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老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也许是我们感到最亲切的一位作家。他小说的那种幽默横溢的风格,活脱风趣的人物,纯正娴熟的北京白话,令人读来有说不出的自然和轻松。第一节老舍笔名的由来与性格特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原名的由来,是因为他出生在1899年阴历的腊月23日,这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庆春”有“庆祝春天”的意思。老舍是满族人,他的父亲是“皇城护军”的一名兵士。1900年,他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战斗中殉国。父亲去世后,老舍全家就靠母亲与姐姐帮别人干活维持生活。少年时代的老舍,既在私塾中接受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在贫穷的生活中接受了人生的教育。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了老舍人格修养的基础;贫穷的生活,则促成了老舍“刚强、义气、骂世、乐观”的性格。老舍曾在《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一文中说:“我自幼便是个穷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而老舍母亲的处世原则(或叫做言传身教)则使老舍学到了两条做人的道理:一是大难中挺身而出;一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叫别人为难。老舍当过学生,也当过先生。1912年,13岁的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1916年,17岁的老舍从学校毕业当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的校长。教书的生活是麻烦的,也是快乐的。1917年,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成了老舍人生的转折点。老舍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曾说,五四给了他两大恩惠:一是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二是白话作为文学的工具。他说,没有五四,他不会成为一个作家。1924年,在中国燕京大学任教的英国人伊万斯教授,推荐老舍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也就在这一年,老舍离开故乡千里迢迢地到了英国的伦敦刚到英国时,老舍感到很新鲜,他感受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看到了一种崭新的民族性格,这使他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渐渐淡薄了,随之而来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当这种思乡之情伴随着寂寞涌来的时候,往事就像一幅幅图画在他心中萦绕,甚至在读别人的小说的时候,他也常常忘了自己读的是什么,而呆呆地忆及自己的过去。为了排遣思乡之情,也为了使寂寞的生活不寂寞,老舍开始了小说创作。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老舍写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当《老张的哲学》在上海的《小说月报》连载时,老舍也应了一般作家的习惯,要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取什么呢?生性随和的他,对取笔名并不十分讲究。他想,既然写的是《老张的哲学》,似应出自“老某”之手,于是,笔名的第一个字确定了,这就是“老”。后一个字取什么呢?叫“老舒”?不怎么好听;叫“老庆”?听着也别扭。就叫“老舍”吧。于是,一个并非“叱咤风云”而又恰恰如明镜一样映现出2了他的人格的笔名定下来了。以后,老舍又创作了《赵子曰》、《二马》。1929年,思乡的情绪缠扰得老舍无法在英国继续呆下去了,于1930年取道法国,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老舍创作了《小坡的生日》等小说,然后回到了阔别了五年的祖国。回国后,老舍应邀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职称是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他那已经开启了的小说创作的激情,时时冲击着他,他又陆续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和其他一些中篇、短篇小说。1936年,老舍回到故乡北京。也就在这一年,他经过对北京洋车夫生活的调查了解,在收集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骆驼祥子》,由此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老舍从1926年开始写小说,到1949年,他共创作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还有一些随笔、游记、杂感等。