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三科建设发展规划一、专科建设总体思路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临床诊疗方案,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及科研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建设目标及内容在科室规模、设施设备、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争取经费支持,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特色,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重点进行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特色疗法、中药系列自制制剂研发等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中风病、眩晕等重点病种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以提高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1、进一步扩大专科规模,专科医疗设施设备先进齐全。优化就医环境,按计划增加病房床位数,购置专科所需诊疗设备,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优先购置中医诊疗设备。2、拓宽经费投资渠道,在专科规模、设施设备、人才培养、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增加经费投入,并专款专用,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3、专科人才梯队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外出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每年派出1-2名医师到国内及省内一流的医院进修学习,以及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专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4、注重内涵建设,不断优化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按照国家中医局要求,制定并优化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眩晕、头痛三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诊疗方案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体现及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5、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在建设期内有显著提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定期对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6、提高并完善中医系列自制制剂,进一步优化组方,改革剂型,深入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应用规律。7、创建并完善卒中单元,建立从院前急救、绿色通道、重症监护、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健康教育、预防、出院随访等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以降低发病率、患病率,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8、注重创新能力建设,争取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及设备等方面有所创新;加强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积极应用非药物疗法,加强中医药康复建设。9、专科技术优势明显,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围绕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开展科研工作。10、在建设期间,门诊量及出院人数逐年增加,增加优势病种收治人数,提高中医治疗率,注重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的研究与开展,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常规,并不断完善,在病房中逐步开展中医辨证论治下的健康教育模式。11、注重脑病科中医药文化建设,设立文化宣传栏,体现脑病科中医药文化特色,并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工作。三、预期进展1、建立依据充分、疗效先进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评价方法,探讨中医治疗中风病的规律,发展中医学术理论。2、取得1-2项具备省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3、建成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疗效显著的卒中单元。4、研制2种特色突出、疗效显著、服用或使用方便的脑病科系列自制制剂。5、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中医临床专业人才,提高诊疗水平。6、达到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期,满足评审标准要求,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四、关键性指标1、至2014年,床位扩大至50张。2、不断修改与完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眩晕、头痛的诊疗规范,提高临床疗效5%-10%。3、增加脑病自制制剂2种。4、获市级科研成果1项,把握国内外脑病专业发展动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项。5、每年派出进修人员2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6、增添中医诊疗设备,进一步增加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技术。五、保障措施1、争取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专科建设,经费由医院统一管理,重点专科管理办公室与财务科分别设立专账、专人负责,每年通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2、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优先加强脑病科软硬件建设,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协作、技术推广、科学研究、外出参观学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重点专科的科研立项、申报科技进步奖、论文发表及引进开展新技术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帮助。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激发调动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3、加强与宣传媒体的联系,大力宣传脑病科建设成果,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使重点专科品牌深入人心。4、重点专科领导小组及重点专科管理办公室加强对专科建设工作的督导、考核,督促检查其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每年进行全面综合考评,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奖惩,以保证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5、虚心接受中医管理局及其卫生主管部门对专科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高,使专科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