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具备的素质软件企业要求基础软件工程师具备六大基本素质,即良好的编码能力、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和运用数据库的能力、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和求知欲和进取心良好的编码能力。软件人员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把用户的需求功能用某种计算机语言予以实现。编码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效率。这就要求软件工程师至少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比如当前国内企业常用的C/C++、VB和国际上最流行的Java语言,熟悉它的基本语法、技术特点和API(应用程序接口)。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随着软件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仅仅依靠个人力量已经无法完成工作,因此,现代软件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精神。一般来讲,软件企业中的程序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程序游击队员;,他们可能对编程工具很熟,能力很强,把编码编得很简洁高效,但却缺乏规范和合作的观念;另一种程序员编程不一定很快,但是很规范,个人能力不一定很强,但合作意识很好。第二种人更加适合现代软件企业发展的潮流。对于基础软件工程师来说,他们在企业中的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和运用数据库的能力。信息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因此与数据库的交互在所有软件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了解数据库操作和编程是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有甲骨文公司的Oracle数据库和微软公司的SQLServer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程序世界的主导语言是英文,编写程序开发文档和开发工具帮助文件离不开英文,了解业界的最新动向、阅读技术文章离不开英文,与世界各地编程高手交流、发布帮助请求同样离不开英文。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极有帮助。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基础软件工程师处于软件企业人才金字塔的底层,是整个人才结构的基础,虽然他们从事的工作相对于系统分析师和高级程序员要单纯一些,但是他们是整个软件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基础软件工程师同样要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从项目需求分析开始到安装调试完毕,基础软件工程师都必须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过程,并能胜任各种环节的具体工作,这样的能力正好符合了当前企业对基础软件工程师的全面要求。求知欲和进取心。软件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软件人才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软件工程师应具有较强的学习总结能力、需求理解能力和对IT新技术比较敏感,同时,掌握最新的IT实用技术。当前我国的软件企业急需的软件人员的要求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软件工程理念和质量意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能力,程序设计、流程处理及测试技能;良好的文档写作习惯、团队精神和协作沟通能力;较强的学习总结能力、需求理解能力和对IT新技术比较敏感;掌握最新的IT实用技术。另外一个版本的答案作为软件工程师,以至于系统分析员,也就是对于一个程序项目的设计者而言,需要具备以下素质:第一,需求分析能力对于软件工程师而言,理解需求就可以完成合格的代码,但是对于研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者,他们不但要理解客户需求,更多时候还要自行制定一些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而言,进行研发任务,也许是客户提出需求,也许是市场和营销部门提出的需求,这时候对于研发部门,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需求,通常而言,该需求仅仅是一些功能上的要求,或者更正规些,可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用户视图;但是这都不够,因为客户由于非技术因素多一些,他们可能很难提出完整和清晰,或者说专业性的性能需求,但是对于项目组织者和规划者,他必须能够清醒认识到这些需求的存在并在完成需求分析报告的时候适当的提出,同时要完整和清晰的体现在设计说明书里面,以便于软件工程师编码时不会失去这些准则。程序设计者必须正确理解用户需求所处的环境,并针对性做出需求的分析,举例而言,同样一个软件通过ASP租用方式发布和通过License方式发布,性能需求可能就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的是更好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而后者则可能更强调在各种平台下的普适性和安装使用的简捷性。第二,项目设计方法和流程处理能力程序设计者必须能够掌握不少于两到三种的项目设计方法(比如自顶至下的设计方法,比如快速原型法等等),并能够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搭配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行项目的整体设计。设计方法上选择不当,就会耽误研发周期,浪费研发资源,甚至影响研发效果。一个程序设计者还需要把很多功夫用在流程图的设计和处理上,他需要做数据流图以确立数据词典;他需要加工逻辑流图以形成整体的系统处理流程。一个流程有问题的系统,就算代码多漂亮,每个模块多精致,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系统。当然,做好流程分析并选择好项目设计方法,都需要在需求分析能力上具有足够的把握。第三,复用设计和模块化分解能力作为一个从事模块任务的软件工程师,他需要对他所面对的特定功能模块的复用性进行考虑,而作为一个系统分析人员,他要面对的问题复杂的多,需要对整体系统按照一种模块化的分析能力分解为很多可复用的功能模块和函数,并针对每一模块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需求。举个例子,好比是汽车生产,最早每辆汽车都是独立安装的,每个部件都是量身定做的,但是后来不一样了,机器化大生产了,一个汽车厂开始通过流水线来生产汽车,独立部件开始具有一定的复用性,在后来标准化成为大趋势,不同型号,品牌甚至不同厂商的汽车部件也可以进行方便的换装和升级,这时候,汽车生产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软件工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成熟的软件行业,在一些相关项目和系统中,不同的部件是可以随意换装的,比如微软的许多桌面软件,在很多操作模块(如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等等)都是复用的同一套功能模块,而这些接口又通过一些类库提供给了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者方便挂接,这就是复用化的模块设计明显的一个佐证。将一个大型的,错综复杂的应用系统分解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具有高度复用性的,并能仅仅依靠几个参数完成数据联系的模块组合,是作为高级软件工程师和系统分析员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合适的项目设计方法,清晰的流程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第四,整体项目评估能力作为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能够从全局出发,对项目又整体的清醒认识,比如公司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和到位,比如工程进度安排是否能最大化体现效率又不至于无法按期完成。评估项目整体和各个模块的工作量,评估项目所需的资源,评估项目可能遇到的困难,都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换言之,这是一种不断总结的累计才能达到的境界。在西方一些软件系统设计的带头人都是很年长的,比如4,50岁,甚至更老,他们在编码方面已经远远不如年轻人那样活络,但是就项目评估而言,他们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就是最重要和宝贵的财富。中国缺这么一代软件工程师,主要还不是缺那种年纪的软件工程师,而是那种年纪的软件工程师基本上都是研究单位作出来的,都不是从专业的产品化软件研发作出来的,他们没有能积累那种产品化研发的经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第五,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完成一个项目工程,需要团队的齐心协力,作为项目设计者或研发的主管人,就应当有能力最大化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技术管理由于其专业性质,不大同于一般的人事管理,因为这里面设计了一些技术性的指标和因素。首先是工作的量化,没有量化就很难做到合适的绩效考核,而程序量化又不是简单的代码行数可以计算的,因此要求技术管理人员需要能真正评估一个模块的复杂性和工作量。其次是对团队协作模式的调整,一般而言,程序开发的协作通常分为小组进行,小组有主软件工程师方式的,也有民主方式的,根据软件工程师之间的能力水平差距,以及根据项目研发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组队方式,并能将责权和成员的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最大发挥组队的效率。一个代码水平高的人,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研发主管,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