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编号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业论文课题名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印刷色彩管理》学生姓名:时南丽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0年月-2--2-摘要: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印刷色彩管理,并通过实施印刷色彩管理来优化印刷生产,进而提升印刷企业整体效率。认为印刷色彩管理是自动化颜色控制,是持续的、循环的过程。对印刷生产的优化包括设备状态的优化与生产过程的优化。关键词:印刷色彩管理自动化颜色控制规范化印刷生产优化一个典型的图像复制系统包括多个输入、输出设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等),而每种设备都有其自身表现、还原颜色的方式,也就是说,颜色是依赖于设备的。这也就是一幅扫描的照片图像在显示器上、打样样张上或印刷稿件上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的原因所在。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众多软件开发商纷纷投入到色彩管理系统(CMS)的开发行列。目的是要对图像的整个复制过程的色彩进行管理,保证同一图像的颜色从输入到显示、输出中所表现的外观尽可能一致.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在彩色图像处理中是被业内人士所看重的。在软件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色彩管理功能也有很大的改进。随着CTP、数码打样、数字印刷等印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印刷色彩管理在印刷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着手引进并实施印刷色彩管理,期望通过印刷色彩管理与现代印刷新技术的配合形成效率更高的印刷生产系统,提高印刷品质及企业的竞争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印刷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对印刷色彩管理的认识还有不足。如认为印刷色彩管理就是数码打样,在如何充分利用色彩管理来提升印刷效率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正确认识及实施印刷色彩管理对现代印刷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正确认识印刷色彩管理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印刷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1.印刷色彩管理的三个步骤色彩管理理论将色彩管理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校准、设备特性化、色彩转换。这三个步骤简称为“3C”,即“Calibration”、“Characterisation”及“Conversion”。见图一,第一步是calibration,意思是“校准仪器”;第二步是characterisation,即是“确立特性”;最后是conversion,代表“转换色彩空间”。无论你选择任何发展商的色彩管理系统,都必须顺序地经过此三个步骤。色彩管理第一步--校准(Calibration)-3--3-校准指调校仪器达到标准。所有仪器必须校准后才可使用,确保仪器的表现正常;例如一个秤或电子秤,如果秤上没有东西而显示不是零,又或秤一磅的东西但显示不是一磅,这个仪器便不能提供正确的答案,它须要修理或调校。又例如一个反射密度仪,它可量度四色印刷品上各油墨之密度,显示CMYK各油墨之相对密度,通常每个反射密度仪都会有一张贴切身制造的CMYK密度校准卡,卡上之四色已印上其标准密度。如果反射密度仪读取卡上之四色而显示与卡上之数字不同,那么表示这个仪器须要校准,现今的密度仪都有一个功能按钮让用户校准答案。色彩管理第二步--特性(characterisation)特性指每个色彩输入(colourinputdevice)或色彩输出仪器(colouroutputdevice),甚至彩色物料(例如油墨、显示屏幕之染色化学磷等),都有一定的色彩范围(colourgamut)或色彩表现能力。这步骤的目的是确立仪器或物料之色彩表现范围,并以数学方式记录其特性(character),以便进行色彩转换之用。图三以CIExyY方式表示某仪器及物料之色彩范围;图中比较下,人眼的色彩范围最广,而印刷品之色彩范围最小。色彩管理第三步--转换(conversion)转换指仪器与仪器或仪器与物料或物料与物料之间的色彩转换。