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文文学概述一、20世纪50-70年代台湾作家群的创作:放逐与流亡(一)边缘人的认同困惑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牟天磊、意珊、邱尚峰(一)边缘人的认同困惑白先勇:“纽约客”和“台北人”系列《芝加哥之死》:吴汉魂《上摩天楼去》:玫宝、玫伦《谪仙怨》:黄凤仪《谪仙记》:李彤、陈寅《安乐乡的一日》:依萍、伟成、宝莉《孽子》:李青、王夔龙、阿凤DannyBoy,TeaforTwo(大伟、东尼)(二)左翼倾向与现代派技巧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自传《三生三世》等。《失去的金铃子》:苓子、巧姨、丫丫、玉兰、庄家姨婆、尹之《桑青与桃红》:浪子的悲歌一个“流浪的中国人”的故事。作品中个人的流离命运与人格分裂隐喻和表现了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性悲剧。延续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将女性命运与国家历史的大叙事相互交织的传统。一则第三世界的民族国家寓言。作品介绍小说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由桃红给美国移民局的一封信和桑青的一段日记组成。桃红的信提示主人公当前在美国境内的流浪行踪,桑青的四段日记则记载了桑青半生越界跨国无根漂流的人生经历。日记里的故事分别发生在四种不同的时空:抗战胜利前夕的瞿塘峡(1945年7月27日至8月10日)、国共内战结束前夕的北平(1948年12月至1949年3月)、50年代末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台岛阁楼上(1957年夏至1959年夏)6、70年代的美国独树镇(1969年7月至1970年元月)主人公形象主人公的命名及其含义:桑是很神圣的一种树,中国人把它当木主,可以养蚕,蚕可以吐丝,丝可以纺绸子。青就是桑树的颜色,是春天的颜色……一个是内向的、忧郁的、自怨的、自毁性的,另一个是向阳的、向上的、有希望的,这个是桃红,前一个叫桑青,这两个名字我起的时候是用了一番心思的。桑青追求自由;桃红却在没有社会责任、没有伦理约束的自由中精神崩溃了。艺术特色跳跃式的结构写实与象征手法的结合细腻的心理描写语言上的创新陈若曦《尹县长》、《耿尔在北京》《突围》、《远见》、《二胡》、《纸婚》短篇小说集《城里城外》、《王左的悲哀》、《贵州女人》等。《纸婚》:尤怡平、项·墨菲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大陆作家群的创作严歌苓: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均取材于文革时期的部队生活。1989年赴美留学,成为自由撰稿人。小说《扶桑》、《少女小渔》、《女房东》、《人寰》、《谁家有女初长成》,电影剧本《天浴》等。主要作品《少女小渔》《红罗裙》:海云、周先生、卡罗《扶桑》:扶桑、阿丁、克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