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秦安!(PPT演示文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家乡秦安———10级人文二班何亿军县城简介行政区域县城全貌第一节鸟瞰家乡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县辖5镇12乡,6个社区,总人口61.6万人,总面积160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384人/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兴国镇,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大河流葫芦河由四大支流清水河、南小河、显清河、西小河等河流汇成,自北而南,纵贯县城中部。县境内海拔1120米—2020米。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山多川少。古称成纪,史载“羲里娲乡”地,有大地湾、兴国寺、文祠大成殿等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68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秦安县城区域图县城全貌中心广场成纪大道历史名人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第二节特产小吃自然风光一:历史名人女娲,亦称娲皇、女娲娘娘,与伏羲同母,生于成纪(今秦安县北),风姓,蛇身,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民间流传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太平御览》《淮南子》等古书中均有记载她的功绩,女娲娘娘的最大功绩还有“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秦安县东的陇城镇,相传为“娲皇故里”。汉代以前,在陇城镇北山上就建有女娲祠,陇城至今保存有“女娲村”、“龙泉村”、“凤尾村”等村名以及用女娲“风”姓命名的“沟”、“风茔”、“风谷”、“风台”等地名。民间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秦安县北的玉钟峡,还有伏羲、女娲图腾形象遗迹的“白蛇碥”,即宽约2米,长约丈余平整的青色块石。一条由白石天然形成的、形状酷似一条爬行的蛇,与一条褪色石蛇交缠着,两蛇成蜿蜒腾高之势,镶嵌在大青石上。这与汉像砖中出土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的情形绝妙巧合。•东晋:苻坚(338-385),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秦安县东南)人,氐族。他是苻雄的儿子,苻洪的孙子。7岁时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8岁请师在家就学。苻健入关,拜为龙骧将军。当时,王猛、吕婆楼、梁平老等一批英雄豪杰,都聚集在他的麾下。苻生继位后,残虐无度,“甚于桀纣”。穆帝升平元年(357),苻坚在王猛等人的计谋下,诛掉苻生而自立,僭称大秦天王,改元为“永兴”。苻坚继位后图强自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他整顿吏治,削弱和打击氐汉酋豪的势力,采取一系列强化王权的政策和措施。太和八年(383),苻坚下令大举出兵,令苻融、慕容垂等领兵步骑25万为前锋;姚苌督率蜀兵顺流而下;苻坚亲率步骑军87万,号称百万大军,企图一举攻灭东晋。东晋谢石、谢玄等率兵8万拒秦军,双方战于淝水。结果,前秦军惨败,死亡大半。苻坚也中流矢,单骑至淮北。太和十年(385),苻坚被后秦主姚苌将吴忠杀死于新平佛寺。•唐代: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乡包全村)人。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15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之后,任江西观察使兼判官,迁监察御史。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征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转左补阙。元和五年(810),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拜礼部尚书,同中书让门平章事,参与朝政。宪宗元和八年(813),权德舆免去宰相职务,以逼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转刑部尚书,出镇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因病求还,卒于途中。赠左仆射,谥日文,著有《权载之文集》50卷。•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自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写文章注重气质。