每个仪器或物料的色彩范围都各有不同,例如彩色显示屏是RGB色彩,而彩色印刷是CMYK色彩(不计算六色印刷或专色);而且不同牌子(甚至相同牌子)的彩色显示屏的色彩范围未必一样,同样地不同制造商的四色油墨的色彩范围亦可能不相同。色彩管理中的色彩转换不是提供百分百相同之色彩,而是发挥仪器或物料所能提供最理想之色彩,同时让使用者预知结果。例如软式打稿(softproofing),是利用彩色显示屏(RGB色彩)模拟四色印刷(CMYK色彩)之色彩。见图五,三边形与四边形重叠之面积代表相同之色彩,范围以外之色彩由色彩管理系统计算(色彩配对/gamutmapping)最接近之色彩代替之。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利用数码打稿之色彩模拟生产出印刷品之色彩。见图六,假设六边形代表六色数码打稿之色域,其色彩范围盖括四色印刷,理论上可输出和印刷品一样的色彩;相反,如果四色印刷要模拟六色打稿色彩,因为六色中某些色彩超出其色域色彩管理系统会透过色彩配对而计算最接近之色彩代替之。色彩管理系统亦可透过显示屏提供预视(模拟)四色印刷或六色打稿之色彩;无论显示屏之色域是否很广阔,并不影响仪器间之色彩转换,最多只不过是影响在显示器预视色彩之真实性。-4--4-在三个步骤中,校准与设备特性化是有效实施色彩管理的关键。校准不只是对各设备的简单校正,而是对印刷生产工艺与过程的一次全面性的诊断,是印刷生产工艺参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设备特性化的关键在于获得高质量的色彩特性文件,重点在于选择能正确反映印刷条件的印刷样张,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及专业色彩特性描述文件生成软件。2.印刷色彩管理是自动化颜色控制过程印刷过程是颜色传递及复制的过程,颜色在各种不同的颜色空间相互转换,颜色的准确传递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往主要依靠人为经验控制颜色的传递,是一种事后的控制,这种低效率的方法在过去可行,但已不能适应现代印刷企业所面对的激烈竞争环境。因此,实现高效的、自动的颜色传递控制,实现色彩的准确复制,对提高印刷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印刷色彩管理就是在印刷生产中自动化颜色传递与控制的手段。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从印刷机的角度来看色彩再现,协调印前处理、制版、打样、印刷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把印刷机的特征集成到印前阶段,使得印刷条件的任意变动都会在打样样张和制版工艺中自动地体现出来。因此,完整的印刷色彩管理应该是利用印前数据进行印刷预设定、校准、特征化、色彩转换、在机测量、反馈与修正的循环过程。印刷色彩管理对颜色的自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印刷企业通过色彩管理来降耗增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玛诺RFMC-10A型已具备了独特设计侦测系统:侦测头内置有寸动马达,来回有规律大范围扫描侦测织物纬斜状况;每个侦测头配置数字讯号处理器(DPS),实时精确解析侦测到纬纱讯号,大幅提高侦测效能;侦测头/投光器位置可依幅宽自动调整;投光器光源采用LED技术,稳定性佳,寿命长,每个投光器输出亮度可独立且自动调整;具有-5--5-穿透式和反射式两种光源,可适用于各种厚薄织物;矫正系统采用了先进无级变速油压系统,操作和显示系统采用了15TFT彩色触摸屏和工业级计算机,配置了人性化人机界面操作系统,各主要操作程序皆以图标导示,再辅以语音输出功能使操作更加容易;具有预设定功能,可预防织物经整纬以后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纬斜或弧性纬斜;机台可自我诊断及显示异常讯息。RFMC-12型RFMC-10型基础上对侦测部分进行了全新设计,使震荡透镜更耐用;探测头具有测量纬斜和纬密/针织线圈数双重功能;可应用“自动功能”自动设定滤波器;将探测头移动装置改进为齿状皮带自动调位装置,无需保养;织物张力采用气压预设定张力罗拉控制,灵敏度高,晃动小;新增操作边盘使维修更方便;所有系统均可直接添加拉幅定型机定型时间控制、出布湿度测量控制、废气排放湿度控制等监控系统模块,以降低采用这些系统时成本。RFMC-12型纬纱自动调整器几乎适用于所有织物,增加了染整接单加工能力。3.印刷色彩管理是持续的过程近年来,据调查显示在印刷企业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数码打样,并认为色彩管理就是数码打样;二是认为数码打样的应用是一次性的,不注重印刷生产规范化的持续性与色彩特性文件的更新。这两个问题对印刷色彩管理的有效实施有相当的阻碍。认为色彩管理就是数码打样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数码打样只是色彩管理的一个部分,是对印刷结果进行模拟的系统,是一种更适合于CTP系统的打样方式。