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一个满怀正义和激愤之情的诗人所唱出的一支深沉而激越的歌。B.“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C.艾青的那种赤诚炽烈、深沉执着的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怀,使他不能不以一种急切忧虑的笔触,冷峻而真实的心绪,把当时的社会气氛传达出来。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C项,搭配不当,应为“急切忧虑的心绪,冷峻而真实的笔触”。D项,成分残缺,“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后缺少宾语。【答案】A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解析】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答案】B3.依据下面的示例,请以“雪花”为对象仿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示例:春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像种子撒播在山川大地一个个嫩黄的芽探出头来开始了生命蓬勃成长的经历【答案】示例:雪花,纷纷扬扬,纷纷扬扬/给庄稼披上了厚厚的衣裳/小麦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自己和太阳一样遍体金黄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提示填入合适的句子。“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鸽子,鸽子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述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当有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树枝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鸽子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和平就会来临。”可见,事物发展的规律是:①_________________,我们做事应该②_________________。【解析】“雪花”在这里只是一个凭借物,通过鸽子与知更鸟的对话,自然可以领会到“量变与质变”这一问题,回答时一定要注意①②两句之间的关系,第②句是在第①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与升华,并且要注意联系实际。【答案】①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②坚持不懈地点滴积累,不要急于求成[阅读提升层](一)课内阅读阅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完成5~6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吗?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5.节选部分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写出来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解析】从“那破烂的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少妇”“在死亡的恐怖里”“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等诗句中加以概括,可以提炼出“破船”“少妇”“母亲”“恐怖”等信息,再加以概括即可。节选部分的思想感情要服从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再从人物的遭遇以及感受入手进行思考。【答案】(1)破船怨妇,母亲避难。这些画面全方位地描绘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2)包含着作者深深的痛苦和无比的愤懑之情。6.找出诗歌中的环境描写,并说说它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解析】诗歌的环境描写就在节选部分的第二段开头,不难找出。“破船”和“油灯”象征当时的中国,少妇是一个战争的受害者,处境悲惨。“雪夜的河流”让人感到阴冷而凄凉。【答案】“沿着雪夜的河流……蓬发垢面的少妇”,这破船和油灯正是苦难中的古老中国的象征,这蓬头垢面的少妇因为战争失去了丈夫,前面的“雪夜的河流”为后面创设了凄凉又阴冷的氛围。(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艾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7.第一节在画面描写上有何特点?【解析】作者善于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如“紫蓝的”“青灰的”“绿的”等,同时注意了画面描写的层次感。【答案】(1)“紫蓝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构成一幅美丽图画,色彩丰富而鲜明。(2)“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有层次的诗句,把画面有层次地展开了,诗句的层次和画面的层次极为和谐。8.诗歌中“黎明”“灯光”分别象征着什么?【解析】诗人以灯光来衬托黎明的力量,黎明的博大壮美,进一步刻画出诗人对黎明的赞美。尽管灯光在夜里也不失为一个辉煌者,但在灯光照耀下,不可能使人看到田野上那样美丽的景色。只有黎明到来的时候,才能使人看到。【答案】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而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衰弱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强大力量的脚步。9.“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解析】首先从这两句诗所处的位置来看,具有过渡作用。再者,从诗人抒情的方式看,是直接的,毫不掩饰的,“田野是多么新鲜”一句让诗人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答案】这两句诗,是对上面所描写景色的总括,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诗人直呼而出,直率,毫无掩饰,加重了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是忍耐不住由衷而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