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一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3、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4、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5、仁的概念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礼的内在基础。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7、庄周梦蝶体现了道家思想精神。8、汉代官方哲学的最大代表是汉代哲学家董仲舒。9、玄学家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10、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二、选择题1、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A上的刻辞为最多。A、甲骨B、铜器C、其他器物D、纸张2、被后人奉为“亚圣”的是B。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孙子兵法》是B学派的经典著作。A、法家学派B、兵家学派C、名家学派D、阴阳五行家学派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C。A、周敦颐B、张载C、朱熹D、程颢5、“疱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B的思想。A、天人交相胜的观点B、天道自然的思想C、天人相分的观点D、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6、先秦时代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C。A、《论语》B、《庄子》C、《易传》D、《孟子》7、“白马非马”体现了传统哲学的C之辩。A、天人之辩B、动静之辩C、名实之辩]D、形神之辩8、孔子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体现了传统哲学的A之辩。A、知行之辩B、形神之辩C、动静之辩D、天人之辩9、范缜以刀刃比喻形体,以刀刃的锋利比喻精神说明锋利乃为刀刃所派生。这体现了传统哲学的C。A、名实之辩B、知行之辩C、形神之辩D、动静之辩10、A说:“朝闻道,夕死可以”。A、孔子B、老子C、荀子D、孙膑三、名词解释1、文化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中包括物态的、制度的、行为的和心态的等不同层次。2、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本书讲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文化。2、明清实学明末至清初,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一股与之对立的新的社会进步思潮。它的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束书游谈的空疏学风。它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实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清朝中叶的乾嘉之学和晚清的公羊之学。3、名实之辩作为认识论与逻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先秦以来有名实之辩。名指名称或概念,“实”指实在,即名称或概念所称谓的客观事物。名和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在名实关系上,孔子主张“正名”。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公孙龙在《白马论》中“白马非马”命题,正是根据名实之辩,阐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区分了外延和内涵的不同,揭示了一般概念与个别概念的区别。四、简答题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以人为本。或者叫人本主义、人文主义。这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人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当然,这种人本主义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的人本主义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而西方的人本主义则以个人为本位,以法制为中心。中国文化重人,但不是尊重个人价值,而是将个人溶入群体,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义务,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道德人本主义。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个性主义。2、强大的延续力。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中国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延续不断,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知道,四大文明中,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衰落了,消亡了,有的中断过,惟独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而且不断吸收各民族的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3、以和为贵。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思想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把自然界看成是一种敌对的力量,而把它看成与人类相辅相成,即所谓“天人合一”。和谐的思想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和谐思想体现在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上,就是主张天下一家,热爱和平,反对侵略。4、重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把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于一体的宗法礼教,而道德在其中居支配地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中心的倾向。这种道德中心的传统,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使中华民族成为有强烈道德意识的民族。5、实践理性。所谓实践理性,主要体现为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它注重客观事实,注重历史经验。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注重身体力行,经世致用的行动哲学。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就是实践理性学术传统在实际中的具体现。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那些方面?董认为人君受命于天,如果国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警告你,这就是他的“天人感应”学说他主张“天不变,道亦不不变。”即改朝换代必须改铉更张,才能“善治”。汉朝取代秦朝,必须易服色,制礼乐,而且还要去秦弊政。他主张效法天道。天道之大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所以人君的统治必须阴阳相兼,德刑并用。人君的统治应当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所谓德,主要指仁义礼乐,人伦纲常。这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最完备的手段2、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经世致用的精神。即反对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政治联系起来,用于改革社会。所谓“风声…..国事….”“天下兴亡…”实事求是的精神。即科学精神。不仅对自然科学积极探索,还指科学的认真探讨的态度。在这种态度影响下,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著作,开创了重实践、重考察、重验证、重实测的一代新的学风。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在经济上,主张“均田”,反对土地兼并,主张工商皆本。在伦理道德上,批评纲常名教,追求个性解放。在教育上,反对八股,主张教育制度改革。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冲击了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闪耀着新时代的火花3、天人之辩主要有那些观点天人之辩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的一个主题。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际就是关系,就是研究天和人的关系。在天人关系上,天命观是夏、商、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根据天道以定人事,就是天命决定人事。但历代思想家们不断向天命观念挑战,提出以下观点:重人事,轻天道。一方面否定天道迷信,另一方面还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来实现人的预定目的。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就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道自然的观点。老子最早提出。老子把天、地、人看作是统一于“道”的自然物,“道”所代表的是自然。天既然是自然之物,那就没有必要崇拜它,人也是自然之物,人与天是平等的。庄子用“庖丁解牛”做比喻,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这是对老子天道自然观的深化和发展。“天人相分”的观点。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它按照自己的法则运行。人的任务,就在于努力认识它、驾御它、利用它。这种思想为”人定胜天“的理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刘禹锡认为天与人都是“万物之尤者”,是万物中最优秀的部分,但天与人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还相用”就是天人能够互相利用。人能够按照自然法则办事。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即按自然规律办事。五、问答题1、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从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1、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高尚以及中国的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2、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经济文化一体发展的过程。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3、有助于祖国统一,中华振兴。传统文化是民族魂,是维系大陆、台湾、港澳和海外侨胞的纽带,对推动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将发挥重要作用4、有助于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可以察古鉴今,彰往而知来。今天的历史是昨天历史的发展,期间有内在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可以给我们很多方面的启发。5、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品位。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一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往往与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密切相关。如果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会被人看作是肤浅的表现。因此,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作业题2第三、四、五章一、填空1、孔子“仁”的内涵是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管仲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唯。3、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列为“三纲,三纲五常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4、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灵魂崇拜。5、我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道教。6、佛教是公元1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的。7、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净土宗和禅宗。8、被称为“汉代孔子”的是董仲舒9、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10、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二、选择题1、推崇自然人性,倡导任其自为的人生观是A的思想。A、儒家B、墨家C、魏晋玄学D、佛教2、宣称人生苦海无边,宣扬善恶因果、灵魂三世轮回等教义,主张过禁欲主义的人生,是C的主张。A、儒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3(B)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A、魏晋玄学B、宋明理学C、明清实学D、乾嘉学派、4、把真实存在或者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话作为崇拜的对象,这是C。A、图腾崇拜B、祖先崇拜C、英雄崇拜D、灵魂崇拜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起源论是C教的根本信仰。A、儒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6、佛教里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等派别,只注重个人解脱,是BA、大乘佛教B、小乘佛教C、禅宗D、华严宗7、B皇帝御书“万事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A、唐太宗B、康熙C、乾隆D、汉武帝8、《论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A的著作A、王充B、王安石C、王守仁D、黄宗羲9、A以性三品为基础,把人性分为上品、中品、下品,阐述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主张。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颜元10、黄宗羲的A是中国史学界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断代哲学思想史巨著。A、《明儒学案》B、《明夷待访录》C、《三经新义》D、《五经正义》三、名词解释1、传统道德规范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一是有理论形态的,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或是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道德规范。另一种是习俗形成的,指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或表达出来,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广泛认同与奉行的道德规范。2、四谛说谛即真实无忘的道理。包括苦,集,灭,道,是佛教坚持的四种宗教义帝。3、蒙学蒙学就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蒙学的教材称为“蒙养书”或“小儿书”。宋代蒙学在教育内容上包括了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在众多蒙学教材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流传最广,简称“三、百、千”四、简答题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仁爱孝悌。仁是中华民族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