老舍的性格:(1)具有一般有正义感的穷人的特征:刚强、义气、骂世、乐观。(2)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同情人、爱人的正直、善良的品格。从老舍的创作成就看,成就最突出的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第二节老舍的主要小说分析从老舍的创作生涯看,老舍的小说可分为前期小说与后期小说。前期小说主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离婚》。后期小说主要有:《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一、前期代表作分析1、《老张的哲学》这是一部最先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与美学趣味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情节不复杂,作者用讲故事的笔调叙说了“老张”这个人颇具“色彩”的种种恶行、丑态、毒心。老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人,不仅容貌丑陋,而且德行恶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恶棍。他身高不过五尺二,红脸皮上点缀着几粒黑痣。两只小“腊眼。经年累月翻着的嘴唇,难以包住缺牙的大嘴。”而他心术之邪恶,就是一个孽种;做事之缺德,令人发指。失去父母的李静姐弟与叔父相依为命,李静的叔父因无力偿还老张三百元钱的债务,老张便要将李静以抵债的名义纳为妾。同时,他还逼迫另一位欠债人龙树舌卖女儿龙凤还债。在老张的逼迫下,两对青年的爱情被活活拆散,四个青年,有的死,有的逃,有的精神失常。李静的叔父也被逼而死。老张如此的“作为”,都是基于他的“哲学”。他的“哲学”是什么呢?简言之,“钱本位而三位一体”,即“营商,为钱;当兵,为钱;办学堂,也为钱。”他在北京北城外的一个小镇二郎镇上办了个“京师德胜汛问公私立官商小学堂”,办教育外,他还经商,一切学生用品油盐酱醋以及鸦片烟土都卖。同时,在德胜汛衙门里,他又是挂名的巡夫。于是,穷人称他“先生”,富些的人叫他“掌柜的”,衙门里的人则称呼他为“老爷”。3他就凭着这三位一体的身份推行他那三位一体而钱本位的哲学。他凭着这种哲学敛钱,为了钱,他什么都干得出,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人。他常常随便用一个借口令学生家长交纳钱物。他家的一只小鸡被老鹰叼走了,他大动肝火,把他老婆打得半死还不罢休。为了省钱,他时常不在家里吃饭而到外面找食,在别人家吃饭时,他常常恨不得“照沙漠中的骆驼贮水一般,打算吃下一个礼拜的”菜饭,直至“舌根有些压不住食管,胃了的东西一阵阵的往上顶”,他才不得不说“我饱了。”凭着这种哲学做人,他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狠毒无比,劣迹斑斑。而就是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混蛋,却南下当了某省的教育厅厅长。当了厅长后,他又娶了两个小老婆。2、《赵子曰》这是老舍写完《老张的哲学》后感到意犹未尽而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的生活。背景是五四时期,地点是北京一个“专租学员包办伙食”的天台公寓。主要人物是“赵子曰”。赵子曰是处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间的一位“新人物”,他的人格是双重的:既荒唐又还保有正直。他平日生活的科目就是:叉麻将,上馆子,唱京戏,用一点匹夫之勇来满足虚荣心。同时,他也有一定的正义感。当书中的另一个人物李景纯真诚地规劝他不要如此混日子,要走正道时,他真城地表示了感激,并由感激,生发出对昔日行为的悔恨,最后也确实觉悟了。3、《二马》这是老舍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写了马氏父子(老马与小马)远离祖国到英国的伦敦经营古玩生意的种种喜剧和悲剧。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一老一少,分别代表着中国的两种文化:一种是新文化,一种是旧文化。小马,代表着新文化的理想。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操。但是,由于老舍在写这个人物的时,既没有相应的感性体验,更没有清醒、准确的理性认识,加之艺术上的“趣味性”追求,使这个人物显得“空空荡荡”,“一点也不像个活人”。与之相比,作为中国过去文化代表的“老马”——马则仁,却写得相当成功。老马这个人,诚如老舍自己所说:“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他对将来一片茫然,所以又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与有所依靠。他认为,若没有自己的子孙,这个世界就将是非常孤寂、冷酷的。他的背后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而面却只有一个儿子;他不太用心,因为事事都已有了准则,所以,他很安详,也很无聊,他是一位标标准准的“老中国的儿子”,是一位有时让人感到很可爱,有时又让人感到很可恨的人物。