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第八章中医护理诊法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才晓茹王欣中医护理第八章目录第一节望诊第二节闻诊第三节问诊第四节切诊中医护理第八章中医护理第八章学习目标1.掌握望色、望舌、问寒热、问汗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2.熟悉望神、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皮肤、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及脉诊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3.了解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闻诊、问经带、问小儿及按诊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4.学会舌诊、脉诊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四诊收集病情资料。中医护理第八章中医护理诊法,即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病情资料,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中医四诊有机结合,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望诊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导入情景小张,女,21岁。平时大便干结,排便时伴便血、疼痛,某医院诊断为痔疮。曾自己服用蜂蜜水、番泻叶等,均无明显改善。近日由于吃麻辣火锅,大便3日未行,情绪急躁,满面通红,内外眼角赤色明显,面颊满布痤疮,色红肿大,碰触有疼痛。舌红绛,苔黄厚而干。工作任务1.正确观察并记录小张的神态、面色与舌象。2.根据小张的临床表现,判断其所患病证的属性。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一、望神1.得神又称有神,是精充神旺的表现。2.无神又称失神,是精亏神衰的表现。3.假神危急重症患者突然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二、望色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2.赤色主热证。3.黄色主虚证、湿证。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三、望形态1.望形体主要通过观察患者体形,以了解体质的强弱和脏腑气血的盛衰。2.望姿态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和特殊姿态以了解病情。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五、望皮肤1.望形色2.望斑疹(注意区分斑与疹)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四、望头面、五官1.望头面头项、头发2.望五官目、耳、鼻、口唇、齿龈、咽喉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六、望舌舌诊脏腑分布:尖—心肺中—脾胃两侧—肝胆后——肾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一)望舌质1.望舌色——淡白、红、绛、紫2.望舌形——胖瘦、老嫩、裂纹、芒刺、舌疮3.望舌态——强硬、歪斜、短缩、颤动、吐弄(二)望舌苔1.望苔色——白、黄、灰、黑2.望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七、望排泄物排泄物包括痰涎、呕吐物、大小便、泪、涕、女子白带等,通过观察其色、质、量的变化,了解相关脏腑的病变和邪气的性质。一般来说,排泄物清稀者,多为寒证、虚证;排泄物黄而稠粘者,多为热证、实证。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八、望小儿指纹望小儿指纹即通过观察小儿两手食指桡侧脉络的色泽、形态,一般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闻诊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一节导入情景豆豆,女,5岁。2周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喘息、气促,至今未愈,最近2天有所加重,夜间发作尤甚。严重时有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大便干,尿少色黄,舌嫩红,苔黄。工作任务1.辨别豆豆发出的异常声音。2.观察、辨别豆豆大小便的性状、气味。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二节一、听声音1.语声患者语声的强弱能反映人体正气的盛衰,与邪气的性质有一定关系。2.呼吸呼吸微弱,短而声低,多为内伤虚损;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为邪热内蕴。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二节3.咳嗽有声无物为咳,有物无声为嗽。4.呃逆气逆于上,自咽喉而出,其声呃呃,不能自主。5.嗳气胃中气体因胃气失和而逆上出咽候所发出的声响,声长而缓。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二节二、嗅气味1.口气口气臭秽;口气酸腐;口气腐臭。2.排泄物、分泌物排泄物、分泌物凡恶臭者,多为实热;气味腥冷者,多为虚寒。3.病室气味血腥味;腐臭或尸臭味;尿臊气味;烂苹果味。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问诊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导入情景小李,男,23岁。自觉怕冷严重,穿厚衣服仍然不能缓解,略有发热,伴有咳嗽、鼻流清涕,后头部及项背部僵硬、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工作任务1.还应对小李的哪些方面进行详细询问。2.根据小李的临床表现判断其所患的病证类型。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一、问寒热寒,有恶寒和畏寒之分。恶寒指患者自觉怕冷,虽添衣加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多由外感引起。畏寒指患者虽怕冷,但添衣加被或近火取暖而有所缓解,多因阳虚所致。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一)恶寒发热1.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多为外感寒邪所致,常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2.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多为外感热邪所致,常伴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脉浮。3.太阳中风证发热轻,恶风,自汗,多为外感风邪所致。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二)但寒不热患者自觉怕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新病自觉脘腹或局部剧烈冷痛,脉沉迟有力者,属实寒证,多因寒邪侵袭、损伤阳气所致;久病体弱畏寒,脉沉迟无力者,属虚寒证,多因阳虚失却温煦所致。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三)但热不寒1.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2.潮热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水有定时。(1)阴虚潮热多为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2)阳明潮热多为日晡(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3)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3.低热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38℃),但发热持续时间较长。(1)气虚发热:可见长期低热、烦劳则甚。(2)阴虚发热:一般表现为长期低热。(3)气郁发热:表现为情志不舒、时有微热。(4)小儿夏季热:临床常见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出现长期低热。