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单元质量检测(十)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出内环境的实例是A.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里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精于进入卵细胞内,是进入了细胞内;牛奶被饮入胃中、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里,是进入了外界环境。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是进入了血浆,血浆属于内环境。[答案]D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解析]葡萄糖脱氢分解形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食物中蛋白质被分解发生在消化道。胰岛素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与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答案A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而血浆的主要成分不包含血红蛋白。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HCO-3、HPO2-4属于人体内的缓冲物质,起到调节人体内环境pH的作用。答案A4.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解析]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血浆中缺Ca2+引起的。尿毒症是体内尿素等有害物质不能排出体外而造成的。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滞留引起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红细胞中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了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答案B5.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而DNA属于细胞内物质。答案A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②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④中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可以与细胞膜发生融合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答案A7.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①随机选取若干样方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③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④计算种群密度⑤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⑤④D.①④②③⑤(解析)样方法为植物种群密度调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掌握基本步骤即可正确作答:①确定对象;②随机确定样方;③统计各样方数量;④计算,求平均值。答案C8.如图,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人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厂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解析)根据坐标中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后,锄足蟾蝌蚪数量逐渐减少,雨蛙蝌蚪的数量逐渐增多,而蟾蜍蝌蚪的数量先减少,后又增多。所以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从数量的变化上可以看出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三种蝌蚪间为竞争关系。在有限食物和空间的条件下,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也不可能为“J”型增长。答案A9.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解析)一定区域内,同一物种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多个物种种群生物可构成群落,再加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答案A10、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动物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解析)从赤道到北极,由于受温度、水分等因素影响,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逐渐降低,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增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4分.其他情况不得分。11.对于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比例均为1:1B.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决定性的作用C即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D.按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解析)不同种群中性别比例差别很大,并不是均为1:1。性别比例因为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并不能说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把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答案C、D1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④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解析]根据题干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可以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属于细胞内液。正常的细胞(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够进行“C6H12O6→CO2+H2O”反应。血浆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而淋巴中不含有。答案B、C13.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假设这是—个鼠的种群,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鼠害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解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当环境容纳量变小时,K值也会变小。当为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高,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保留至K/2,可持续获得高产。答案A、C14.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A.该种群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B.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C.该种群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多样性D.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解析)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可能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对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而呈“J”型增长,从而使该种群对新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威胁;入侵生物在新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因而其数量的增长要受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答案A、C、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1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新鲜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A.方法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分别取三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l%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稳态维持中,渗透压和pH维持稳定的机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时要用到显微镜,题干中指出本实验为验证实验,所以预期结果应与实验结论相符,同时要注重对照原则的运用,如(2)中缺少对照组,应加入。同时注重单一变量原则的应用。答案:(1)丸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新鲜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min④显微镜检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B.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在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2)①缺少对照组,应再增设两个加蒸馏水的试管为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②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16、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上游1500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请回答:(8分)(1)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并在河道上蔓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4)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用除草剂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当刚迁入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种群增长速率较快,接近“J”型曲线,当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环境中的容纳量接近饱和,种群增长减缓接近“S”型曲线,最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答案】:(1)竞争(2)当地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或环境条件理想)(3)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用除草剂消灭水葫芦,费用大,有污染,且水葫芦很快适应,效果不佳。海牛以水葫芦为食,能有效控制水葫芦,成本低且无污染。17.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并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一——,不能正常生长的是——。(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转变为——。(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说明原因。(解析](1)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16天后,有尾草履虫均消失,只有双小核草履虫继续存活其中。(2)比较两种草履虫单独生长的数量曲线图,可以发现,双小核草履虫比有尾草履虫世代时间略短,因而繁殖速度略快。生物学上把这样两个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称为(种间)竞争。(3)双小核草履虫在与有尾草履虫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数量递增。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