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11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30题为文理同做,31~50题为理科班做)1、使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附件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2、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其核心是A、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英国顽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B、中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落后于英国C、中国清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D、林则徐的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4、《海国图志》在当时所起的直接作用是A、批评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B、引导人们探索救国之路C、引导人们去了解外部世界形势D、介绍了西方的先进科技5、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A、两次战争都是英国发动的B、两次战争中国都以失败告终C、两次战争的起因和性质相同D、两次战争都迫使清政府大量赔款6、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是英国主要帮凶的国家是A、法国B、美国C、俄国D、日本7、1864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A、松太地区的棉纺织水平下降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D、中国棉纺织品价格下跌8、太平天国对所占领地区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A、基本上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B、没有触动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C、部分农民得到土地或减轻了地租D、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9、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这是因为她A、先于中国资产阶级诞生于外商企业B、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C、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种压迫和剥削10、下列各项不属于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加强海防而采取的措施的是A、设立海军衙门B、组建北洋船队C、设置台湾行省D、创建福州船政局11、以下各项,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勒索赔款、增开商埠B、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C、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运D、展开投资竞争和划分“势力范围”12、19世纪末,英国表示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谋求任何铁路的让与权,俄国表示不在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谋求任何铁路的让与权。这表明A、英俄结成了反对日本的同盟B、英俄在争夺中国的问题上达成了暂时的妥协C、英俄共同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由于中国人民的压力,英俄不得不尊重中国的主权1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中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其目的是A、借尊重中国关税政策之名抬高其政治地位B、变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为美国独占中国C、以经济优势排挤竞争对手D、打破清政府顽固坚持的闭关政策14、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已足”。这一主张的根本依据是A、中日国情基本相同B、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C、君主立宪制在日本的确立D、中日同属亚洲国家15、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活动时间的长短B、参加者的阶级属性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16、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辛酉政变B、《北京条约》签订C、清政府“借师助剿”D、柏贵傀儡政权建立17、下列条约中,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都有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18、顽固派与洋务派的主要分歧是A、是否武力镇压太平天国B、是否实行“君民共主”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是否利用西方先进技术19、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原因主要有:①洋务运动的兴起②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兴办企业③西方生产技术的大量引进④封建经济瓦解和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20、黑旗军阵斩法军统帅李维利的战役是A、马尾海战B、临洮战役C、纸桥战役D、威海之战21、下列人物不属于早期维新派的是A、冯桂芬B、王韬C、郑观应D、陈宝箴22、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B、人民群众广泛参加C、都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D、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23、最能反映出太平天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的下列事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B、定都天京C、《资政新篇》的刊行D、韦杨之乱24、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25、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矛盾B、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中国与外国侵华势力的矛盾26、下列企业,与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性质不同的是陈联泰机器厂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漠河金矿27、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中法新约》D、《马关条约》28、中法战争时,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法军进攻驻越清军后B、法军侵犯台湾C、法军进攻镇海D、马尾海战29、长江流域深入内地最远的通商口岸是下列哪国首先取得的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30、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A、赔偿巨额白银B、严禁人民反帝C、拆毁大沽炮台D、划定“使馆界”以下为理科班必做题31、洋务运动期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有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中法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2、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A、辅助军事工业B、发展资本主义C、增强经济实力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3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是由于它们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时期B、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兴起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由私人投资兴办34、中国无产阶级先于资产阶级而诞生,其决定的因素是A、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不同D、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3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是以下哪种矛盾的结果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C、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矛盾36、下列对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对华输出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华投资3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在于A、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B、中国资源被掠夺C、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经济破产D、封建剥削依然存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8、林则徐被看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主要的依据是A、他最早主张禁烟B、他最早抵抗外国侵略C、他最早翻译外国书籍D、他最早学习西方39、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英国侵略者参加B、美国都趁机攫取侵华特权C、中国都被迫割地赔款D、侵略者都曾攻占广州、天津40、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外国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占领北京的同一年,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是A、西征胜利B、天京事变C、李秀成与陈玉成攻破江南大营D、清军围攻天京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同意把天津开辟为商埠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43、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A、中俄《爱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44、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45、清朝设立总理衙门的根本目的是A、开展洋务运动B、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C、维护自身统治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46、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的结局是A、北洋舰队全军覆灭B、互有损失,日方主力损失惨重C、互有损失,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日本舰队全军覆灭47、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A、创立京师同文馆B、开办京师大学堂C、设立译书局D、开设经济特科48、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有较深的关系,但最终分道扬镳,这主要是因为二者A、对外态度不同B、政治主张不同C、阶级属性不同D、社会背景不同49、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的机构是A、占领委员会B、都统衙门C、联军司令部D、总理衙门50、不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是A、总理衙门建立了B、丧失沿海沿江的主权更多了C、太平天国继续同清政府相对峙D、侵略者同清政府暂时“和好”了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二、材料解析题(51题为文理都做、52题为文科做)5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治二年(1863年),署礼部左侍郎薛焕奏:“方今夷商既分布各口,又得内地游行,天主教布满天下,夷酋住在京城。中国虚实,无不毕悉。始不过侵我利权,近复预我军事。举凡用人行政,渐形干预。……彼负其豺狼之性,事事动形掣肘,稍不遂其所欲,辄以用兵挟制。”——《同治夷务》材料二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奏:“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煸,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文忠全集》材料三19世纪90年代)汉阳铁厂将建成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地球东半面,凡属亚洲界内,中国之外,自日本以及南洋各国各岛暨五印度,皆无铁厂。……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权。各省局厂商民所需,即已甚广。”——《张文襄公全集》请回答:①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主要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所造成的?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如何认识外国侵略的?这种认识对其对外政策有何影响?③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目的,并作简要评析④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5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庚子之年,日照重阴,君非桀纣,奈佐非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义和团揭贴材料二神肋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记忆祖先……,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揭贴材料三夫义和团岂不知寡不敌众,弱不可敌强。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而谓二三民贼、托神托鬼所能使其履险如夷置生死于不顾哉?——《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材料四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及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中国实测论》回答:①从材料一看,义和团运动反对的对象是什么?②从材料一二看,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是什么?材料三批评了什么不正确的说法?③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态度有无变化?请举材料中文字说明之,并简述影响如何。④对材料三所提义和团“排外自立”,你的看法如何?⑸材料四是什么人的笔记?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三、问答题(53题文理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