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原籍福建永春人。台湾当代作家、学者。著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主要成就体现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中。“乡愁”是他作品的一大主题。乡愁余光中小时侯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首先是作为诗人而闻名的,后来才写散文,他把散文与诗比作自己的左右手,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二”。大陆诗人流沙河说的“我要看他一眼,必须要有一个很大的仰角”。著名的台湾现代诗人,代表作《乡愁》。二、朗读品味、正音。•蟠蜿•盘踞•衣袂•奔踹•纤毫•拖曳•伺机•伺候•脸颊•chóumóu•miǎo•wéi•miǎo•lài•dùqí•yīnyūn•róulìn•yǐlǐ•zhǒuyè•pánwān•jù•mèi•chuài•xiān•yè•sì•cì•jiá•绸缪•浩淼•樯桅•渺渺•天籁•肚脐•氤氲•蹂躏•迤逦•肘腋注意下列词语的音、形、义•阒黑•肩膂•朝暾•余曛•崦嵫•夐远•大埔•qù•lǚ•tūn•xūn•yānzī•xiòng•bù写作背景:余光中于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文章是他“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黄昏”十八个月之后写成的。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思考:文章哪些段落主要是写景,写了什么景?•明确:课文第二、三、四、五、六段主要写景。站在阳台看山景海山绸缪山中奇景山势远眺雾中山色风中山态人为噪音最后一段:乡愁形散而神不散余光中的诗文里充满浓郁的“乡愁”情绪。“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1、为什么作者感叹“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2、“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中的“困”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3、“问余何事栖碧山,……,是松风代山答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4、“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作者为什么把山比作高僧,有什么意味?5、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山居环境的优美,但这不是最令作者心动向往的。为什么说”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6、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心弦”指什么?7、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用自己的诗结尾有什么作用?第一段:1、为什么作者感叹“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2、“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忽焉似有,再顾若无”,“任风吹,任鹰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整齐对称的句式能增加文采,读起来朗朗上口。1、有诗意2、婉转表达思乡之情第二自然段中,有许多精彩的比喻和独到的用词。1、“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南海”,“困”字有什么意义?2、“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一个“困”,不但写尽了山的环抱之态,而且还带出读者对南海浩荡烟波的无尽联想。拟人手法,把景当人写,把景物写活了,就更有自然亲切的感受。3、“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百合”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手法?4、“到了深夜,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百合”指浪花,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指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状观景象。将山、灯、海全都比拟作人,加之以叠音词和叠韵词的运用,诵之朗朗上口。这是海潮引发心潮,这是乡愁之潮。借海水的潮汐写内心的心潮起伏。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描绘了山的神态。1、“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栖碧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栖碧山”是化用的李白的一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山景的优美和作者对这种美丽山景的热爱之情。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第六段:“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着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为什么普通的山村人家,作者要说成是“水浒人家”?•作者怀恋的不仅是故土,还有国土的文化,正如小诗末尾所说的“五千载”的文明。7、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用自己的诗结尾有什么作用?“成了山人”,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如仙境一般,就像是桃花源,按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为祖国统一而呐喊。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国怀乡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七哀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粲依荆州刘表,不为重用,偶登当阳县(在今湖北)城楼,作《登楼赋》,抒发他去国怀乡乱离飘零的惆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王粲登楼”四字在古代常用来代指思乡与不遇之情。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自己的诗歌,其用意何在?•“五千载”指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八万万”指当时中国八亿人口,表现对大陆的牵挂。•照应开头,使含蓄的情感明朗化。北望•一抬头就照面苍苍的山色•咫尺大陆的烟云•一缕半缕总有意缭在•幕幕北望的阳台•那几盆海棠和仙人掌上•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永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而历史,炊黄粱也无非一梦•多少浪子歌哭在江湖•最后总是向昆仑的荒古•落下鸿蒙一丸老太阳•炼不完,一炉赤霞与紫霭•月,是盘古的瘦耳冷冷•在天安门小小的喧哗之外•俯向古神州无边的宁静•夜深,香港黯了千灯•阳台一角便伸入北斗余光中的诗文里充满浓郁的“乡愁”情绪。除了《沙田山居》、《乡愁》、《北望》,余光中还在其它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他热爱着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着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课文小结:•课文题目为《沙田山居》,却不写自己的山居而是写山居所见的山和海,通篇写的其实都是“望乡”,日出的时候望乡,日落的时候望乡,秋晴的日子望乡,起风的日子望乡,云缭雾罩的日子望乡,因为他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就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