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细菌》教案课题细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巴斯德实验”证明了细菌的存在。(2)说出细菌的基本形态。(3)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4)说明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分析巴斯德实验让学生感知细菌的存在。2、通过看图知道细菌的基本形态。3、通过识图、小组合作认识细菌的结构特点。4、阅读、观察图形,举例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试验,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促使学生能积极探究微观生物的秘密。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一节学生对细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上一节学生对细菌的分布也有了深刻的了解。但是对于微生物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由浅入深,脚踏实地而不能急于求成。教学重点知识点方面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方法技能方面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证明细菌的存在。2、细菌的营养和生殖方式。预习提纲1、发现细菌的人和微生物学之父。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3、细菌的生殖方式。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揭题。如果不经常洗手,手上就会有许多细菌。夏天吃剩的肉汤容易腐败变质,就是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而造成的,那么,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二、出示课题:三、展示目标。【投影】(1)阐明“巴斯德实验”证明了细菌的存在。(1)说出细菌的基本形态。(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3)说明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四、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探究一:细菌的发现1、阅读教材P71-72细菌的发现过程,填写下列空格。(1)荷兰的发现了细菌。采用的器材是。(2)证实了细菌的存在,被称为“微生物之父”。采用的器材是。2、【议一议】: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什么?(分析实验认知生物来源于生物,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质产生,为下册生物的进化做铺垫)(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繁殖产生的。)课堂小结围绕教学目标,由各小组合作把本节内容编成诗词演唱。(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细菌发现文虎克,微生之父巴斯德;细菌形态杆螺球【赶罗秋】,生态系统分解者。基本结构质壁膜【纸笔墨】,特殊结构鞭D荚[遍地甲],生殖方式靠分裂,芽孢飘散又萌发。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者是,微生物之父是。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荚膜、鞭毛、DNA等,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能形成芽孢和繁殖速度快。教后反思学生对细菌结构图的掌握非常熟练。学生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课堂小结及学生用知识演唱的气氛很热烈。时间计划还不合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