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7762029】①总理考查..云南地震灾区,多次称赞鲁甸县官员“敢说真话”。②微雕艺术家别独具匠心,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地随意雕刻。③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仅有的通江大湖,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防汛以及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④维吾尔族的“高空王子”阿迪力在民族运动会上表演了扣人心弦....的高空走钢丝,没有保险绳,甚至有时不拿平衡杆。⑤重奖优秀诗文的做法当然是不容置喙....的,但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文章有无获得重奖的资格,获奖能否让大众信服,又是另外一回事。⑥整个赛季下来,“小飞侠”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世界超级边锋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②④D.③⑤⑥【解析】①考查:测试检验,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行为、活动)。应改为“考察”。②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使用正确。③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使用正确。④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人心。使用正确。⑤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此处应用“不容置疑”。⑥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合语境。【答案】A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A.①④⑥②③⑤B.②③④⑥⑤①C.③④⑥②①⑤D.⑤③②④⑥①【解析】根据语境,从横线前的“不仅仅”来看,句⑤中的“更”承接上文比较合适,然后接③②④,这比较容易看出来,最后以⑥①结尾。【答案】D3.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导学号:67762030】例句:马克思的影响,不只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还在于他那美好的梦想。【答案】(1)鲁迅的影响,不只在于他那犀利的文笔,还在于他那伟岸的人格。(2)屈原的影响,不只在于他那浪漫的文字,还在于他那深沉的爱国情怀。4.阅读下面三幅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①②当你走过平衡点后,以为还会越走越高,却惊讶地发现在走下坡路了。③【解析】本题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首先要看懂图画: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人未到平衡点、走上坡路,过了平衡点、走下玻路,处在平衡点、在最高处三种情形。其次要认真分析②处的示例文字:运用第二人称,揭示图中人所处的情形及其人生哲理。要注意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配文简洁,用语准确,表达生动。【答案】(示例一)①当你走向平衡点时,以为会越走越高。②当你退回平衡点时,才发现平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示例二)①从低处往高处走,每走一步,就会站得更高。②原来,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站在最高处。5.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导学号:67762031】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___①____,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____②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①②【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意思,提炼出两个要点:文学和绘画。其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①②两处都是文学和绘画并举,由第①句后面将“绘画”比喻为“片段静止的文学”可知,第①句应是将“文学”比作“绘画”,句子采用“文学是……的画面”的形式。根据第②句前面的分号和后面的“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与“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相对可知,第②句所填内容应与“文学用文字作画”相对,即“绘画用……”。再次,注意句式的整齐。最后,注意字数的限制。做到以上几点,此题可以完美解答。【答案】(示例)①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面②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使邓叔群深受伤害”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B项,“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的说法不正确,导师“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E项,“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错误,文中是说“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答案】CD7.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案】现实因素:(1)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2)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思想基础:(1)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2)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8.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2)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3)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9.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2)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3)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4)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