老舍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一方面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批判了民族文化的某些病态。相比较而言,“理想“一面的表达显得薄弱、模糊,而“批判”方面的表达则鲜明突出且生动、深刻。这不仅表现在老舍对“老马”行状、思想、心理的叙述、描写准确、生动方面,更表现在老舍将老马的那种“不事努力,不爱思想”的守旧品性与英国民族进取、独立的良好品行进行比较方面,通过对比,更鲜明地凸现了老马守旧品性的弊端。44、《离婚》老舍在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几部小说后,1932年,他创作了《猫城记》。这部小说,由于在取材和思想倾向把握方面的失度,以及在艺术处理上的失当,成为了老舍创作的一部失败的作品。老舍在《我怎样写〈猫城记〉》一文中说:“〈猫城记〉据我看是本失败的作品。”这种失败的原因,从艺术手法上讲,主要是老舍舍弃了自己擅长的讽刺、幽默的手法,而“故意的禁止幽默”;从立意上讲,主要是老舍刻意想“深刻”,但又不知如何深入现象中挖掘、寻找哲理的结果;从审美观照上讲,主要是老舍脱离了“真的社会与人生”,与他追求的取材的“实在性”相背离的结果。作为对这次失败的反省,老舍再次将艺术的目光对准自己熟悉的北京,对准市民的生活。1933年《离婚》这部长篇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老舍反省的成效,也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离婚》的情节也不复杂,写的是北平(即北京)财政所的一些公务人员的生活。其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的性格及生活、命运。一个是老张,一个是小赵,一个是老李。老张是个圆通的人物,他处理事情十分事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也不佳:儿子被当作共产党给抓起来了(他儿子其实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与共产党毫无关系),他自己也由此被解雇,失去了工作。老李是一个老实人。他信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条,是一个身处黑暗环境中规矩人。但是,他的命运也不佳。他不知因为何事得罪了上司而无法在财政所再呆下去了,只好辞职回乡。老舍一方面对老张、老李这两个人生活的环境的黑暗给予了揭露,另一方面也对这两个人自身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讽刺。小赵,是三个主要人物中被老舍否定的人物。这个人是个强人,他神通广大,而又为非作歹。不仅像老张、老李这样的人怕他,就是他的上司也怕他三分。从小赵的实际表现看,他很像一个法西斯分子。像这样的一个人,他生活在小公务员的圈子里,必然会与人产生矛盾,因为他要害人,而首当其冲者,自然是像老张、老李这样的老实人。老张奉行“惹不起而躲得起”的策略,但是,正如老李所说,小赵就像飞机一样,飞机掷炸弹是没有眼睛的,因此,老张、老李都深受小赵之害。最后,为了解决人物之间这种矛盾,老舍写了一个侠客式的人物于二,于二暗杀了小赵,矛盾也就解决了,更确切地说,是被老舍用幻想的方式解决了。二、前期小说的一般特征(四性)1、时代背景的模糊性老舍前期的几部小说,都不太注意人物活动的背景的描写,也不太重视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的历史与逻辑的关系的揭示,如《老张的哲学》中,人物生活在什么具体的时代?这一时代有什么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这些事件及所体现的思潮、趋向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什么直接的影响?……都没有交代。这篇小说的人物只是生活在不言自明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这样广泛的背景下,至于具体的时代、社会背景是模糊的。前期的其他小说也是如此。5《赵子曰》中虽然点了人物活动在“五四”时期,但,五四的时代精神、思潮与人物却是隔膜的,对人物的性格的影响不明显。背景的这种模糊性,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老舍前期小说的历史价值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价值,但同时,也为老舍的创作提供了任意驰骋的自由空间,使他能集中“讲故事”,讲人物的“笑话”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老舍前期小说创作的目的是一致的,因为,老舍前期创作小说,并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也无意为时代留下什么面影。2、取材的实在性在老舍前期的小说中,除了《猫城记》是“寓言”似的小说而取材特殊外,其它小说所取的材料,都是老舍有相应经历的市民生活的题材。老舍就是这样贴近生活来取材的,这种特点,使他的小说给人一种现实的亲切感。3、人物形象的庸俗性这是从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自身质的规定性说的,不是就老舍的艺术塑造而言的。老舍前期小说中的主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