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制度概论第章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务员制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当前公务员考试大体形势二、本课程特点及与公务员考试的区别与联系三、如何学好该门课程第一节国家公务员的概念、特征与分类一、概念: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法》第二条)二、特征:1.公务员必须是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2.公务员必须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员;3.公务员必须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4.公务员必须是以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因而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公务员法律关系的人员。三、我国的公务员具体包括一下机关的工作人员1.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2.各级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各级公家行政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查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8.部分社会团体机关的工作人员关于公务员的范围讨论1993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3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四、我国公务员的分类(一)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公务员法》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二)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法》第十四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三)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一、概念:即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总称。从政治角度看,它是对公共人事权力的规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从法律角度看,它是关于政府与公务员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属于行政法范畴;从管理角度看,它是关于政府人事行政的规范,属于人事管理范畴。二、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1)分类管辖、两官分治将随政府更替而进退的政务官和不随政府更替而进退的事务官区别开来,国家对这两类公务人员的管理适用不同的法律,政务官的选拔、产生、任免和管理适用于宪法、选举法和组织法等,事务官的选拔、产生、任免和管理适用于公务员法。(2)事务官政治中立事务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对政党政治应采取公正超然的态度,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实地执行政府的政策,为政府服务。(3)事务官职务常任事务官不随政府更迭而进退,其职务由法律保障,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辞退和开除。(4)实行功绩制政府公职向全体国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竞争获得政府职位,而不受其政治信仰、社会地位和出身门第等因素的影响,公务员的任用只根据其真实的治事才能,而非其他标准。(5)法治化管理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都有专门的公务员法规,对公务员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对权利的保障程序,都作出详尽规定,使公务员职业稳定,并在法律上得到保障。(6)公务员权利保障公务员的权利由国家法律确认和规定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当公务员的正当权利受到侵犯,或因某种原因受到不适当的处分时,有权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的专门机构提出申诉,并受到法律的保障。三、公务员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我国于199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1、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国家干部”概念过于笼统,缺乏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治事相脱节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制缺乏科学的录用机制缺乏竞争机制2、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1984-1986:法制化、分类管理1986-1988:“建立公务员制度”1989-1993:试点、修改——建立1993-今:立法、实践四、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1.公平竞争的原则2.功绩制原则3.党管干部的原则4.依法管理的原则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一)与外国公务员制度相比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3.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4.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5.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二)与原来的人事制度相比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原来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立法层次较低:行政法规缺乏必要的分类:专业化程度不够更新机制方面:入口不严、出口不畅激励机制方面:工资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监督机制:义务本位、监督不到位2.与原来的人事制度相比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2)具有竞争激励机制;(3)具有新陈代谢机制;(4)具有廉政保障机制;(5)具有勤政保障机制;(6)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国家公务员制度配套法规规章体系表1、《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2、《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19943、《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19944、《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19945、《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19956、《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19967、《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19968、《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19959、《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199610、《国家公务员轮换(轮岗)暂行办法》,199611、《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199612、《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199313、《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199514、《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幻灯片48主要变化:公务员范围扩大朝向职位分类制度迈出一大步职位聘任制与任期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工资制度考核制度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权利保障六、补充: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度(一)不同历史时期科举制度的共同特征:(1)开放性:机会平等、公开竞争;读书人不论出身、地位和财产,自行报名申请考试,不必由官吏举荐。科举制度规定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考试,超越了世族门阀阶层,体现了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的精神。(2)考试分科、以科定内容;举即分科举人之义。封建王朝设立一定科目来公开招考人才。各科的考试内容不一样。考试科目繁多,有常设科目和特设科目。常科为定期举行的考试科目,其中以明经、进士科为主并为后代承袭。一般说来,进士科考试重诗赋,应试者需有一定的文学才能;明经科则重帖经墨义,背得滚瓜烂熟就有望通过。特设科目为制科,为天子特诏临时举行。一般以常科作为科举制的代表。(3)多级考试、层层淘汰;以明清为例,一般分为4级第一步是童试。为预备级考试,凡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参加童试,以取得“生员”资格,只有具备生员资格后,才能参加上一级的考试。考过者获得“秀才”之称。第二步是乡试。是省一级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获得“举人”之称,头名称为解元。第三步是会试。是中央级考试,于乡试第二年在京城举行,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第四步是殿试或廷试。参加者均可获得“进士”资格,考中称“甲榜”,其中一甲取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4)择优录用;科举制度是以一种严格、规范的文化知识作为公开招考、甄选人才的客观标准,突出了知识才学的重要性。政府不问士人的出身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考试优劣和才能高低定资格,录用考试的优胜者。二、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1.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鼓励人人读书进取,起到文化普及的作用;2.在科举制度下,中国广大的乡村社会出现了“乡绅”阶层,他们对乡村社会的“良治”其到重要作用;国家正式任命的官僚只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依赖乡绅阶层维系统治。因此,在传统社会结构中,科举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3.科举制度为社会建立了纵向流动的机会和渠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4.通过扩大人才选拔范围提高官员的素质;5.科举制度为普通民众参与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从而扩大了社会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全社会的整合能力,提高了政府的合法性。三、主要缺点在于:1.八股文考试不一定能选拔真正人才(事实上,所有标准化考试都面临这个问题,因此这并非科举制度特有的缺陷);2.由于不鼓励个人价值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得社会人才的出路主要只有参加科举考试一种,使得适合从事商业、自然科学的人才没有晋身之阶;3.由于很多人终身从事举业考试,消耗社会资源;4.座师、同年等情况的存在,容易形成政治利益集团。“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到文官制度的时候,都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于中国”——美国卡特政府的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于1983年在北京“比较文官制度研究班”上的讲话“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现存的高级公务员制度起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对这一制度的影响,而它往往被西方学者所忽视。我们认为,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传播,并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实施和发展行政精英制度的基础。毫无疑问,美国公务员竞争考试的特点主要受英国的影响,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则来源于中国。”——美国学者罗纳德·S.苏1921年,孙中山说过:“英国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行考试制度才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最好的制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亦都是学英国。”资料:公务员法.doc2007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xls2008年度职位信息.xls2007国家公务员考试政职业能力测验.doc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doc2008年2月20-22日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doc2006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试卷公共基础知识A类.doc2006年江苏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部分真题(B类).doc2006年3月26日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doc幻灯片25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