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说陈姓史上最牛分家在今天的中国姓氏中,陈姓算是超级大姓,排名在第五位。在历史上,陈姓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直到今天,陈姓人还被祖上的某种精神所鼓舞。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跟所有的大姓一样,陈的起源也比较复杂。一支是舜帝的后裔,以国为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以后,将舜的后人妫满封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了陈国。妫满子孙中有些就以国为姓,这些人即成为陈姓的由来。还有一支,也是陈姓最重要的一支,是齐国王子田珍之后。齐国田氏本姓陈,秦灭齐后,田珍跑到楚国,又改回了陈姓。最后一支是陈国其他公族的后裔。陈国曾经发生过内乱,当时很多公族避居他乡,也多以国为姓。其实,上面这三支本质上是一支,都是妫满建立的陈国后裔。兄弟民族当中姓陈的也非常多。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很多鲜卑人改姓为陈;后来的金朝完颜氏,有改姓王的,也有改姓为陈的;蒙古族也有姓陈的,元朝灭亡后,有很多蒙古贵族投降了明朝,朱元璋便赐这些人姓陈;满族陈姓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来陈姓的汉人编入汉八旗,有的搬到关外去生活,时间长了就成了满族,还有的满族人本来就姓陈;海南的京族里陈是大姓;羌族人里陈也是大姓;明成祖时,山东历城的回族中陈是大姓,这一支被明成祖指派为苏禄王守墓。苏禄王是当年从菲律宾到中国来进贡的一位国王,最后死在了中国,就葬在了山东德州。一直替他看墓的就是这支陈姓的回族族人。几乎所有的民族当中,都有姓陈的。汉族陈姓,大多源于河南淮阳,至今当地仍有人管自己叫“老陈户”,意为非常古老的陈姓人。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南迁,全都是迁往福建,这个南迁过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3700个陈姓的人同灶而食,专门有管做饭的,一开饭就是300多桌。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食堂了。而且还有家规:按照辈分,长幼有序都坐好了,人都到齐了才能吃。在义门陈氏,没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这一说。耕田,壮劳力全部出动,一起下地;衣服脏了往那儿一扔,家族的妇女就给你洗好了。甚至“百犬同槽”--几百条狗在一起吃饭,用一个槽。而且就连这里的狗都会等狗,缺一条不吃;吃好了一起回狗圈,狗不住在每个人的家,集中住宿,所以叫“百犬同牢”。因为他们太符合中国传统里的仁义之说了,所以人称“义门陈氏”。义门陈氏延续了整整十九代,跨越三百多个春秋。宋太宗曾经为此赞叹:“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居五百年天下无双。”三百多年的辈分,可以拉开很远的,差五个辈分一点不奇怪,七八个都有可能,但人家就是没有分家。后来,到了1062年,因为相互照应,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增强了,义门陈氏人口暴涨,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满大街都是姓陈的了。于是义门陈氏要分家了,不是姓陈的想分,而是不得不分了。这次分家,号称“史上最牛分家”。谁替他们分的?皇帝。谁具体执行呢?包拯包青天。有人可能要说了,原来包公还管过分家呀。是啊,因为他公平嘛。包公和当时的名臣文彦博专门研究了分家方案,并上报皇帝批准,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分为291份,然后开始分。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虽然包公想分得很平均,但总归有点区别的,陈家人就开始互相谦让了,这就又耽误了很长时间。义门陈氏这次分家后,分流到了今天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地,共16个省,125个县,分出来291个村庄。分家以后,到了当地,大家知道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吗?在门口挂起一个灯笼,上书“义门”二字。有的地方,这种灯笼到20世纪50年代都还挂着。一看到这灯笼,人们就知道,这家陈姓是从九江迁出来的,绝不会错。这就是义门陈氏精神。在中国现代史上,陈姓出现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例如中国共产党队伍里的陈独秀、陈毅、陈赓、陈云,国民党中的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他们都是义门陈氏之后。义门陈氏的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不计较一些私有财产得失,以家族、整体的利益为重,这种精神曾经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度过了很多危机。陈姓在今天的中华姓氏当中排名第五位,人口58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附:陈的名义和图腾陈,本义陈列,为国名专用,即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为西周初封舜后妫满之地。陈,由阜和东组成。东为日在木中,观察太阳活动的神木称扶木或扶桑,阜为土山,扶木所在的地方称为陈,是古代帝王诸侯观察天文的地方。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是先祖观察天文之中心。所以,专执观察天文神职的氏族又被封干宛丘之地则成为陈氏族,进而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国名,最终产生了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