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德【摘要】管理不仅是对物质生产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本文通过对中西管理思想史的学习和理解,阐述其在现实企业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以及从中所得到的对个人的教育意义。【关键字】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德【正文】进入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后,自己真正开始涉足的第一门学科应该就是管理思想史这门课,经过半年的学习下来,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对这门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并且有兴趣和想法在将来继续在这门学科上学习下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中国人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而美国人又向日本学习的同时,日本人却说:“他们在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是学中国,而且早就开始学习了!”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的《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中说:“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和老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和影响之巨,实例多的不胜枚举。”而被称为日本实业界一代霸主的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则写了一本《论语加算盘》的著作,总结自己成2功的经营之道,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二者互相补充,使事业得以发展。儒家的思想,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在诸子百家中是最幸运的。其思想集大成者当首推孔子,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论语》,儒家学说由孔子开创并提出了主体的思想构架,再经较晚的孟子和荀子的进一步补充,最终正式形成了一门学科——儒学。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并提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管理和执政需要的儒学新观点,同时应用五行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封建王朝的兴盛更迭。在新王朝推翻旧王朝时认为是遵天命,是应运应时而生的,是受命于天,当天对现行的受命者不满意时,就先予以警告,如果还执迷不悟的话,天将另外受命于其他新朝,正合汉武帝心意,于是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进而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到了宋代朱熹的理学又进一步完善了儒家的理论。儒家学说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为维护其专制统治,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使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3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即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也。”孟子的“天爵说”是对“义理之天”的发挥;“天爵说”告诫管理者要讲求仁义忠信,“以德配天”。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时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近段时间学习中西管理思想史,在深感其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喻至理于趣事,比大道若细物,实为为人处世、成功立德之本的同时,中国的儒家思想的很多见解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对现代科学管理可以提供很多可以借鉴之处。一、以人为本现代科学管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本化,把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成长看得同样重要,把员工个人的充分发展作为企业追求卓越目标的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儒家主张“天生万物,维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治理国家应“以富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思同样是指人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4系。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在现代科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只有解决了关乎员工的愿望和动机的理想信念问题,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动力和劳动积极性。因此在贯彻以人为本方针的过程中,突出人的理想信念,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即把以人为本的重点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方面,就能抓住人的灵魂。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也只有关注并指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二、“以和为贵”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特征“和谐观”是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不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说,要运用礼义教化使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统一。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指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5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梅奥指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现代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之间,及企业与外部,与客户、商家,与社会各方面,以至与自然之间,都要求做到各得其所,同时各个不同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个企业中全体人员的和谐与团结是这个企业的巨大力量所在。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不团结,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部门与部门之间互不合作,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组织涣散,内耗严重,那么这个企业是绝没有生命力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曾说:“团结就是力量,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好好地想想这句话。”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6工作环境。这一方面显然不同与工作方面,充满着很大的弹性和变化,也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或许会营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才能把对人的工作做好,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三、以义统利“义利观”是儒家思想最为精髓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主张是“以义统利”。孔子说“见利思义”,孟子说“先义后利”,均把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义利之辨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到宋明以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的商业道德。而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称道的晋商更是提出了“利以义修,名以清修”的诚信观,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商业道德上的教育成果。但我们在理解义利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儒家思想的义和利的内涵。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是权利的利,而是广义的利、长远的利,它认为仁义是利,道德也是利,在儒家思想7看来,没有任何一件事不存在着利,而“人之情”,最为根本的是“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趋利避害”。近年来,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企业不尊重社会道德,害人损己的负面典型。儒家思想在义利关系上认为:“仓廪实然后知荣辱,衣食足然后礼义兴。”以这种观点看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企业追求利润,从而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现象同样是十分一致的。而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很多经营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强调儒家的“义”,强调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以达到“以义统利”,“义利统一”,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壮大也是必须的。美欧许多企业把经营管理哲学的“P”和“L”原则由过去的profit(盈利)和loss(亏损)转化为people(人)和love(爱)。四、以德服人现代科学管理一方面强调制度与法律,一方面强调“以德治企”和企业文化建设。而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既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同时也说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由此可见,儒家也是既强调制度与法律,又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主张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高兴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做他们应当做的事。而笔者认为,老子提出的“无8为而治”更是“以德服人”的最好体现,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海尔从OEC管理到SUB(创新的战略单位),其实也是从数字管理向无为而治的过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东方传统伦理思想和管理观念的影响,西方管理学界正经历着一次由“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向“伦理管理”转变的重大变革。而现代的企业管理学家把管理分为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无意识管理”,也就是所谓的“人盯人的管理”。在无理论指导下凭感觉进行管理,感觉对了可能便成功了,感觉错了便失败了。第二层次上升到了一定的“哲学”水平,这里的哲学是指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总结出的理论信念,如民间流传的“和气生财”及哲人道出的“中国人患不均而非患多寡”等经营之道。第三层次上升到了“数学”问题,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量化管理。第四个层次,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是指有意识地清楚不去做什么方能做什么。当我们越多地屏弃坏的行为,我们就越接近成功的目标。从1962年由美国马丁公司首创的“无缺点管理”到现在很多公司沿袭的“零缺陷管理”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达到无为而治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而海尔从OEC管理到SUB(创新的战略单位),其实也是从数字管理向无为而治的过渡。五、人之可塑9儒家管理哲学的人性论基础。我国儒家的管理理论也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儒家的人性假设,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总之,儒家认为,人是可以塑造的,人对于人性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人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或使被后天环境蒙蔽的“善性”彰显出来,或使先天的“恶性”发生改变。这就是说,人性的最终形成是由人的社会行为所决定的,在这里,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孔子说“观过而知仁”,就是说看见人家犯了错误,自己便反省,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学问”,所以孔子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这既是儒家思想治学的观点,同样与学习型组织的观点也非常一致。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其实说到底就是要指导员工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而孔子的研究方法也正是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学习和遵循的一条原则:人之可塑,即用每件事教育员工,引发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体验,而后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总支,管理思想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其具体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学习管理思想史,我想不光是要学习前人管理思想,也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10题,研究问题。同时我也发现,如果要学好前人管理思想,还需要学习很多其他学科,才能在管理学上有更好更深的认识。比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我想都是会对前人管理思想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的。管理思想史也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学科,并且所有的知识都必须要经得住真正实践的考验。广泛的涉猎管理学以及与管理有关方面重要书籍,无疑是学习的最佳办法。以上是我学习管理思想史的一些思考,短时间内也很难思考得很全面,管理思想史是片无比广阔的天空,需要我抓紧时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