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方法•2、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过程•3、熟悉各种文档的编写内容。2.1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方式•信息系统是先进的科学和现代管理结合的产物,建立以计算机主要手段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措施。•信息系统建设的道路坎坷,许多已建立的系统带来的效益,远远没有预先的承诺和期望。系统建设中消耗巨大、效益难望、或者半途而废、或者使建设单位背上沉重包袱等情况时有发生。•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充分体现连锁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思想,并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能跟随企业管理目标、企业文化的不断进步而进行迅速、完整的升级和改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购买成品软件•购买商品软件的使用权、购买商品软件的源程序•连锁企业的特点决定了系统软件供应商必须有它的特性。–独立开发•开发费用少、软件不专业–委托开发•省事、省时、系统技术水平高,费用高、维护难–联合开发•四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资金情况、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不论哪一种开发方式都需要使用单位的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并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培养、锻炼、壮大使用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和系统维护队伍。2.2连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铺助软件工程法整体性原则系统方法的基本点是从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事物,从整体目标和功能出发,正确处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解决复杂系统各类问题的关键所在。分解-协调原则分解-协调是把复杂问题化成若干相对简单的子问题以方便求解。如果子系统仍较复杂,还可进一步分解。合理的分解,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在处理各类子问题时,必须根据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行为,功能与目标,以保证整体功能,目标的实现。目标优化原则“目标优化”就是:在可能探索到的可行方案中,选定对系统所有目标来说都能达到令人满意效果的方案。简而言之,目标优化对简单系统来说是求“最优解”,对复杂系统来说求的是“满意解”系统方法的原则: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一种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按照生命周期的工作步骤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产生与20世纪60年代,具有深远的影响–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步骤–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特点–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适合比较大型的、复杂的MIS的开发结构化生命周期法MIS的生命周期问题的提出系统分析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移交系统评价、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特点•强调面向用户的原则•自顶向下设计•严格按照阶段顺序进行•文档标准、规范•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系统要求难以确定,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程度不够•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各阶段的审批工作非常困难快速原型法•快速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旨在改进生命周期法缺点•快速原型法根据用户要求,由用户和开发者共同确定系统的功能与要求,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实验性的、简单的信息系统。–快速原型法的开发步骤–快速原型法的特点–原型法适用于小型的系统开发快速原型法YES系统维护用户基本需求系统分析和开发系统提交用户评价满意NO快速原型法快速原型法开发步骤•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建造初始快速原型框架•运行、评价、修改快速原型框架•建造各子系统的快速原型•补充完善原型•总:快速原型法的建立是用户和开发者密切合作、不断改进、反复修改直到双方都满意才最终完成的系统开发方法快速原型法的特点•系统开发效率高•系统实用性强•系统可维护性好•系统扩展性强•系统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系统开发中难以对过程控制•系统开发对环境要求比较高Ò投入资金大Ò开发周期长Ò技术要求高Ò影响因素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补充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较好的管理基础工作资金经费的保证必要的人员配备加强项目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补充2.3连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法开发步骤系统管理与评价系统规划阶段系统“是什么”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做什么”系统设计阶段系统“怎么做”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工作实施阶段管理维护系统总体规划概述规划:是指对较长时期的活动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计划。好的系统规划+好的开发=优秀的信息系统好的系统规划+差的开发=好的信息系统差的系统规划+好的开发=差的信息系统差的系统规划+差的开发=混乱的信息系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补充总体规划的必要性一个组织其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的方法,将组织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综合的去考虑在组织中建立信息系统的问题。总体规划就是站在组织的战略层面上,全面考虑组织本身所拥有的条件、所具备的潜力、组织进一步发展以及组织所处的环境等各种因素,描绘出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其信息系统所需开发的各类项目,最终达到建立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的目标。补充2.3.1系统调查•开发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都要在充分调查企业环境的情况下,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制作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等是项目组充分了解商业企业的需求。