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旅游局牟春明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16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儿盖、巴西等10次政治局会议(含扩大会议、常委会议、非正式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全州13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224个乡(镇),1353个行政村。幅员8.42万平方公里。人口:根据阿坝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全州人口总数为898713人。民族结构:藏族489782人,占54.5%;羌族157969人,占17.58%;汉族220679人,占24.55%;其他少数民族30283人,占3.37%。阿坝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大专及以上68251人,占7.59%;高中及中专77556人,占8.62%;初中220679人,占24.55%;文盲(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口)89224人,占9.92%。1、茂县104829人,占11.66%;2、汶川100776人,占11.21%;3、九寨沟81394人,占9.06%;人口最少的县:1、壤塘县39173人,占4.36%;2、红原县43818人,占4.88%;3、理县46556人,占5.18%。松潘72309人,占8.05%;金川65976人,占7.34%;黑水60704人,占6.75%;马尔康58437人,占6.5%;阿坝72391人,占8.06%;小金77731人,占8.65%;若尔盖74619人,占8.3%。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旅游、水能、生物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12项民族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三百”示范工程是州委、州政府在我州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经过细致总结、深入调研和认真研究,着眼加快全州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州范围内集中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家园村寨。“一强”,即,全州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到2015年达到5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5位。“一地”,即,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达2300万人次以上,年入境海外游客总人数超过全州总人口,具备国际化的信息服务和人才队伍,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两区”1、成为资源开发和转化的先进地区。电能有效转化率达40%以上,矿产品50%以上在州内加工生产,其他资源产业化水平在省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吸收州外资源进州加工并达到相当规模;2、成为民族团结、稳定和富裕的模范区。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祥和,财力极大增强、辖区财政总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纲要》提出,要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精品旅游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建设“全景”阿坝,着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15年,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占7%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250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旅游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176亿元。项目涉及旅游新景区建设、魅力旅游集镇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等。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形成南北、东西较为均衡的旅游发展格局,景区品质全面提升,旅游环境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美观化,接待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成面向国际的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全州接待海内外游客力争达2300万人次,年均增长23.5%;旅游总收入达250亿元,年均增长28.3%。全州旅游业实现由景区经济向富民惠民、强县强州经济转变的目标,成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经济高地。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古老成员之一,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州内藏族主要通行藏语的两种方言:一是安多方言,二是嘉线方言,安多方言通行于川内的阿坝、红原、若尔盖、壤塘、九寨沟。金川、小金、马尔康、松潘等地的牧区和一部分农区、这种方言俗称牧区话。嘉绒方言主要通行于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以及黑水、汶川的部分地区。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白玛藏族主要在九寨沟。安多藏族主要在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松潘、黑水部分地区。“康巴”藏族不在阿坝,而是在甘孜州。嘉绒十八(十四)土司的来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小金川流域、杂谷脑河流域逐步形成了十八个较大的部落联盟,既后来的十八土司,统称为“嘉绒十八土司”(藏族称“嘉绒甲卡却吉”)。1.瓦寺土司(汶川)2.沃日土司(小金)3.小金川土司(小金美兴镇)4.大金川土司(金川勒乌乡)5.绰斯甲土司(金川观音镇)6.梭磨土司7.卓克基土司8.党(丹)坝土司9.松岗土司10.革布什咱土司(甘孜州丹巴县)11.巴底土司(甘孜州丹巴县)12.巴旺土司(甘孜州丹巴县)13.木(穆)坪土司(雅安市宝兴县)14.天全六番土司(雅安市天全县)15.明正土司(甘孜康定县)16.沈边土司(甘孜泸定县)17.冷边土司(甘孜泸定县)18.鱼通土司(甘孜康定县)由于语言的不同(15-18与1-14),故有14土司的说法。州内现有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90处,其中藏传佛教寺庙252座、汉传佛教寺庙5处、伊斯兰教清真寺25处、道教宫观8处。藏传佛教寺庙占全州宗教活动场所的87%,其中:格鲁派71座,宁玛派88座,噶举派7座,萨迦派14座,觉囊派26座,本波教46座。全州藏传佛教僧人15023人,其中活佛151人,喇嘛883人,扎巴13355人,觉姆634人。按教派分类,格鲁派6155人,占僧人总数的40.98%;宁玛派3958人,占僧人总数的26.35%;觉囊派1933人,占僧人总数的12.87%;萨迦派729人,占僧人总数的4.85%;噶举派522人,占僧人总数的3.47%;本波教1726人,占僧人总数的11.48%。教派种类齐全: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觉囊派、、噶举,本波教,噶玛噶举(分黑帽系和红帽系两派)了解寺庙内设机构了解活佛了解“比丘、沙弥”,“喇嘛”,“格西”等称谓藏族崇尚白色可谓藏传佛教文化浸润人们日常生活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了。迎来送往,献上洁白的哈达,表示与佛同在,吉祥如意;家人去世,用白粉画出线路,将逝者灵魂引向极乐世界;喜庆的日子要用白粉在门前绘制出喜庆吉祥的花纹,以召来宏福;住房的外墙要粉刷成白色,以祛邪除秽,招运;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属同一名称。“羌”属他称,从羊、从人,意为“西戎牧羊人”。历史上,羌族以养羊著称,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仍保留着供奉“神羊”的习俗。羌语属藏缅语系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行于茂县的凤仪、土门区、汶川县威州、绵池区、理县通化、薛城区;北部方言行于茂县沙坝、赤不苏区、松潘县镇江、热务区和黑水大部份地区及北川县。各方言内又有若干土语,乃至相邻村寨间语音差异也较明显,故有“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之说。公路沿线和接近汉、藏区羌民,一般都懂汉语或藏语。历史上,羌族由于无本民族文字,故羌区通用汉文。1989年,羌文创制工作步入正轨,目前已进入试行推广阶段。羌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三十余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除火神以锅庄(火塘)为代表外,其余均以一种白色石英石(羌语称阿握尔,意为白石神)为象征,被广泛加以供奉,供奉于屋顶正中最高处的白石神即为天神木比塔。历史上,羌区无本民族宗教性组织和寺庙,宗教职业都为不脱离生产劳动的羌族巫师(汉语称端公,羌语称“许”、“释比”尊称“阿爸许”)。“许”仅限男性担任,可结婚生子。羌族三绝:羌雕、羌绣、羌笛分布:汶川、理县、茂县,黑水和松潘的部分地区,北川与平武。羌族“献红”的来历有一段传说:炎帝为羌人的始祖,炎帝又称赤帝,赤为红色。羌人为世代牢记自己是炎帝子孙,每逢盛大节庆或各种典礼仪式,均以红色为吉庆物,以示永远不忘自己的始祖炎帝。天长日久,这种“献红”习俗逐步规范成羌族的最高传统礼仪。“献红”表示了主人对客人,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盛情迎接,敬献赤诚的意思。红色又象征着嘉庆,“献红”让人置身于团结,祥和,欢乐的气氛中。“献红”有哪些礼节呢?献红时用双手捧献,受者如是男宾则从左肩斜挂于右肋下方并挽成结,如是女宾则反之。意思是向接受者表达万事如意,一生幸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