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战争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一、【参考范围】:《唐雎不辱使命》、《墨子·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二、【比较阅读训练题】(一)、《唐雎不辱使命》和《公输》选段(10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节选自《公输》)1、解释加点词语。(2分)徒.以有先生()此为.何若人()秦王色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专诸之.刺王僚墨子九距之.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三子者为与此.同类D.挺剑而.起邻有短褐而.欲窃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4、(2分)两文中的“王”共同的特征是、。唐雎所说的“士”的形象是5、有人认为,唐雎、墨子都能言善辩。但如果他们只会文战,不辅以武攻,强敌是不会善罢干休的。你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不妨谈谈你的一些见解。(2分)答:(二)《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选段(10分)【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1.解释加点词意思。(2分)(1)弗敢加.也()(2)虽千里不敢易.也()(3)长跪而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2分)A.天子之.怒公将鼓之.B.请广于.君战于.长勺C.而.君逆寡人者登轼而.望之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可以.一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⑴、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两文都运用描写和的写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鲜明突出,给人深刻印象。5.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曹刿,你欣赏哪一位,为什么?(三)、《墨子·公输》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10分)【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日:“请献十金。”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日:“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公输》)【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解释加点词语。(2分)(1)公输盘不说.()(2)委.而去之()2、下面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而不争环而攻之而不胜B、以天下之所顺将以攻宋C、天下顺之愿借子杀之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3、翻译句子。(2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墨子“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子怎样的主张?(2分)5、乙文全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选段(10分)【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1、解释加点词意思。(2分)(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必以.分人B、多助之.至小大之.狱C、弗敢加.也大王加.惠D、战必.胜矣必.以分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甲)段中,作者着重从“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谈到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乙)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反映(甲)段揭示的这一实质的句子是。5、甲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五)《曹刿论战》和《公输》选段(10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1、解释加点词意思。(2分)⑴难测.也()⑵战于.长勺()⑶公输盘诎.()⑷虽.杀臣()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公输盘之.攻械尽B.楚王问其故.故.逐之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登轼而.望之D.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善哉。吾请无攻宋矣。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5、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补充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头抢地尔臣以.王吏之攻宋也B.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C.布衣之.怒王吏之.攻宋D.犀兕麋鹿满之非士之怒也F.而.安陵以五十里邻有敝舆而.欲窃之与臣而.将四矣2、选出每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分别是()和()①A、亲戚畔之B、小大之狱C、忠之属也D、封疆之界②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天下之所顺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战争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一)、【参考答案】1、只是;是。2、C3、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4、贪婪狡诈(阴险虚伪)、骄横霸道;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5、示例:我同意这种看法。秦王和楚王贪婪虚伪、阴险狡诈,他们理屈词穷时,就仗势欺人,用强大武力相威胁,想战胜这样的对手,单凭能言善辩,肯定不行。还要有过人的智谋和胆识,而唐雎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凛然不可侵犯;墨子除了能言善辩,善谋善守外,还能强力反攻。因此他们最终使强敌都屈服。(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二)、【参考答案】1(1)虚报(2)交换(3)道歉2、D3、(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得分点“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4、语言描写;对比。5、示例一:我欣赏曹刿,因为他爱国,深谋远虑。他让鲁庄公明白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对于备战的重要性,他在军事上善于观察,善于把握战机。(真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示例二:我欣赏唐雎,因为他爱国,不畏强暴,面对秦王虚伪狡诈的质问,他坚决维护国土,正气凛然。当秦王以武力相威胁时,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让秦王屈服。(三)【参考答案】、1、通:“悦”,高兴;离开。2、D3、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4、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兼爱”、“非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实施“仁政”。(四)【参考答案】、1、国防;通“遍”,普及。2、D3、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4、得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人和(政治上取信于民)。(五)【参考答案】、1、推测,估计;在;通“屈”,屈服。即使。2、D3、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4、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5、示例一:从《公输》一文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侵略的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示例二:从《曹刿论战》一文的结局看,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同时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了有利的反攻战机。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现实。“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