•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必须明确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可行性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可行性报告等•商业企业详细调查:–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管理业务流程调查•企业的实际管理流程可能不适合信息系统管理,这就要站在信息的高度,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流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2、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活动–3、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取消冗余信息–4、以计算机协同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5、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过程。2.3.2MIS的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简介–系统分析指以系统的观点,对已选定的对象与开发范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际调查和科学分析–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回答新系统将要“做什么”这个关键性问题。–商业企业需求分析是在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逻辑结构设计,确定新系统的运行环境。•需求分析要仔细定义出新系统的目标,要详尽地描述出新系统必须完成的各项功能,还要考虑经济的、技术的以及时间上的各种约束,还不能忽略组织原有的目标、业务过程和决策过程。•需求分析包括–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分析–系统目标分析——必须在分析中对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的系统目标进行不断的论证和修改–业务流程分析——现行系统业务流程重组,产生新的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分析——解决业务流程中数据的走向,对冗余信息进行优化。系统分析的任务•对企业的组织部门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画出企业组织结构图和业务流程图,找出其中的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流程的重组。•分析现行系统。–分析现行系统的实现方式、实现原理以及不能满足企业目前状况的原因,以便在新系统中可以扬长避短。•对开发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析企业和软件开发商是否具有开发新系统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系统分析工作内容与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旧系统结合–系统的目标分析、系统的流程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确定合理的管理模型–确定合理的数据流程•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说明书)按照结构化方法严格划分工作阶段,“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系统分析的目标:按系统规划所规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主要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调查等从逻辑上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办”提供依据。系统分析的步骤可行不可行放弃开发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和业务流程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分析系统目标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案的确定调查报告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企业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图2.3.1系统分析步骤简图2.3.3MIS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简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主要功能要求,结合实际的设计条件,详细地确定新系统的结构,为系统实施阶段做必要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准备。•根据系统分析所提出的新系统逻辑模型,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设计的目标就是使所设计的系统必须满足系统逻辑模型的各项功能要求,尽可能的提高系统的性能–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结构化设计的概念和原理–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系统子系统模块•模块•模块划分的标准–尽量把密切相关的问题划归同一模块•模块之内的聚合度聚合度、越大越好–尽量把不相关的问题划归不同的模块•模块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越低越好系统设计的内容•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程序流程图设计5.4.1代码设计目前的计算机还无法识别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一种具体的事物,它只能识别ASCII(美国国家信息标准代码)字符集中的256个基本字符和数字,因此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把管理对象数字化,这就是代码设计。所谓代码,就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特定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字、某些特殊符号或它们的组合。代码又称为编码,它是客观实体的名称、属性、状态等内容的标识。采用代码可以使数据表达标准化,简化程序设计,加快数据输入速度,减少出错率,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代码设计必须从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的全局统筹并长远考虑,统一组织领导,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以便设计出一套实用优化的代码系统。代码的作用:1)识别作用:用来标识和确定某个具体的对象,便于计算机识别。2)统计和检索作用:当按对象的属性或类别进行编码时,易于优化对象的统计和检索。3)对象状态的描述作用:代码可以用来标明事务所出的状态,便于对象的动态管理。设计代码的原则:1)适应性:考虑适合计算机处理。2)合理性:代码结构与所描述对象体系相匹配。3)简明性:尽可能简单、明了,以降低误码率,提高工作效率。4)系统性:可以分组,有一定的分组规则,保证代码具有通用和一贯性。5)稳定性:代码的定义和描述具有相对稳定性,避免过多改动。6)可扩充性:留有一定的后备余量,适应发展的需要。7)标准化:尽量采用以标准化的编码,系统内部使用的应该统一。8)便于识别和记忆:为同时适应计算机和人使用,代码不仅要有逻辑含义,还应该便于识别和记忆。代码分类顺序码无序码数值化字母顺序码层次码特征组合码复合码系列顺序码无含义码有含义码代码代码的主要种类1.顺序码(无含义码)最简单、最常用的代码。将顺序的自然数和字母赋予编码对象。通常非系统化的编码对象采用此代码。优点:代码简短,易于管理,易于添加,对编码对象的顺序无特殊要求。缺点:代码本身不给出有关编码的其他信息。例子:G2261-80《人的性别代码》中规定:1为男性2为女性代码的主要种类2.无序码(无含义码):将无序的自然数或字母赋予编码对象。此种代码无任何规律,是靠机器的随机程序编写的。1.系列顺序码(有含义码)用连续的数字代码编码对象的码,通常从1开始。没有逻辑含义做基础,一般不能说明信息的任何特征,使用比较方便。块码是有序码的特例。例子:学校代码设定:•1学校•2数学系•3物理系•……职工号设定:•001张三•002李四•003王五•……代码的主要种类2.数值化字母顺序码(有含义码)按照编码对象名称的字母顺序编写的代码。将所有的编码对象按其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然后分别赋予不断增加的数字码。优点:编码对象容易归类,容易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