科研监测监控设备设施、标识、巡护道路及简易管护巡护设施等。二综合管理及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宜设置在保护区外。5第四章管护系统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管护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站、管护点、门禁哨卡、围栏等设施及装备。第十五条根据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范围、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山系等)及自然资源属性,可将自然保护区划为若干管理区域,每片管理区域设置1个管理站;管护面积大、离管理局偏远的区域可设置管理总站、中心管理站,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一管理站的管护面积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管理站管护面积指标表保护区类型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遗迹类森林湿地水域荒漠草原与草甸海洋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古生物一般管护面积(hm2)3000100002000020000200005000200020002000最小管护面积(hm2)5002000500050005000500200200200二管理站选址应无潜在地质灾害,水、电、通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避开特殊地貌景观或历史文化遗迹邻近区域。三管理站建设以管理用房、会议用房、业务用房、仓储用房为主,常驻管护人员的管理站可配置职工生活服务、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