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2、“只要你对着飞弛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主观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的普遍性4、某市花费了420万巨资引进了4000颗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生活,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这一事例告诉我们A.必须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C.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5、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认识和改变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6、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讨论一些问题,各抒己见。这说明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B.联系是可以主观臆造的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7、从哲学上看,寓言“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①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③想问题、办事情没能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恩格斯说过,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这形象地说明了哲学上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关系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9、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些战略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是实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唯物辨证法看,上述材料表明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事物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因果关系③整体和部分相联系,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④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从哲学上,这启示我们A.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B.要处理好关键的部分C.要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D.要处理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11、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以邻为壑”,大大降低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作的效率。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②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使部分以有序的方式形成整体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④在活动中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12、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个用人规律并称之为: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间状态,10%的人为最差。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B.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局部的功能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D.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13、下列表述能体现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是①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③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4、下列成语中能够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是①邯郸学步②唇亡齿寒③吐故纳新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①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②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③包含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④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整个世界就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17、有些干部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盲目攀比,不顾财力民力,不讲究实际效益,不考虑群众利益,大肆修建各类“形象工程”、“标志工程”。从哲学上来看,这种政绩观错在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③没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④没有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18、“善弈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局看问题②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坚持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④19、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来源:学科网]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0、“寒江雪柳月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涵的主要哲学原理是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实现伟大理想要一点一滴的做起21、唐朝诗人杜荀鹤在题为《小松》的诗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新事物总是弱小的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和事③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④要辩证地看问题,促进新事物成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注: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的B.重大的事件都是由小事件构成的C.微小的事情必定会发展为重大事情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23、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4、“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副对联告诫人们A.要坚持适度原则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25、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26、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7、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这从哲学上说明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28、《田忌赛马》中的田忌用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的方法赢得了胜利,这说明①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空间的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②事物的质变可以不需要量变③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9、从前有个人,因饥饿一连买了六个饼子吃,但是还不觉得饱,于是就买了第七个。刚吃了一半就饱了,那个人很后悔,说:“前六个饼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饼子就行了。”从哲学角度看,这个吃饼的人错在①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否认了事物的质变③看不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④割裂了事物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0、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必须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定①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坚持了适度原则和发展的观点④体现了人们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折点。从哲学上讲,这个“转折点”就是[来源:学科网]①量变②质变③矛盾④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2、西藏的和平解放,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A.原因B.趋势C.状态D.途径33、西藏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藏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根据是A.有量变的发生,必有质变的结果B.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C.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先从量变开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性35、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评委会认为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1982年4月8日上午,正在美国从事航空高强度铝合金研究的谢赫特曼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当时所观察的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近30年后,勇敢质疑“常识”的谢赫特曼终于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在谢赫特曼发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陆续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的存在。这一系列发现在晶体学、材料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很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