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媒体发展历程(纯手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中国广播媒体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人文心态,审美价值取向的迁替嬗变,大致经历了建国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转型期和发展期五个发展阶段。一、建国十七年(1949-1965)被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激情点燃的广播文艺。1)广播文艺的地位由边缘靠拢中心革命战争时期:广播以发布新闻和时事政策教育为中心,那时的文艺尚属于边缘地位,既没有专门制作文艺节目的从业队伍,又没有固定的文艺节目栏目。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的转向。人们的心态从紧张中放松下来,在劳动和工作之余,开始需要适当的娱乐和休息,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广播文艺节目。如《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等充满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作品。2)奠定了当代中国广播文艺事业的基本框架新中国的广播文艺事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了广播设备技术上的不足,奠定了当代广播文艺的基本框架二、文革十年(1966-1976)被政治话语权灌注的文艺广播1)在文艺节目制作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割裂了文艺与社会的真实联系,违背了艺术规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艺术家体验生活的反映。于是,所有的文艺创作首先要结合政治需要体现政治标准。文革的政治文艺把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文艺路线扭向极端,其实质是对这一在历史上有过正确指导作用的文艺路线的大反动。2)在批判艺术的价值体系中,政治标准为首要必须标准的错误观念极大影响了人们审美心里的健康发展三、新时期(1977-1985)回归艺术本体属性的广播文艺1)和声的魅力—调频立体声广播立体声广播利用人的双耳的特性,在节目中同时发出左右俩个声道的信号,使收音者从收音机左右俩个声道的喇叭中同时听到声音,从而得到全方位,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和临场感。2)倾国倾城的魅力—评书、小说、广播剧连续广播声音所传达的审美内涵是广播文艺真正魅力四射的原因。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正午时光是属于广播文艺的,如中央电视台和各地录制的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高山下的花环》;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连续广播剧《三国演义》等。3)品牌的魅力—板块格局的广播文艺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商品的品牌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顺应受众的名牌心里,纷纷开始开辟新栏目,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广播文艺由以下几个版块构成:《空中大舞台》,《广播剧和小说连续广播》等四、转型期(1986-1999)平等交流的广播文艺1986年12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宣告成立,吹响了我国广播体制改革的号角。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广播行业走系列化发展道路的热潮。各省市电视纷纷组建经济台,新闻台,音乐台等系列台,满足了广播电视节目分众化的需求。1)节目播出样式:直播对录播的补充革命时期采用直播是迫于录音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在新时期,广播文艺在录音技术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磁带录音乃至高科技条件下的数字录音,为节目制作提供了完美的保障,录播节目早已为人们习以为常。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播方式让人们感受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声音就成了广播文艺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审美的卓越方式了,而且发挥了广播更便捷传播特性的最佳方式,如汶川地震的直播。2)审美交流方式:单项交流向双向,多级交流嬗递直播热线的参与,使广播文艺的审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场直播和热线电话使艺术传播模式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生动活泼的双向和多级交流代替了毫无生气的单向交流。3)审美心态:仪式化聆听向附庸伴随的变迁以前的中国家庭都愿意围坐在收音机旁仔细的聆听他们所喜爱的文艺节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昔日专情滴收听广播文艺时间开始被物质生活所替代,仪式化的艺术欣赏被挤兑到夹缝中,人们以极其平等的心态对待广播文艺,倾听广播文艺,参与广播文艺。从而使得广播艺术不再高高凌驾于听众之上,而是真正的走向了生活,实现了艺术向生活的转化。五、发展期(2000—至今)电视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收音机闲置起来,不过近年来,城市汽车数量的激增使可以解放眼球,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媒体走进时尚人群的主流生活。收听率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扭转。如节目专业化,听众细分化,经营商业化,都是北京交通台的成功经验,对当代中国广播文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02年12月2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专业化流行音乐频道---“音乐之声”正式开播,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频道专业化,管理频率化的立台理念为指导,在改革新阶段隆重推出的全新频道。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