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复习提纲答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A.尼尔·诺丁斯B.科尔伯格C.苏霍姆林斯基D.马卡连柯2.以下是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思想的教育思想家是(B)A.班杜拉B.苏霍姆林斯基C.科尔伯格D.杜威3.以下不属于“品德教育”运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D)A.托马斯·里可纳B.威廉·贝内特C.爱德华·怀因D.尼尔·诺丁斯4.当代德育课程模式中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A.威尔逊B.麦克费尔C.科尔伯格D.纽曼5.以下那一著作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A)。A.《道德教育论》B.《德育鉴》C.《训育论》D.《德育原理》6.德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B)。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B.德育的自然性功能C.德育的个体性功能D.德育的教育性功能7.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8.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A)和他的学生哈名、西蒙合著的《价值与教学》的出版。A.拉思斯B.萨沙C.科尔伯格D.诺丁斯9.诺丁斯课程体系的第一步是(A)A.对自我的关怀B.对思想的关怀C.对亲密的人的关怀D.对世界的关怀10.我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D)A.综合课程形式B.活动课程形式C.隐性课程形式D.螺旋式结构11.麦克费尔的德育课程模式是(B)A.“符号”课程模式B.“体谅”课程模式C.“社会行动”课程模式D.品德教育课程模式12.夸美纽斯将德育理论的依据奠定在()的基础之上。A.自然论B.实践哲学C.神学D.儿童心理学13.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个阶段(B)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非习俗水平14.教师作为德育主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是下列哪种态度(B)A、权威主义B、中立主义C、调合的立场D、儿童中心主义15.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6.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7.下面,(A)是近代教育史上主要的课程论思想的代表人物。A斯宾塞B洛克C皮亚杰D尼尔·诺丁斯18.《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19.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专指(D)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制教育D.道德教育2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表明德育具有()A.政治政治性B.享用性C.发展性D.社会性21.人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在品德发展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形成发展的,其顺序是(A)A.知情意行B.情知意行C.意情知行D.行意情知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B)A.创造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主体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23.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什么?(D)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道德观教育D、价值观教育2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只需通过(A)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A、观察B、模仿C、实践D、诱导25.夸美纽斯从“泛智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A)的课程观?A、百科全书式B、个人功利主义C、“符号”式D、社会行动26.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一种(D)的影响A、教育性B、社会性C、个体性D、价值性27.关于道德发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主要有三个,不包括(B)A情感发展方面的精神分析理论B智力发展方面的多元智力理论C认知发展方面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D行为发展方面的社会学理论28.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C)A权威主义B中立主义C民主立场D调和的立场29.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不包括(A)A职业素养B专业素养C教育素养D道德素养30.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比较,其特点不包括(A)A.在教师的直接讲授方面B.在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应方面C.在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方面D.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安排方面31.道德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的课程形式是(A)A.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D.教育课程32.关于直接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包括(D)A.教师与学生C.对德育过程的理解和设计B.德育过程其他要素的影响D.政府教育方针的制定33.具体的德育方法不包括(C)A.思维训练法C.启发法B.情感陶冶法D.理想激励法34.在近现代,对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作权威主义理解的代表人物是?(B)A.杜威B.洛克和涂尔干C.班杜拉D.弗洛伊德35.“课程在其发展中应该回顾那些以他们为基础的基本概念,直到学生全面掌握了课程的参考资料为止”这是对哪一种课程设计的解释?(C)A.综合课程B.单一分科课程C.螺旋式课程D.经验课程36.皮亚杰说,儿童是道德哲学家。这实际上是对哪种德育方法的阐释?(C)A.启发法B.雕塑法C.树人法D.塑造法37.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该归因到(A)上去A.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B.生产力发展等宏观因素C.科技发展等社会因素D.道德教育内容的教育性因素3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B)A.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的矛盾B.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发展实际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社会价值环境与学校的价值系统的矛盾39.道德发展可以概括为下列哪一过程(B)A.他律—自律—自由—无律B.无律—他律—自律—自由C.无律—自律—他律—自由D.自由—自律—他律—无律40.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是(C)A.精神分析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新性善论D.马斯洛的需求理论4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C)A.示范法B.陶冶法C.讲解法D.讨论法42.德育目的具体化的首要任务是(B)A.实现德育目标的序列化过程B.实现由德育目的向德育目标的转化C.实现目标分类的过程D.实现德育目标的分解操作化过程43.关于我国的德育方面,政府的领导方式为()A全面干预型B部分干预型C政策干预型D自由发展型44.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5.《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46.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C)A.爱国主义教育B.国际主义教育C.共产主义教育D.集体主义教育47.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关键是()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二、名词解释1.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2.德性:德性就是在人的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3.新性善论: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际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某种对个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实践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性心理文化结构的遗传存在,它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正式由于先天道德禀赋的存在,道德教育才有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的可能。4.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5.德育过程:即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也有人从单个德育任务自开始到完成的历程角度加以界定)6.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7.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教师。8.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9.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10.思维训练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11.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12.情感陶冶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13.品德测评:14.习俗性德育: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15.澄清反应:“澄清反应”亦称“澄清式问答”、“澄清式回应”,教师通过与学生就其关注的某一问题的对话,帮助学生澄清其思想以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三、填空题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_商品性_、生产性、_民主性_科学性、_发展性_和革命性等。2.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_德育原理_、德育论、_德育学_、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3.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涉及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_选择_、珍视、_行动_。4._“新性善论”_是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是德育主题性发挥的前提之一。5.关于道德发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很多。概括地讲,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大流派:_情感发展方面的精神分析理论_、行为发展方面的社会学习理论和_认知发展方面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_。6.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_导向功能_、调控功能、_评价功能_;德育目的的公德功能主要表现为:引导性功能、_规范性功能_.7.德育过程的特点包括_计划性与正面性性_、_复杂性与多端性_、_引导性与整合性_。8.方法论意义上的的德育方法包括:启发法、塑造法、_雕琢法_、树人法、_系统或综合法_。9.当代西方德育界形成的主要方法模式有:(1)认知发展方法模式(2)_社会学习方法模式_(3)价值澄清方法模式(4)_社会行动方法模式_。10.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应分为_德育师资的培育_、德育主体的自修_两个部分来研究。11.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具体说来,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体现为_导向功能_、_调控功能_、_评价功能_。13.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_家庭美德教育_、集体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_、民主与法制教育、_信仰道德教育_。14.德育过程的特点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内容:_计划性_与正面性、复杂性与_多端性_、引导性与_整合性_。15.具体的德育方法有:思维训练法、_情感陶冶法_、理想激励法_、_行为训练法_、修养指导法。16.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的泛化的原因主要有:_传统思想的影响_、_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_、_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_。17.、、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和根本任务。18.道德实践法的基本形式有:、和等。19.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文明习惯、基本道德(美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20.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由三个维度构成,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教育素养。21.理想激励法师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22.大众传媒之社会影响的一般特征有:中介性、大众性、程序性。23.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24.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就是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四、简答题1.德育原理的议题主要有哪些?2.如何理解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内涵与意义?3.如何理解道德是“可教”的?4.如何理解德育内容在发展的趋势上对“全球伦理”的确认?所谓“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共识,社会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混乱或独裁的威胁,而个人或迟或早也会感到绝望。”5.如何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建立优化的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需要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