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心理现象的基础2.1心理的生理基础在心理学中,通过生理水平(如神经系统)的研究来解释心理水平(行为)的现象被称为还原主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美与基因繁衍以及提高后代的生存机会有关”“人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全都在于基因”在心理学中,有三个基本的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和进化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1心理的生理基础2.1.1因果、遗传和进化因果遗传进化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1心理的生理基础2.1.2神经系统基础大脑和皮层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1心理的生理基础2.1.3脑的功能大脑前叶大脑皮质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1心理的生理基础2.1.3脑的功能大脑前叶大脑前叶是一个非专门化的皮质,负责计划将来的行为,被认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快乐中枢”“左右脑半球”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斯金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代言人之一。不知道行为主义?这不重要。你只需记得他毕生的成就就是发明了一个箱子2.1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围绕这个稀奇古怪的箱子,他做了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的对象有小白鼠,有鸽子,有猫,甚至传说还有他不到两岁的女儿)。在试验小白鼠的时候,斯金纳则是诱使小白鼠踩压踏板,按下踏板后给予食物奖励。刚开始是每次小白鼠压杆都给予奖励,随后调整奖励频次,两次一奖、四次一奖、几十次一奖,不难发现事后奖励可以以极高的效率训练出小白鼠的特定行为,斯金纳由此得出结论,生物体的行为都可以由奖励性训练得,这也就是说,可能我们没有太多的自主意识,因为光靠奖励就能塑造人类行为。而且可以想象,以强烈的持续性的训练,动物或人类可以获得本不能自发学会的技能(于是斯金纳的鸽子学会了桌球,猫咪学会了弹琴,小猪甚至练会了吸尘器)。2.1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每次给狗喂食之前,都先摇动一个铃铛。久而久之,狗学会了把铃铛当做进食的前奏。后来,只要铃铛一响,狗就会开始流口水,不管接下来有没有食物。反映的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巴甫洛夫的狗2.1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2.2感觉与知觉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CornelisEscher)(1898年6月17日-1972年3月27日),荷兰板画家,因其绘画中的数学性而闻名。他的主要创作方式包括木板、铜板、石板、素描。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分形、对称、密铺平面、双曲几何和多面体等数学概念的形象表达,他的创作领域还包括早期的风景画、不可能物件、球面镜。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概念(一)内涵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作用: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3.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三)近刺激和远刺激20世纪初,美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提出。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四)感觉编码1.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ofspecificnerveenergy)2.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theory)3.模式理论(patter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theory)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二、感受性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sensitivity):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absolutesensitivity):人的感官觉察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sensorythreshold):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sensitivity):人的感官觉察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sensorythreshol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节视觉与听觉•一、视觉的生理机制–眼球之结构功能•眼球壁:角膜外界光线由此入眼,具有区光作用;虹膜:调节瞳孔大小(外层)。网膜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具感光功能(内层)•眼球:晶体、房水和玻璃体,皆为屈光介质。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视觉与听觉二、色盲与色觉理论色觉缺陷:色弱: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和局部色盲(如,红绿色盲)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色觉理论:•三色说:(托马斯.杨)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绿、蓝)。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的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评价: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但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对立过程理论•(黑林,四色学说)视网膜存在中种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分别感受黑—白亮度、红—绿两色和黄—蓝两色。每种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长度上各不相同。因此当每种锥体细胞在感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可解释红绿色盲。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三、视觉中的时空因素–视觉中的空间因素•视觉对比: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视觉中的时间因素•视觉适应:•①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②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视觉后像: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四、听觉的生理机制–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中耳:鼓膜—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带动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将声音传到卵圆窗。•内耳: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由鼓阶、中阶和前庭阶构成。鼓阶与中阶间的基底膜上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听觉的感受器)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五、听觉理论–频率理论:•人物:物理学家罗.费尔,1886•观点: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的次数较少,因而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少。反之镫骨和基底膜都发生较快的振动。•评价: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的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共鸣理论:•人物:赫尔姆霍茨•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行波理论:•人物:冯.贝克西•观点: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评价: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一、皮肤感觉–肤觉概述•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触压觉•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温度觉•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痛觉•任何一种刺激当其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二、嗅觉和味觉–嗅觉•内涵: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嗅觉的适应性–味觉:•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蕾分布:舌尖→甜;舌中→咸;舌两侧→酸;舌后→苦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嗅觉实验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知觉:认识多彩世界的基础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感受她是什么人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戴项链的少女可怜的老妇人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一.知觉的选择性(selectivityofperception)理解:1.知觉过程即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2.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3.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赖的和互换的。4.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列中。5.知觉的选择性可以根据活动的要求来增强或减弱。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赖的和互换的。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列中。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运动。3.知觉对象的新颖性。4.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对象与背景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二.知觉的整体性(wholenessofperception)理解:1.客观刺激物以复合刺激发生作用。2.人在知觉时,过去的知识经验在起作用。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辨证的、互相依存的。4.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5.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四.知觉的恒常性(constancyofperception)概念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一.物体知觉(一)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内涵形状知觉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它是由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轮廓与图形内涵:图形是视野中的一个面积。而轮廓则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轮廓的作用:将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2.2感觉与知觉知觉种类轮廓的影响因素:①空间因素→图形镶嵌②时间因素→图形掩蔽③主观因素:#主观轮廓#:当客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