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三十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茅盾《子夜》茅盾先生《子夜》中描述的哪些现象让吴老太爷昏死过去,反映了什么?①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衣食往行、习俗风尚等,都出现了新特征。②以吴老太爷为代表一部分社会守旧群体,在社会进步面前,己远远落后于时代,表现为封建保守、愚昧落后。③虽然时代变了,但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知识结构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重要时间段重要时间段(1)衣:①.清代服饰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本来是北方人在骑马时穿的。满族妇女一般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袍,外面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肩。清代官服标识清代官服标识服饰透露出社会等级的差异服饰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标志了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文化思潮。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装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变化及原因?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原因:受西式服饰的影响。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20世纪初礼义廉耻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三民主义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装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现象。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旧时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近代中国女性的贤淑、典雅、温柔、性感和清丽,诠释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性情与气质。它追随着时代,承载了中华服饰文化的文明,显露出中华女性良好的修养与个人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一)从晚清到民国时期,服饰的变化: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近代化问题:如此突显女性柔美的旗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渐渐不再受到女生们的追捧。那么,20世纪50、60年代的女生们追捧什么样的服装呢?阮玲玉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布拉吉(连衣裙)Brage(布拉吉)问题: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会受到青睐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联关系友好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最革命化的服装文革时期无数年轻人的理想蓝绿灰的无彩服装时代60和70年代蓝黑装•1949——1978年服饰特征:•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三)改革开放后异彩纷呈犀利哥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之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后至今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异彩纷呈中西结合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政治色彩强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各年代校服变革——穿在身上的历史南方:米饭、海鲜北方:面食、肉类皇帝、贵人:满汉美食老百姓:粗食淡茶二:饮食的变迁传统饮食中国八大菜系川菜香辣炒蟹徽菜符离集烧鸡鲁菜迎宾花篮苏菜清炖蟹粉狮子球闽菜干烧鱼湘菜红煨鱼翅粤菜金牌烧乳鸽浙菜西湖醋鱼②.变化:开始出现西式餐饮。•烹饪方法:西餐烤、炸为主,中餐方法更多•就餐工具: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餐是每人每制,一般客人点餐都点自己的中餐是点一桌菜,大家一起吃•中国人吃饭很豪爽西方人吃饭更讲究氛围,很绅士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物质匮乏,需凭票购物。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菜篮子工程”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猪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牛奶等。知识拓展:中国各地民居特色江南民居三、住房方面原蒙古包草原蒙古包陕北窑洞北方四合院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传统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姻风俗的变化新旧婚礼在婚姻观念和程序设计上的差别?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什么变化?男女平等和思想观念的进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仿效西方,删繁就简近代婚姻风俗变化A、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B、婚礼形式:旧式婚礼新式婚礼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五四前见证浪漫时刻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清末传统婚礼20年代的婚礼缠足——这种与吸食鸦片、男子留辫子齐名的陋俗曾被列为近代中国人在世界上最可耻或最野蛮的三桩丑事,而男权社会崇拜小脚的畸形风尚却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痛苦挣扎中千年不衰。迫令放足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女人们裹小脚最为突出。几代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女子裹足小知识: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必须“裹脚”作为法令“裹脚”是封建的民间世俗传统。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更是禁止裹脚三寸金莲的绣花鞋如同美丽的工艺品畸形审美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传统社交礼仪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婚姻包办男子留辫女子缠足婚丧仪式繁琐社交礼仪:跪拜、老爷旧习改变婚姻自由剪辫易服废止缠足仪式文明简约社交礼仪:握手、同志、先生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特别提示:戊戌变法时发出变革呼声,辛亥革命时“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彩,民国时期颁布相应法律。但这只是在大城市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馆四:习俗风尚的变迁深度探究一:根据下列材料总结归纳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政治运动的推动;受西方习俗的影响材料二:“中华民国元年春,正月,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公布采用阳历纪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躬;大人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足;吸食鸦片者,严令戒绝。凡属国民,一律平等……”——王家槐《海南近志》政府政策的影响材料四:谭嗣同主张以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原则代替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伦理。另外,谭嗣同盛赞西方社会的文明婚俗.“夫妇择偶判妻,皆内两情相愿,而成婚于教堂”——《谭嗣同全集》下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51页。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战争后三年间,民族资本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至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相当发展——《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先进中国人的提倡,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2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的变革。•总之,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社会的进步深度探究二: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认识近现代习俗风俗的变革?–精讲:–(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2)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在地域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大城市变化较早,程度较大,农村变化较晚,程度较低。–(4)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5)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保留了浓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