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管理基础能力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述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及特征一、企业及其内涵企业一词,源于英语中的“Enterprise”,并由日本人将其翻译成汉字词语,传入中国。一般的代表性观点认为,企业是从事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以赚取利润的组织。本书中对企业的定义为: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1.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不同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公益组织。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或劳务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取盈利。企业要盈利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即能够被社会认可。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劳务活动;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公益组织,它必须开展生产经营或劳务等经济活动。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企业按照分工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经营方向和技术基础,从事不同的经济活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须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企业有权独立自主地使用和支配其所属的人、财、物等资源,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以其自身的收入抵偿各项支出,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承担全部责任。4.必须是法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竞争主体,不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具体说,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拥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法人财产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与义务的法律实体。注意: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作为口语,有时将法人代表也称为法人。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法人与自然人不同的比较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具有法理属性;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某国国籍的公民。自然人的产生、消亡是依据自然规律进行的,具有自然属性。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体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法人分类:《民法通则》中根据法人的设立宗旨和活动性质中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根据产生方式,法人代表有三大类:(1)法定代表人:其行为无需另外的确认和授权,既可被认为是法人的行为,(如:工厂的厂长、公司的董事长等);(2)法定代理人:即根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定手续或外在表现形式,其行为视为法人的行为,如法人终止时的清算组;(3)授权代表:根据书面或者非书面协议,或者根据民法表见代理的形式,其行为被视为法人的行为。如聘请之律师,法人营业时的营业员,销售代表、总经理等。二、企业的基本特征1.组织性企业不同于个人和家庭,它是一种有名称、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正式组织。企业不同于靠血缘、亲缘、地缘或神缘组成的家族组织、同乡组织或宗教组织,它是由企业所有者和员工通过契约关系自由地(至少在形式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开放的社会组织。2.经济性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它本质上具有经济性,是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追求并致力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社会经济组织。企业也不同于政府及对国家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及监管的机构,它是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企业与消费者同属于微观经济单位。3.商品性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又不同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组织,它是商品经济组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其经济活动是面向市场进行的。不仅企业的产出(产品、服务)和投入(资源、要素)是商品,而且企业自身(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也是商品,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进行转让,可以说企业是“生产商品的商品”。4.营利性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不同于以城乡个体户为典型的小商品经济组织,它是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单位,是单个的职能资本的运作实体,是以赢取利润为直接目的,通过资本经营追求资本增值和利润的最大化。5.独立性企业是一种在法律、经济上都具有独立性的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企业对外完全独立,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企业与其他自然人、社团法人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企业拥有独立的、边界清晰的产权,具有完全的经济行为能力和独立的经济利益,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能够自决、自治、自律、自立,实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造、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第二节企业类型一、按照所有制形式分类1.全民所有制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营企业),其财产归国家所有,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维护国家财产保值和增值,并依据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民所有制企业已经逐步改组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份制企业。2.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指财产归企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并归其使用和支配。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一样,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同样必须依照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我国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一般可以分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设立必须经省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审批;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乡政府同意报乡镇企业局审批。3.私营制企业私营制企业是指财产归私人单独所有,并由其自行使用和支配,主要形式有: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4.混合型企业混合型企业是指由两种以上所有制成份并存的企业。一般可以分为:国有联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多元复合型企业等。二、按照公司组织形式分类1.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也称为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的股东组成,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即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也称为股份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即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3.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指具有股份制企业与合作制企业优点的一种新兴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劳动合作是基础,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民主管理,企业决策体现多数员工的意愿;资本合作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企业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人。如果多家国企联合持有股份就是国有合作制,多家私企合作持有股份就是私有合作制;如果国企和私人共同持有股份就是混合合作制。三、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分类1.单厂企业单厂企业是指只有一个工厂,由若干生产车间和一些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所组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2.多厂企业多厂企业是按照产业化、联合化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由两个以上的工厂所组成的企业性的实体公司,也是法人组织。3.经济联合体经济联合体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经济联合组织,参加联合的各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本着自愿、互利、效益的原则,在生产、科研、技术、设备、人员、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彼此联合。4.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指具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群体组织,或者说是若干独立企业法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依据紧密程度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或四个层次,如集团公司(核心层)、控股层(紧密层)、参股层(半紧密层)、协议层(松散层),有时也分别称为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不同的层次。四、按照生产力要素分类1.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的企业。特点: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行业的企业。2.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是指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所占比例较大或资金有机构成较高的企业。特点:投资大,占用资金多,现代化技术装备程度高,容纳劳动力相对少,劳动生产率高。资金密集型企业主要是在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企业。3.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生产高、精、尖产品,集中大量科技人员,科研设备先进的企业。特点:技术设备复杂,科技人员比重大,操作人员的素质比较高,使用劳动力和消耗原材料较少。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主要是将科学知识、科研成果、技术开发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IT企业、生物制药企业等。第三节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环节,有效地争取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二、企业管理的概念及含义企业管理(EnterpriseManagement)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管理含义:1.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人3.管理的目的是使行为符合客观规律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在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本质时提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企业管理的二重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自然属性;生产社会化过程中的共同劳动需要管理,要按照大生产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没有管理,不仅由协作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发挥不出来,就是生产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也会由于缺乏管理而变的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无法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管理是进行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共有的,这是一种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而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2.社会属性;一般来说,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下进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使其具有特殊性,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由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所决定。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以迅速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职能计划是决策的展开和具体化,即根据决策的目标而做出的具体活动安排。在企业管理中,计划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只有充分发挥计划的职能作用,才能把各项工作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生产经营越复杂,计划职能作用就越重要。所以,计划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2.组织职能组织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在空间和时间的联系上、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上、在对外交往上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