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简略版)一、日本侵华及其暴行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六、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日本侵华及其暴行(一)日本侵略中国情况概述(二)对日本侵华的几点认识(一)日本侵略中国情况概述甲午战争后,日本用勒索中国的战争赔款,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一次大战后,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了本国政权。1927年,田中奏折(《对华政策纲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3年进攻热河、察哈尔;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P125-126)日本侵华史大事记[海外中文图书]:1358~1945/牛翰杰著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0日本侵华史研究,王向远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文学研究)(二)对日本侵华的几点认识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偶然的。2、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罄竹难书的严重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3、在日本侵华问题上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偶然的,而是其民族特性和长期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民族有其显著特点,可谓“国家不大而野心不小,民族不众而桀骜不驯”。他们并不是强大起来以后才有野心的,而是在弱小的时候就野心勃勃。663年,中国的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时期,日本军队为控制朝鲜半岛,公然向强大的唐朝军队开战,这一仗史称“白江口之战”,结果日军失败。到了明朝,日本侵略朝鲜,并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被中朝联军击败。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在尚未统一日本的情况下,竟誓言“灭亡中国,迁都于北京,天皇住北京”。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侵略骚扰中国东南沿海,祸害中国人民数十年。1874年,日本发兵攻打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2、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罄竹难书的严重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扶持汉奸伪政权(伪满政权、华北傀儡政权、南京汪伪国民政府),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1931年到1945年侵华战争,日本给中国造成的人员伤亡是350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是5000亿美元。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造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对中国造成如此严重的浩劫。(P127-128)日本对华教育侵略:对日本侵华教育的研究与批判/齐红深主编昆仑出版社,2005未被审判: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纪实/赵冬苓,李九红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尊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纪实/旻子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血债:对日索赔纪实/高平等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国民党政府放弃对日索赔内幕,徐俊元,石玉新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英国曼彻斯特导报记者田伯烈(HaroldJohnTimperley)所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1938年3月)3、在日本侵华问题上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第一、反对历史健忘症,反对不顾历史本来面目和民族情感的所谓“新思维”。必须牢记历史,教育子孙后代永不忘记。第二、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历史复仇,而是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避免再次挨打。第三、正确对待历史悲情。要有大国国民的正常心态。要化悲情为复兴民族的真正动力。日本一方面野心勃勃,有对外扩张的冲动,但另一方面又有与强者为伍的秉性。所以,处理好中日关系,根本在我们自己的发展。B第四、作为大学生,要冷静对待当今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和支持党中央处理中日关系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等关系问题。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和实施(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度尽劫波兄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台前幕后/王延兴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1、发表抗日宣言,对日宣战(128-129)2、直接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P129)3、领导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P129)4、积极支持国民党爱国官兵的局部抗战,与他们开展合作(129-130)1、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对日宣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发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宣言。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争。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于抗日的部分决议和宣言。2、直接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初,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1934年6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P129)3、领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P130)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4、积极支持国民党爱国官兵的局部抗战,与他们开展合作支持十九路军上海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福建事变,《反日反蒋初步协定》(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和实施1、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过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实施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过程(P130)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但不包括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势力(如马占山、蔡廷锴)。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但主要是作为策略口号提出。1934年4月20日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不再坚持推翻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有几十万人签字。但很快就长征,没有来得及实施。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提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的口号,呼吁全国各党派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确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实施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P131)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国民党蒋介石对日态度及内外政策的变化1936年5月中共中央《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这是中共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政策变化。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P131-132七七事变和中共抗日通电7.17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八一三事变和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P132工农学商各界纷纷抗日爱国人士投入抗日洪流少数民族积极参加抗日港、澳同胞支援内地抗战海外华侨支持祖国的抗战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作用?P)(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年7月——1938年10月)(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938年10月——1944年)正面战场大会战:国民党军队抗战纪实/孙继业,孙志华著团结出版社,2007本书按时间顺序,真实再现了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的22次大会战及重大战役实况,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内幕。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郭汝瑰,黄玉章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华北作战;华东战局;武汉会战及广州失陷等。(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年7月——1938年10月)(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地位作用?)第一、日军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若干重大战役,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第二、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一些高级将领为国捐躯。“八百壮士”第三、国民政府实行了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改组军事委员会,成立国民参政会。调整经济行政机构。第四、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外,都以退却、失败而结束。失利的主要原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战役投入兵力歼敌效果淞沪会战70万4万多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之忻口战役8万多伤亡2万余国共精诚合作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40万1万多抗战以来的最大胜仗武汉保卫战100万伤亡10余万进入相持阶段(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938.10~1944年)(如何评价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第一,总体上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对国民党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及主要内容。→总体上消极。具体表现: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保存实力;制造反共的“摩擦”事件。第二、组织了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作为抗战基地。桂南会战(昆仑关大捷)。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第三、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盟军。中国战区的成立。第三次长沙战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戴安澜殉国)。第四、在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日益下降。豫湘桂战役中的溃败。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洛川会议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抗战路线内容和特点:依靠人民:全国总动员;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抗战到底: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一切失地。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最终结果目前形势国际援助战争性质领土基本特点国家日本中国强国弱国小大非正义侵略性正义的反侵略失道寡助得道多助不可能灭亡中国不可能迅速打败日本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内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预测战争的发展进程。论点:抗战是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中国一定胜利。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背景:抗战初期“亡国论”“速胜论”亲英美派亲日派《论持久战》(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1、敌后战场和根据地的开辟发展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2、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在华北、华中、华南广泛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并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极大地牵制和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敌后战场的开辟发展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重要战役:115师平型关大捷;120师雁门关伏击战;129师夜袭阳明堡机场;黄土岭伏击战;百团大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开辟:1938年10月,20万人;1940年底,50万人;1940年根据地16块,加上陕甘宁边区,拥有1亿人口。●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在华北,抗战开始后不久(1937年11月太原失守),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就上升到主要地位。2、游击战争(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与正规战相比,游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