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课程论文任课教师:管红波2012春题目: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物流管理(食品物流管理方向)班级:09物管1班姓名:吴春梅学号:09481032012年05月目录目录11、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分析21.1我国农产品发展现状21.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21.1.2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现状21.2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31.2.1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31.2.2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31.2.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32、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42.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分析42.1.1基本的要素分析42.1.2农产品贸易应用电子商务的意义42.2农产品贸易应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42.3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与对策52.3.1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52.3.2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53、结论74、参考文献8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利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及其加工,以提高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以及智能化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就是在农产品生产前后,销售、加工以及运输等过程中全面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利用信息基础设施来开展与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活动。1、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分析1.1我国农产品发展现状1.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农户生产规模狭小,单个农民捕捉、分析信息的能力差,对市场信息反映迟钝,农户的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经济日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70%以上的农民对产品的出路和生产什么作物心里无数,许多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仅凭直观和经验决策,或以“从众”意识进行决策,生产大起大落,往往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总体上看,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之中,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农户小生产和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第一,从供应方看,农业生产经营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第二,从需求方看,农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的增长转变为对质量、口味、营养、安全的追求。目前农村的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粗放式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城市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第三,从中介方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的流通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流通需求。1.1.2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以下系统来组织。(一)是供销系统。供销系统属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几十年来,各级供销部门积极从事以棉花为主包括农副土特产品在内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业务。近十多年来,供销系统在棉花等农特产品购销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举足轻重。(二)是粮食系统。粮食系统一直担负着粮食的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以及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任务,粮食企业是粮食和食油物流的主体。加入WTO后,我国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除国家掌握的中央储备粮源和地方政府掌握的地方储备粮源外,定购粮食逐步放开,最终将完全走向市场。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物流被摆上了议事日程。(三)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世纪80年代,集贸市场开始起步,它以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农特产品为主要物流对象,经营者主要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到了90年代,批发市场迅速发展,物流对象不仅有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还有粮油产品及其加工品、水果、茶叶、中药材和花卉等特产品,经营者不仅有农民和城市职工,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农产品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各类经营者是农产品市场上不同产品的物流主体。(四)是其它农产品物流主体。其它农产品物流主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有关公路、铁路、水运和物资等的运输仓储企业等,它们是农产品外销和出口物流的主体。其物流对象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物流设施和设备专业化程度大多比较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状态。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整个农产品的物流过程的信息是阻滞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生产者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能依此安排生产,造成产销脱节。农产品物流主体缺乏有效协调合作机制,管理方式及手段落后,效率低。1.2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1.2.1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大致可分成3个层次:(1)电子商情,即在网上做广告或者提供商情。凡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活动都可被看成广义的电子商务。这是广泛的低层次的电子商务。(2)网上撮合,有了明确的买卖双方,撮合的过程实际就是电子商情的扩展。网上撮合的结果是网上签约,这就会牵涉到法律认证和法律效力问题。(3)电子交易,这是电子商务的最高层次。它的核心就是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逐步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网上结算。按参与交易的对象,电子商务又可分为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网上拍卖(CtoC)、政府对企业(GtoB)、政府对个人(GtoC)、政府电子采购(BtoG)、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各种电子商务(BtoBtoC)等不同种类。有别于软件信息产品等无形货物可以在线上直接传输交易,传统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往往是有形的货物,因此网上交易必须还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由于大多数农产品的易腐烂性以及农产品价格对供求比较敏感的固有属性,因此,通常以拍卖的形式进行网上销售。1.2.2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首先,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其次,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便利和拉动消费。再次,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1.2.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看,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呈现三个层次的特点。一是初级层次。主要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如一些企业建立的农产品网上黄页,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大型农业集团建立的超大现代农业网。小企业或是个体农户则依托各类农产品信息网发布信息。二是中级层次。一些网站不仅提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还提供了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交易会员可以直接在网上与自己需要的运输公司洽谈,但尚未实现交易资金的网上支付。资金的支付还是依靠传统的邮局或银行实现。三是高级层次。高级层次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实现农产品电子商情的网上发布和农产品在线交易,还实现了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2、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2.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分析2.1.1基本的要素分析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存在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基础设施,二是市场。A、从基础设施看,全国性的农产品网络信息系统初步建成。经搜索“农产品批发市场”得到数百家农产品批发网站信息,浏览其中内容后发现,这些网站内容的建设虽然未达到电子商务在线交易要求,但是其商务网站雏形已经显现。国家发改委2004年已安排国债资金4亿元人民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基础建设,2005年又安排国债资金4亿元支持119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两大系统建设。由此可见,现阶段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的环境和氛围都已成熟。B、从市场情况看,近年来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采购商都已接受了这种商务模式,这点从网上调研可以证实。另外,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成败经验也可以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实施提供借鉴,在国内无论是B2B还是B2C它们的运作模式都已相对成熟。2.1.2农产品贸易应用电子商务的意义1.农业国际化呼唤新的农产品贸易模式。中国农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平台,以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要求。2.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持续地从新技术、新成果中获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有利于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为供应链中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实时信息和技术服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还可以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合理生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使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地实现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信息的共享。2.2农产品贸易应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1.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不完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截止到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741万人,在7.37亿农村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发展的最大瓶颈。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而开展的交易活动,其实现的前提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如果互联网不能遍布农产品的产、供、销的每个环节,那么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只能是纸上谈兵。2.参与主体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大部分是单个农户,他们是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的参与主体。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指出,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而应用电子商务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系统、条码、图象处理、智能卡等。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已经成为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障碍。3.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完成商贸洽谈的前提条件是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电子商务平台向用户展示的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商品信息,但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民的组织程度分散、生产加工能力低、效率不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之间有明显的差异。4.农产品流通不畅,信息不灵通。电子商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过一组电子工具把客观存在的物理实体转化成一个电子数据,包括产品、货币、交易凭证、商贸洽谈等,因此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发布渠道不畅,信息接收方式落后,主要是采用单向传输方式,缺乏信息的反馈机制。5.缺乏统一的农业信息系统。总体上看,各省、市、县、镇都在建站、购机、入网,行政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网络发展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业信息化系统一体化与规范化水平低。农业信息市场发育缓慢,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农产品设计市场、农业资金市场、农产品加工市场、农产品存储和运输乃至包装市场等尚未开发或形成,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2.3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与对策2.3.1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一)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各部委对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重视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农业部对农业信息化重视和积极扶持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外力推动。(二)互联网技术给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手对手交易到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先进、便捷的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在网络上实施农产品的交易,对改善我国的农业价值链和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三)自我创新需求的驱动。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呈现出四个发展趋势:个性化趋势、专业化趋势、区域化趋势以及移动化趋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