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审计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审计学李敏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新财会系列精品教材第一章审计总论教学重点了解审计的概念、审计关系、审计的特点、审计的分类、审计模式、审计过程和审计循环等基础知识。明确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内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及其审计特点、审计过程与审计循环等主要内容。明确现代审计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概述第二节审计的分类第三节审计模式第四节审计过程第五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一节审计概述一、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18世纪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第一节审计概述二、审计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主体如注册会计师对第二关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并向第三关系人报告审查第二关系人被审计人(审计客体)财产经营者对第三关系人负有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对其的审查证实经济责任第三关系人授权委托人财产所有者对第二关系人要求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的报告第一节审计概述三、审计的特点(一)审计监督经济管理活动,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经济业务管理(二)审计属于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三)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第二节审计的分类按审计关系分类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按审计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二节审计的分类按审计执行地点或方式分类就地审计报送审计委托审计联合审计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题审计第二节审计的分类按审计施行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按审计目的分类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第三节审计模式一、账项基础审计二、制度基础审计三、风险导向审计第四节审计过程一、审计过程(一)审计计划阶段(二)审计实施阶段(三)审计完成阶段第四节审计过程二、业务循环与审计内容业务循环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举例利润表相关项目举例销售与收款循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收入等购货与付款循环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付账款、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等生产循环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存货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等主营业务成本等筹资与投资循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长期应付款、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货币资金循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业务循环与财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第五节注册会计师审计*一、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历程及其重大作用(一)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年)(二)规范发展阶段(1991~1998年)(三)体制创新阶段(1998~2004年)(四)国际趋同阶段(2005年以来)第五节注册会计师审计*二、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一)独资会计师事务所(二)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三)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四)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第五节注册会计师审计*三、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一)法律法规(二)政府监督(三)行业自律(四)注册会计师专业训练及其管理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科,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设综合1科,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一次。考试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2年以上者,可以按规定程序注册登记,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第二章审计准则教学重点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重点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规范要求。理解审计准则的作用与内容,明确审计规范与操作要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第二节执业准则体系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四节质量控制准则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一、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审计准则是用以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其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其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审计准则按规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我国审计署于1983年加入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5月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为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二)建立准则体系阶段(三)与国际审计准则持续趋同阶段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三、政府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是为政府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四、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是为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业务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五、审计准则与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准则,制定与实施审计准则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权威性标准。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六、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审计准则比审计程序处于更高层次。审计准则是确定符合特定环境需要的审计程序的基本依据,审计程序是审计准则的质量要求在特定环境下的具体体现,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取得有关审计证据而应用的审计技术方法。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七、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主体的尺度,而会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客体的尺度。经济业务会计认定审计再认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会计认定与审计再认定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八、审计准则与法律责任审计准则为审计取信于社会提供了法律保证。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向社会提供审计质量依据。审计准则有利于维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审计人员受到不公正的指责和控告时,可以利用审计准则保护其正当权益。第二节执业准则体系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概况(一)鉴证业务准则(二)相关服务准则(三)质量控制准则第二节执业准则体系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编号准则编号由4位数组成:千位数代表不同类别的准则;百位数代表某一类别准则中的大类;十位数代表大类中的小类;个位数代表小类中的顺序号。第二节执业准则体系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一)充分体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要求(二)满足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需求(三)明显突出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四)不断增强准则的易理解和可操作性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概述(一)鉴证业务的含义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概述(二)鉴证业务的特征1.业务涉及的关系人不同2.业务关注的焦点不同3.工作结果不同4.独立性要求不同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概述业务类型区别相关服务(以代编财务信息为例)鉴证业务(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例)业务关系人只涉及注册会计师和责任方(管理层)两方关系人涉及注册会计师、责任方(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三方关系人业务关注焦点财务信息的收集、分类和汇总财务信息的质量保证程度不对财务信息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独立性要求不对独立性提出要求,但如果不独立,应当在代编业务报告中说明这一事实要求注册会计师从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的姓名与代编财务信息相关联,需要出具代编业务报告,但在报告中不提出鉴证结论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报告,并在报告中就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提出鉴证结论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概述(三)鉴证业务的内容新的执业准则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业务分为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三个大类。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遵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以及相关的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业务准则体系的核心。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概述(四)鉴证业务的要素1.三方关系2.鉴证对象3.标准4.证据5.鉴证报告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概述(五)鉴证业务的分类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按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所获取来分类,鉴证业务基本上可以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两大类。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概述业务类型区别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直接报告业务(IT系统鉴证)预期使用者获取鉴证对象信息的方式预期使用者不通过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报告便可获取责任方认定,即企业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可能不存在责任方认定(公司管理层关于IT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报告),或虽然存在,但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鉴证报告获取上述信息提出结论的对象鉴证对象信息,即所审核的预测性财务信息鉴证对象,即IT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的有效性责任方的责任责任方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即对预测性财务信息负责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负责,即对IT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的有效性负责鉴证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报告,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以书面形式提供鉴证报告,直接提及鉴证对象和标准,无需提及责任方认定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的区别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二、鉴证业务承接(一)业务环境与业务承接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鉴证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鉴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二、鉴证业务承接(二)业务承接与专业判断在初步了解业务环境后,只有认为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下列所有特征,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鉴证业务予以承接:(1)鉴证对象适当;(2)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够获取该标准;(3)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4)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5)该业务具有合理的目的。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三、鉴证过程三大要素(一)鉴证标准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和可理解性。第三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三、鉴证过程三大要素(二)鉴证证据1.总体要求2.职业怀疑态度3.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4.重要性5.鉴证业务风险6.记录第

1 / 29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