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做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析,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进行迁移及类推,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出现问题的碰撞时能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大胆的探索。学生能够从简单的统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够初步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教的策略: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了完整的教学情景,时时处处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知识迁移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我力求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分析、表述以及归纳总结,充分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充分的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点,在对比中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力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认识折现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的策略:教学时,重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分析、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力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的实施:1、教学方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先交流,再动手操作,继而实际验证,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积极参与,形成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教学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际操作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适时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3、教学准备:为了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教学素材,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使抽象的统计图表直观的呈现的学生面前,达到教学的最优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我还设计了自主学习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情感目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流程示意图一、激趣与引题→春天到了,同学们喜欢去春游吗?老师收集了西宁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收集的数据观察起来方便吗?那怎样让我们观察起来更方便呢?二、探究与建模→1、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用手指表示一下数据的变化情况,引出新知。3、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三、规律与特点→请同学们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点表示什么?线表示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在有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还要学习折线统计图?四、生活与应用→推广到与折线统计图相应用的一些问题中。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它们都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来解决它,比如股票、体温变化、温度变化等等。感悟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意义。五、梳理方法→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份折线统计图,并通过数据的变化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六、实践应用,渗透德育→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感受生活,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并适时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师:春天到了,同学们喜欢去春游吗?这个星期六老师准备带我们班的同学去春游,为此,我们收集了西宁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出示收集的近几天的天气情况)问:老师收集的数据观察起来方便吗?生:不方便。师:那怎么样整理让我们观察起来更方便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说出统计表,追问:还可以怎样整理呢?】师: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呢?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板书:反映数量的多少)老师除了想知道任意时间的气温是多少以外,还想知道气温是怎么变化,你能用手指比划一下数据的变化情况吗?如果把比划的在纸上画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课件出示从条形统计图抽象为折线统计图)【学情预设:从条形统计图中说出几天的气温情况,引导说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用手指比划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抽象出折线统计图。】小结:像这样用折线表示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并板书)【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活动创设出教学的情境,从而引出西宁市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统计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统计图对于数据分析方面的便捷性、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让学生用手指描画天气变化的情况抽象出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自由的描述、分析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效果分析:学生对喜闻乐见的春游活动比较感兴趣,学生观察得很认真,感受统计图对于数据分析方面的便捷性。通过让学生用手指描画天气变化的情况抽象出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自由的描述、分析图中的数学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2、师: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回答)【学情预设: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出几天的温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点就是横竖两条垂线的交点,在折线统计图中,就是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3、让学生完成下题:周四是()度周六是()度最高是()最低是()4、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小组合作讨论)【学情预设: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发现折线统计图中连接两个点的线可以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反馈归纳并板书“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反映出来的天气情况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根据观察进行数据的分析)【学情预设:从3到5是上升,从5到4是下降,从4到4没变,是平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上升的线段中,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的陡一些,有的平缓。引导学生得出比较陡的线段表示变化的幅度大,平缓的变化幅度小。】你能说说哪天到哪天的变化幅度最大吗?【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是什么?通过对比,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达一组数据的大小,还能形象直观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状态。从而解决了为什么在有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还要学习折线统计图。】【效果分析:通过讨论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也就弄清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意义,并根据观察统计图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数据的变化,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二)巩固加深夯实新知出示李强同学体温变化统计图。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会看统计图了吗?请根据统计图选一个喜欢的问题观察数据并做出分析。(1)护士每隔()小时测量一次体温。(2)最高是()度,最低是()度。(3)12时是()度。(4)哪个时间段上升的最快?哪个时间段最稳定?(5)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反馈并提问李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仍然延续了上一个故事情境,以达到教学情境的完整性。我设计了一份体温变化统计图,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新知的学习经验,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观察数据并做出分析,此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情预设:前三个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解答,第四小题让学生根据线段的升降变化趋势,来判断,线段越陡、越长表示变化幅度越大,越平缓表示趋于稳定。】【效果分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预测李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三)实践应用渗透德育就雾霾现象提出碳排放量的问题。先与学生共同观看视频,再出示近几年的碳排放量统计表,请学生自主制作折线统计图,并说说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反馈并通过数据的变化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引发环保问题的话题,渗透德育教育,做到学科整合。【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所选用的素材仍然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碳排放量的统计问题,并设计了播放北京重度雾霾视频,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感受生活,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学情预设:学生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可能会有忘写数据、描点不准确等现象,在巡视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效果分析: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份折线统计图,并通过数据的变化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此外,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适时渗透德育教育。】五、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反思: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不管在课前的谈话引入还是新授时的引导学生走进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以及巩固运用时所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评价项目评价等级ABCD自评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浓厚较浓厚一般弱本节课独立思考的习惯强较强中弱自信心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多较多一般少理解别人的思路,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好较好一般弱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高较高一般低同伴互评本节课发言的次数多较多一般少本节课发言的质量好较好一般差本节课课堂练习的正确性高较高一般低师评上课听讲的专心程度专注教好一般有时分心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高较高一般低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维深度强较强一般弱课堂发现问题的角度多较多一般少课堂发现问题的能力强较强一般弱评价说明在评价等级下,相应的栏只选一项,打“√”生活”的课标理念。本课的例题是98—03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图,只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也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所以我将本课的例题改为西宁市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活动创设出教学的情境,从而引出统计图,让学生感受统计图对于数据分析方面的便捷性,通过让学生用手指描画天气变化的情况抽象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体验从条形统计图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以及知识的迁移和转化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的描述、分析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不急于给予评价,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在教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