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精华版-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请大家猜猜谜语常见的修辞手法A、比喻B、比拟C、借代D、夸张E、对偶F、排比H、设问G、反问广告修辞大擂台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酒)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夸张夸张引用引用比喻比喻比喻比喻对比广告修辞大擂台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电冰箱)11、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12、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彩电)13、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14、药材好,药才好。(药品)对比对偶排比排比同音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4.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5.比喻的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使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6.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没有相似点)(喻体不当)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理论经验。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③万龙点睛。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答:①②③“刀法”喻“教育方法”;“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1、概念: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2、分类:(1)借部分代替全体。例1:樯橹灰飞烟灭。例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特征代替本体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二、借代(3)借专门名词代一般人或事物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4)事物的名称代本体。例1:我买了一台“康佳”。例2:他一天一包中华。。借代的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指出下列借代(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2)他们没有见识,没有胆量,只晓得饭碗!饭碗是他们的终生唯一的目的。(叶圣陶《抗争》)。(3)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借喻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借代借用事物:黃口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借代借用事物:烽火代替事物:战争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三、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2、分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来写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C.“故人具鸡黍shu,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C拟人的作用赋予无生命的()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生动形象,亲切、富有感染力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C四、对偶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的对偶形式。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3、作用: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表意凝练。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5.下面8个诗句组成对联,请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①渚清沙白鸟飞回②白铁无辜铸佞臣③水淡性泊是我师④望帝春心托杜鹃⑤青山有幸埋忠骨⑥竹直心虚乃吾友⑦无边落木萧萧下⑧千树万树梨花开A.⑦⑧/⑤②B.①④/③⑥C.⑤②/③⑥D.③⑥/⑦⑧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_____祖国日日新___②满园春色好_____神州面貌新__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___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_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五、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排比的作用:内容凝练,增强气势,节奏鲜明,情感强烈。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明白雄健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夸张的类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扩大的夸张:超前的夸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缩小的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六、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3、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七、设问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例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例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八、反问(反诘)1、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1: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点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十、双关1、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2、类别(1)谐音双关:例1:我失骄杨君失柳,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