25岁时,在汴州与韩愈相识。从此,追随韩愈,勤奋好学,博学有才,并娶韩愈侄女为妻。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谈文论学,写作古文,维护儒道,反对佛老,发表文学主见,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李翱中进士第,初任授书郞,后三迁至京兆府司録参军。宪宗元和初年,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主张“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然后“可以传言后世”的治史观点。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李翱任考功员外郎,并兼史职。李翱是韩愈的学生,所以他的文学思想受韩愈的影响很深。他积极协助韩愈推行古文运动。主张文章要义、理、文三者并重,“文以载道”是他文学主体的核心。他的文章素与韩愈齐名。著有《李文公集》104篇。•明代:侯一元,字应乾,号之川,秦安县人。青年时代,他父亲侯宪在国子监读书,侯一元跟随其父亲在京城读书,深受全国当时著名的学者的感染和熏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于经史,擅长《礼记》。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领乡举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监闸于济宁(今山东济宁市)。后侯一元任礼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郎中,他仍然秉公办事,刚正不阿。所以与同郎郎中议不合,不得已告病回乡。六年后御史推荐,侯一元又被召为吏部验封郎中,任职期间,上奏要革除皇亲世荫侯爵的制度。不到一年时间,卒于官,葬于秦安县城以北的七星岭南。著有《北堂书钞》,共180卷。•胡缵宗(1480—1560),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一号鸟鼠山人,秦安县人。他的祖父两代曾任过县官。胡缀宗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刻苦读书。幼年时,继母虐待,深夜读书苦乏油,时常苦读至三更方才就寝。他博文通经,日有进步。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殿试对策拟一甲,有权宰私庇子,拟置三甲一名。李东阳怜其才,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嘉靖六年(1527),升山东布政使司左政参,后调任浙江、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后做过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胡缵宗任检讨后,参与编纂了《世宗实录》。胡缵宗罢官归里后,“开阁著书”,集中精力从事写作。他文学造诣深,善诗歌,导源于六经,肆以秦汉。著书甚富,有《鸟鼠山人集》18卷,《拟汉乐府》2卷、《拟古乐府》2卷、《胡氏诗识》2卷、《愿学编》2卷、《近取编》2卷、《河嵩集》2卷、《归田集》2卷。《春秋本义》12卷、《议礼集注》25卷、《安庆府志》《苏州府志》《巩郡记》《秦州志》《秦安志》《汉中府志》《羲台志》。此外,还编有《秦汉文》《唐雅》《雍音》及《胡氏家谱》等。其中《明史·艺文志》中著录9种,有《胡氏诗识》《议礼集注》《春秋本义》《安庆府志》《秦州志》《汉中府志》《巩郡记》《鸟鼠山人集》《拟古乐府》。•胡缀宗还擅长书法,师法颜真卿,书体刚健遒劲,酣畅淋漓,名山名寺多见其墨迹。天水伏羲祠门有“与天地准”,江苏镇江焦山迎客照壁上镶嵌有“海不扬波”,苏州虎丘有篆书“千人坐”,山东济南有“豹突泉”,曲阜孔祠下面第一坊至今悬挂着他书写的巨匾“金声玉振”。他的墨迹代表木刻板《早朝诗》七律四首,民间至今流传颇广。其诗歌讽喻朝廷,吟民疾苦,激昂悲壮,自然不俗,颇近秦声。他的确是明代有影响的人物。正如长安人何栋为他作的《墓志铭》中所说的:“经济弘伟,功业垂于当年;学海渊涵,著作传于今日。”嘉靖三十九年(1560)九月初三日卒于家中,享年81岁。•李元芳(1489-1553),字子实,号虚菴,秦安县人。从小聪明伶俐,年龄稍长就跟从叔父李岚、李峣、李岱、李崇刻苦学习经史古义,闻名故里。明正德二年(1507)中举人。嘉靖初年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著有《安命赋》。•清代: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山东滋阳(今兖州市)人。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乾隆三年(1738)六月选授秦安知县。牛运震任秦安知县后,极力兴办教育,选就人才,于乾隆四年(1739)春,在县衙东,购买民宅一处,创办“陇川书院”。乾隆九年(1744),牛运震离任,秦安各界人士送行者近万人。沿途设香案,置酒席饯行。许多人跪哭挽留,呼为“牛爸”,有的随送三四百里才回。乾隆二十三年(1758),牛运震因病在老家去世。每逢祭日,秦安人“各设坛位向东致祭”。杨于果,字硕亭,号审岩,秦安县人。幼时聪明伶俐智慧过人,少年时代受家庭教育,胸有大志,尽力学习基础有用之书。