色彩管理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是随着印刷条件的变化,在对印刷生产进行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颜色传递与控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二、印刷色彩管理与印刷生产优化印刷生产的优化包括:设备状态优化与生产过程优化。设备状态优化指的是通过调整印刷生产中各设备以及与设备相配合的各种环境、材料因素的设置,使设备运行在稳定的、最优的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生产过程优化是指最大程度的减少及自动化印刷生产工艺环节,从色彩控制角度它涉及印前与印刷过程。下图为生产优化后的印刷色彩管理流程。-6--6-1.设备状态优化设备状态优化是印刷环境、印刷材料及各硬件设备的协调与统一,主要包括印刷机的优化与印前设备的优化。印前设备的优化对象包括扫描仪、计算机、显示器、激光照排机、CTP与数码打样机等。优化方法是通过数据化与规范化来稳定印刷工艺参数,具体如下:1)印刷环境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印刷环境主要指印前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照明条件等,印刷环境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应以国家或国际印刷行业标准为依据。车间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应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以使静电降至最少,胶片、印版和设备上的灰尘、纸毛等污染物降至最少,保持纸张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润版液、印版、油墨的问题。照明条件的规范化需建立标准的观察环境,如车间的墙壁保持中性灰,使用D65或D50标准光源与灯箱,以保证图像原稿及印刷样张观察的稳定性与一致性。2)印刷材料的规范化印刷材料的规范化包括材料选购、材料测试及性能数据档案建立的规范化,最好能执行相关质量标准(如ISO9002标准体系)。印刷企业应制定材料选择与购买的标准,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与测试,确定材料的性能、材料之间的匹配性以及材料与设备的兼容性,并建立材料数据档案,做到印刷材料的规范化管理。印刷材料主要有:油墨、印版、橡皮布、辊子、纸张和润版液等。3)显示器的校准与规范化-7--7-印前环境中对显示器的要求较高,显示器的呈色特性受照明环境、显示器亮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显示器最理想的照明环境要求窗户遮上厚重的暗色窗帘,以避免外界光源的干扰,阻止环境光对人眼色彩感觉的影响。此外,显示器在使用前自身也需要校准,虽然显示器在出厂时通过了厂家的调试与校准,但没有两台显示器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显示器的颜色再现性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用屏幕校正仪对显示器进行校正,校正的项目主要有亮度、反差、Gamma值、荧光剂类型等。4)扫描仪的校准与规范化多数扫描仪在启动时会自我校准,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扫描仪会以一个内置参考物为准进行自检。对于没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扫描仪,必须对它进行校准。扫描仪一般可使用IT8色标进行校准。5)软片输出工序的规范化软片输出工序的规范化是为了确保软片输出的质量。优化工作应从印刷机开始,然后回到印前系统及分色。印刷机优化须对印刷机的各部件进行标准设置,知道印刷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对印刷材料的质量与兼容性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印刷机的最优工作状态,并稳定这种状态。包括软片的选择、软片性能的测试、显影液温度与浓度的控制及软片输出数据档案的建立等。软片输出的质量主要有两个因素:软片密度及软片记录网点的线性化控制。软片密度一般要求最低密度值不大于0.07,最高密度不低于3.5。网点的线性化功能在RIP中可以设置,目的是要确保网点能正确的记录在软片上。6)传统晒版工序的规范化传统晒版工序的规范化,体现的是以印刷为重心的制版理念,高质量、高效率规范的晒版对提高整个印刷生产效率有很大的贡献。晒版工序规范化包括:保持晒版车间干净无尘、湿度符合要求、确保晒版机性能稳定、掌握正确的曝光与显影时间、善用各种检测工具。7)CTP制版的规范化CTP制版缩短了印刷生产周期,提高了印刷效率。与传统制版工艺相比,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