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吸引和亲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吸引和亲密本章主要内容•一、什么造就了友谊和吸引•二、什么是爱情•三、促进亲密关系的因素•四、亲密关系是如何结束的•归属需要(needtobelong):•人与人之间终生的相互依赖性,使得人际关系成为人类生存的核心。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有着强烈的归属需要,即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关系的需要。一、什么造就了友谊和吸引•教材从如下五方面进行讨论:•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与互补性•喜欢•回报•(一)接近性•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接近性(proximity)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接近性使人们发现共性并交换回报。•教材提醒我们:•你要结婚的对象,很可能就是居住、工作或学习在你步行范围之内的人。•(1)相互交往•我们常常与那些共享居住区的人成为朋友,随机分配到同一宿舍的同学,更可能成为终生的铁杆好友。•(2)对相互交往的预期•我们不仅仅喜欢接近的人,甚至仅仅是对相互交往的期待,就可以引发喜欢。•我们交往的人并不都是可以选择的,比如说,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及同事等,和他们的接近及持续的交往,往往引发对他们的好感及认可。•(3)曝光效应•接近性引发的喜欢,不仅是因为相互交往及预期的喜欢。•事实上,熟悉诱发了喜欢。对于无意义的音节、汉字、音乐片断及面孔等的曝光,都能提高人们对它们的评价。•这个结论可能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识有冲突,我们总觉得重复会引起厌倦。但是,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是:除非重复是没完没了,否则,通常的重复,的确会使喜欢增加。•电视中简单重复的商品,会让我们购物时做出不假思索的偏爱反应。在媒体上的频频曝光,可以让更多的选民投票给某个侯选人。•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喜欢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不但包括我们姓名中的字母,还包括潜意识中与自己有关的人、地方和其他东西。•比如,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中,姓以B开头的人大都支持Bush,而姓以G开头的人大都支持Gore。•(二)外表吸引力•现在的许多研究都显示,外貌确实很重要,美貌是一种财富。•男人比女人更在意异性的外表吸引力,也许正因为如此,女性才如此在乎自己的外表。•同样,男性的外表吸引力也有同样的效果,美貌使人愉悦。•(1)匹配现象•夫妻、约会对象,甚至志趣相投者之间的吸引力,都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人们选择朋友,尤其在选择配偶时,通常倾向于选择那些不仅在智力上,而且在外表吸引力上,都能与之匹配的人。•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physical-attractivenessstereotype):美的就是好的。•人们往往把个人吸引力和个人能力、品质等联系起来。•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歌唱祖国》是假唱,真正唱歌的小姑娘,是杨沛宜。•据说杨沛宜小朋友落选的原因,是形象方面的考虑。•长得美的一个坏处是,如果这些美女只依赖自己的外表,就不愿意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了。•与此同时,我们似乎看到另一个刻板印象已经形成:•“美女大多是花瓶或草包。”•(2)谁具有吸引力•男性对女性的要求:健康、年轻和富于生殖能力。•女性对男性的要求:提供资源和保护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拥有地位和财富。•两性共同的要求:爱心、聪明。英研究称圆脸大眼男人最可信•2008-11-1807:03:26来源:现代快报(南京)•核心提示:近日,英国肯特大学的面部合成专家希尔斯·索罗门根据心理实验的结果,合成了最可信男人的面孔。•实验表明,女性更愿相信长相偏女性化的男士,长相男子气的男人反倒不被相信。•社会比较:除了上述的生物学特征,吸引力还取决于个体的比较标准。•接触美女,会降低对老婆的满意度;•接触有吸引力的同性,会降低对自己的评价;•而接触较自己更有权利、更成功的人士,则会降低本人的自信度。•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爱的人也是美丽的。•当我们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吸引力会不断加码,而外表的不完美,也就不再明显。•(三)相似性和互补性•(1)相似产生喜欢:•(1)当某人的态度,与你自己的越相似,你就会越喜欢他;•(2)不相似导致不喜欢。如果我们发现某人与我们的态度不一致,就可能会不喜欢这个人;•(3)不同的态度对喜欢的抑制作用,甚于相似态度对喜欢的促进作用。•个案:•俞大维曾任民国时期的兵工署署长、交通部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过多年的“国防部长”、“总统府资政”,1993年以96岁高龄在台北逝世。•1969年,陈寅恪病逝,俞大维写了《怀念陈寅恪先生》一文。文中说:“我与陈寅恪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七年……本人与寅恪先生是两代姻亲、三代世交、七年同学。”•俞大维有13个兄弟姊妹,他的父亲俞寿臣1904年前后任湖南学政。•俞大维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时,是爱因斯坦极赏识的学生,他于1925年在爱因斯坦主编的《数学现状》杂志上发表了数学论文《数学逻辑问题之探讨》,成为在这本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后,华罗庚成了第二个发表论文的中国人。•俞大维90高龄时跌了一跤,摔破了后脑勺,医生说无大碍,他不相信,叫人找来几道极难的数学题,结果很快就顺利解答,答案和书上的标准答案毫无区别,他这才放心了。•陈寅恪的母亲俞明诗是俞大维的亲姑姑,俞大维的父亲俞寿臣是陈寅恪的舅舅,俞大维和陈寅恪是表兄弟。后来,俞大维又娶了陈寅恪的妹妹陈新午为妻,俞大维的姑姑俞明诗、姑父陈三立又成了他的岳母、岳父。•另外,俞大维也是蒋经国的亲家。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娶了蒋经国女儿蒋孝章。•正是因为俞大维与陈寅恪,两代姻亲、三代世交、七年同学,种种接近性及相似性,让他能够写出《怀念陈寅恪先生》这样真切平实的纪念文章。•(2)对立引发吸引吗?•“除了性别因素以外,因彼此拥有对立的特征而结婚或同居的趋势......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有效的证实。”•——戴维·巴斯•我们会不会被那些人格品质与我们互补的人吸引?研究结果:未被证实。•(五)关系中的回报•吸引回报理论(rewardtheoryofattraction):•我们喜欢那些回报我们,或与我们得到的回报有关的人。•吸引回报理论(rewardtheoryofattraction)可以解释以下现象:1.接近性带来喜欢。因为接近性可以带来报偿,与近邻及同事的关系中获得友谊,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2.喜欢有吸引力的人。因为我们觉得他们会具备某些我们所期望的品质,与他们交往能使我们获益。3.相似性带来喜欢。如果他人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相似,我们会觉得得到了回报。而且,与我们持有共同观点,会使我们更加确信这些观点是正确的。4.喜欢被人喜欢和被人所爱。喜欢是相互的。二、爱情•爱情比喜欢更复杂,因而也更难进行测量及研究。•第一印象对于爱情十分重要,但是,长期的爱情,并不仅仅是初时好感的延续和增强。•激情之爱:“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Hatfield,1988)•哈特菲尔德指出,任何一种既定的生理状态,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为某种情绪。在这个意义上,激情之爱就是由于我们在生理上被有吸引力的人所唤醒,而知觉到的心理体验。•伴侣之爱:尽管激情之爱可以热火朝天,但最终还是会平静下来。•如果一段亲密的感情能够经受到时间考验,它就会最终成为一种稳固而温馨的爱情,哈特菲尔德称之为伴侣之爱(companionatelove)。三、促进亲密关系的因素•教材分别讨论了依恋、公平和自我表露等三方面因素。•从婴儿到老年,依恋都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如果双方觉得相互关系是平等的,他们付出与回报是成比例的,伴侣之爱就能更持久。四、亲密关系是如何结束的深入而长久的依恋关系很难快速分离,分离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略。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