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24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据此回答1~5题。1.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2.下图为福建某地民俗剪纸作品《金牛迎春》。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3.“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这指的是()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建筑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思想的继承4.十一届全运会闭幕式上第一首歌曲便是《有朋自远方来》,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也正是出自孔子《论语》中的经典,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孔子家乡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欢迎四方宾朋的开放胸怀。说明()A.传统文化是永恒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A.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具有鲜明的时代性D.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正确认识与对待传统文化是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6~10题。6.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文,被称之为“现代文盲”。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民族文化会失去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7.古往今来的大艺术家都对草根艺术保持着尊敬的心态。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以手掩面,涕泪横流。他说:“这样的音乐,是应该跪着听的。”这启示我们()①应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精神家园②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③只有民间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④应当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9.2010年12月25日,云南艺术学院在顺城购物中心广场展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据该校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系游老师说,举办这样的“集市”,主要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其积极意义在于()A.发挥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B.弘扬民族精神C.发展文化产业D.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1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据此回答11~12题。11.(2010·江苏单科)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从古代的私塾到近代的传统课堂教学,再到现代的网络学习,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着不同的影响。这说明教育()①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②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③文化的传承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有多种传播媒介和手段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3分)(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9分)14.材料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材料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6分)(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的内涵。(10分)答案1.B2.B3.D4.B5.B6.B7.B8.B9.D10.A11.D12.D13.(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且我们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14.(1)①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②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2)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③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