他十四岁作了一首《白鹤词》,凡读过的人都称赞不已。十七岁时,进入学校读书。他刻苦学习诗赋、古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以诗赋古文名噪当时。乾隆四十年(1775),杨于果考取进士,被聘主讲秦州书院。杨于果在家乡教书10年后,被选授湖北长阳县知县,历任枝江、汉川、南漳、枣阳、谷城等县知县。后迁荆州府通判。杨于果学术渊博,尤其喜欢读经史之类的书,对星历、乐律、术数研究精通。著有《史汉笺论》4卷,《审岩斋诗文集》8卷。杨于果66岁时因病辞归故里,第二年病卒。“陇上铁汉”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槃道人,秦安县神明川(今西川农民村)人。从小就受父亲严格教育,5岁时就能识楹联中的若干字。他童年时,因兵燹频繁,家境贫寒,入学读书较晚。安维峻不负众望,考取举人第一名解元。光绪六年(1880),朝考为贡生,被选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光绪十九年(1893),安维峻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五年(1899)释放回乡后,先在陇西南安书院主讲,后在家乡办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应聘总纂了《甘肃新通志》,共100卷,81册。辛亥革命前夕,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撰写《四书讲义》4卷。辛亥革命后,他回乡定居,整理刊印了《谏垣存稿》3卷、《望云山房诗集》3卷、《望云山房文集》3卷,以及《四书讲义》等诗文集。民国14年卒于老家柏崖山庄。。•民国:马海山(1874一1950),字河清,回族,街泉镇(今兴国镇)人。出身于小手工业,重义轻财,乐善好施。少年时代,他就开始经营皮货生意,先由自己操作加工,贩运至陕西径县一带推销。因经营得法,遂发展为有工人百余人的作坊。马海山对待工人颇优,行不解雇,工饿预付,给以抚恤之制度,所以经营发展很快,曾以成批皮货经销于上海、河州之间;民国10年(1921),马海山积累资本达到50万元左右,为秦安商界巨首。他对伊斯兰教有研究,是秦安完成“念、礼、斋、课、朝”五功的人。民国21年,他会同河州、青海等地的伊斯兰教徒50余人,去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圣”,为期3个月。他学习和考究教义与源流,了解乡土民情,还慷慨解囊,以七八千元放赈于沙特阿拉伯国民。回国后,他又积极兴办教育。民国22年,用7000元买高姓民宅一为校舍,创办私立河清小学(今兴国镇第二小学前身),并划地100亩作为办学资金,深得当时县政府和百姓的称赞。私立河清小学教学设备齐全,校址适中,就读的学生甚多。1950年2月3日,马海山因患高血压病在家中去世.•新中国:冯绳武(1912.5—1991.11),字士吾,古城乡涧滩里(今蔚林村)人。自幼家境贫寒。半岁失父,14岁丧母,由祖父母抚养。为使家境好转,祖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孙儿身上,所以自小就送他上私塾读书。民国24年,甘肃省第二届中学生会考,冯绳武考取第三名。民国25年,以公费保送到清华大学地理系读书,学校按边疆优待条例录为特别生。“芦沟桥事变”后,清华大学迁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民国2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理系地理组,获地理学士学位。先后在复旦大学史地系任助教,四川江津国立17中学、青木关中大附中高中部地理专业任教。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返回甘肃,任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讲师。民国37年,晋升为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副教授。1952年,再晋升为教授。1949年,兼任兰州大学校务委员、图书馆主任,并被选为“兰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4年至1966年,兼任地理系区域自然地理教研组主任。他曾是政协甘肃省第二、四、五届委员,民盟甘肃省第五、六届常委、顾问,中国地理学会理事,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顾问,甘肃省文史馆馆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西北地区编写组副组长等职务。•先后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地理教材编审委员,兰州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以及《秦安县志》顾问、兰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学术顾问等。冯绳武长期从事中国地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兰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