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四)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若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并伴有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不思饮食者,属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寒战高热交替出现,多见于疟疾,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症。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二、问汗1.表证辨汗外感寒邪,外感风热,外感风邪2.里证辨汗(1)自汗,即日间清醒时汗出、活动尤甚。(2)盗汗,即睡中汗出、醒后汗止。(3)战汗,即先见战栗,随后汗出,往往是邪正相争、疾病发展变化的转折点。(4)大汗,即汗出量多。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3.局部辨汗头汗即汗出仅限于头部;半身汗即身体一侧出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上半身,或为下半身,而另一侧无汗者;手足心汗即手足心汗出过多。三、问疼痛1.疼痛性质(1)胀痛:即疼痛而胀,主气滞。(2)刺痛:即痛如针刺,固定不移,拒按,主瘀血。(3)冷痛:即疼痛伴有冷感,痛而喜暖,主寒证。(4)灼痛:即疼痛伴有灼热感,痛而喜凉,主热证。(5)隐痛:即痛势轻缓、绵绵不休,主虚证。(6)走窜痛:即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属气滞或风胜。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三、问疼痛2.疼痛部位(1)头痛:①分经;②辨虚实(2)胸痛:多与心肺有关。(3)胁痛:多与肝胆有关。(4)胃脘痛:胃失和降、气机阻滞均可引起胃脘疼痛。(5)腹痛:问清疼痛部位,依腹痛性质判断病证虚实。(6)腰痛:肾虚、寒湿痹病、瘀血、风寒湿痹阻、湿热蕴结。(7)四肢痛:多见于风寒湿三邪相合侵袭人体之痹证。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四、问饮食口味1.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或不欲食,多食易饥,嗜食异物。2.口渴与饮水口干渴,渴而多饮,渴不多饮,口渴咽干,渴喜冷饮,渴喜热饮而量不多。3.口味口甜而腻,口苦,口中泛酸,口咸,口味酸馊,口淡无味。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五、问睡眠1.失眠又称不寐,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常伴多梦。2.嗜睡又称多眠,以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即醒、醒后复睡为特征。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六、问二便1.大便(1)便次异常:便秘,泄泻。(2)便质异常:溏结不调,完谷不化,便血。(3)排便感异常: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肛门重坠。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2.小便(1)尿量:尿量增多,尿量减少常。(2)排尿次数:小便频数,“癃闭”。(3)排尿感异常: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七、问经带1.问月经(1)经期: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前后不定。(2)经量:经量过多,经量过少,崩漏,闭经。(3)经色于经质:血虚,血热,血瘀。(4)痛经:指妇女在经期或经前,出现周期性的小腹或腰部疼痛。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2.问带下带下量多、色白、清稀而无臭,多为脾虚;带下清冷、稀薄,伴腰酸者,为肾虚;带下色黄、粘稠而臭秽,为湿热;带下色红而粘稠,或赤白相间,多为肝经有热。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八、问小儿询问小儿出生前后的情况、预防接种情况、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生长发育情况、发病原因等。如是否足月出生,出生时情况,做过哪些预防接种,是否患过麻疹、水痘,是否与传染病病人有过接触,囟门闭合时间,走路说话迟早,喂养方法,有无遗传性疾病,父母的健康状况,发病前诱因等。中医护理第八章第三节第四节切诊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导入情景小赵,男,35岁。自述患慢性胃炎3年。近日来,因工作调动等问题致情志抑郁、烦闷不舒,出现面部萎黄、烧心、反酸、晨起恶呕、口苦、纳少、腹胀等症状,舌暗淡、苔薄黄、脉弦数。工作任务1.指导小赵做好切脉前准备。2.进行切脉诊断。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切诊,即医护人员用手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主要包括脉诊和按诊。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脉诊,又称切脉,是医护人员用手指触按患者的脉搏,以探查脉象、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一)部位目前临床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医护人员用自已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目切按患者双手腕部桡动脉浅表部位。一、脉诊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其分候的脏腑是: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右尺候肾(命门)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一、脉诊(二)方法休息片刻,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平伸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腕下垫脉枕。医护人员面向患者,中指关部,食指按关前的寸部,无名指按在关后的尺部。三指弓形,指头平齐,指目按触,灵活调节布指的疏密。切脉时,浮取,中取,沉取,三部九候。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三)正常脉象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一息四至(每分钟60~80次),和缓有力,节律一致。由于年龄、性别、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会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小儿脉象较数,老年人脉多弱;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等。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四)常见病脉及临床意义1.浮脉【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稍弱而不空。【临床意义】主表证。脉浮紧者,多为外感风寒;脉浮数者,多为外感风热。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临床意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60次以下)。【临床意义】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疾速,一息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90次以上)。【临床意义】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5.虚脉【脉象特征】三部脉轻取、重按皆空虚无力,是无力脉的总称。【临床意义】主虚证。脉空而无力为气虚,脉细而无力为血虚,迟而无力为阳虚,数而无力为阴虚。6.实脉【脉象特征】三部脉轻取、重按皆有力,是有力脉的总称。【临床意义】主实证。脉实而偏浮数为实热证,实而偏沉迟为寒实证。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7.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8.涩脉【脉象特征】脉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临床意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其余病理脉象请参照教材中医护理第八章第四节二、按诊按诊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获得病情信息的诊察方法。1.按肌肤按肌肤主要是审察全身肌肤的寒热、肿胀、疼痛及润燥等情况。2.按手足按手足,主要是诊察手足寒热。中医护理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