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答案】C【解析】解:A、根据=6,所以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故A错误;B、由图可知当核外电子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能级差最小,所以放出光子的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故B错误;C、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E=13.6eV-3.40eV=10.2eV,大于金属铂的逸出功,能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D、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最大,则光子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则最不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极差,光子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长长的光容易发生衍射。当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即可发生光电效应。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子能量与能极差的关系,即Em-En=hv,以及知道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2、【答案】C【解析】解:A、将x=3+24t-1.5t2(m)与公式x=v0t+at2比对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24m/s,加速度a=-3m/s2,故A错误。B、4s末质点的速度v=v0+at=24-3×4m/s=12m/s,故B错误。C、将t=2s代入x=3+24t-1.5t2(m),得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s=(3+24×2-1.5×2)-3m=45m,故C正确。D、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在2s末的速度,根据位移表达式求出2s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前2s内的平均速度。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要注意位置与位移的关系。3、【答案】D【解析】解:以小球ab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在几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与T的合力与整体重力2mg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与绳子oa垂直时,F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F的最小值为:Fmin=2mgsinθ=2×mg=mg。根据胡克定律:Fmin=kxmin,所以:xmin=,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以小球ab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分析F可能的值,然后再经过胡克定律分析弹簧形变量的最小值。本题是临界问题,运用图解法确定出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进行选择。也可以用函数法进行求解。4、【答案】D【解析】解: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得:v=,冥王星轨道半径大于地球轨道半径,所以冥王星绕日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绕日公转的线速度小,故A错误;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a,得a=,冥王星轨道半径大于地球轨道半径,所以冥王星绕日公转的加速度比地球绕日公转的加速度小,故B错误;C、根据所给信息,无法估算太阳的体积的大小,故C错误;D、根据星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G=mg,冥王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G=,根据表格的数据可以估算冥王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D。根据表格得出冥王星与地球周期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表示出所要比较的物理量;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进行比较。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向心力的公式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要比较一个物理量大小,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5、【答案】B【解析】解:A、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由题意可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r=;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原来的时,粒子轨道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即,粒子将从N点射出,故A错误;B、由运动轨迹结合周期公式:T=可知,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原来的时:T1=,粒子从A点离开磁场的情况下,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1==,粒子从N点离开磁场的情况下,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2=,可得:t1=t2,即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不变,故B正确;C、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化前,粒子在从磁场中运动过程的速度变化大小为2v,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后,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大小为v,即速度变化大小之比为:1,故C错误;D、无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如何变化,只要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粒子都不可能从C点射出,故D错误。故选:B。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题意求出粒子轨道半径,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与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题。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解题关键是根据几何关确定圆心的位置,及由半径和周期的公式确定半径和周期的关系,根据题意作出粒子运动轨迹是关键。6、【答案】BC【解析】解:A、由图看出,b、e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而电场强度是矢量,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e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故A错误。B、根据对称性可知,b、c两点间电势差与e、d两点间电势差都相等,故B正确。C、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可知,离点电荷O越远,电势越低,故c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由Ep=qφ=-eφ,知电子在c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故C正确。D、正点电荷从a点沿圆周逆时针移动到d点过程中,电势逐渐升高,由Ep=qφ,则知电场力做负功。故D错误。故选:BC。电场强度是矢量,只有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两点的电场强度才相同;根据对称性分析b、c两点间电势差与b、e间电势差的关系。电势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进行判断;根据电势高低,判断电场力对正电荷做功的正负。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并要注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降低的,同时注意点电荷形成电场的对称性。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住电场线的特点,即可解决本题。7、【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木块脱离木板时木块和木板的速度。本题考查了求木块与木板的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即可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解答】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小木块:a1==m/s2=2m/s2,对长木板:a2==m/s2=1m/s2,由题意可知,木块与长木板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t=2s,木块滑出瞬间,小木块的速度:v1=a1t=2×2m/s=4m/s,长木板的速度:v2=a2t=1×2m/s=2m/s。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8、【答案】BD【解析】解:A.0-t0粒子受到电场力作用做类平抛运动,t0到2t0,电压为零,粒子不受电场力作用,从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带电粒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l=v0•2t0,v0=;故B正确;CD.t=0时刻进入的粒子先做类平抛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t0时间内粒子做类平抛运动时有:y1=at02vy=at0,在t0-2t0时间内,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有:y2=vyt0=at02,粒子从极板边缘射出时,有:=y1+y2=at02得:a=由q=ma得:U0=.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粒子进入平行板电容器后,沿着初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电场时,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竖直方向的位移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初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电压;解决该题需根据图象正确分析粒子的受力情况,从而找到粒子的运动情况,熟记相关的运动公式;9、【答案】ACD【解析】解: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d=,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A、计算时利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如果配置的油酸浓度过高,则油酸的实际体积偏大,则直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径将偏大,故A正确;B、如果盘中遗留的油污没有清洗干净,则导致测量的面积S偏大,导致结果计算偏小,故B错误;C、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大,故C正确;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将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大,故D正确;E、求每滴体积时,l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由V0=可知,纯油酸的体积将偏小,则计算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小,故E错误;故选:ACD。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认为油酸分子是紧密排列的,而且形成的油膜为单分子油膜,然后用每滴油酸酒精溶液所含油纯酸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得出的油膜面积厚度,即为油酸分子直径.本题考查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的实验,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能建立物理模型理解并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10、【答案】BDE【解析】解: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白光通过分光镜在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是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光色散现象,故B正确;C、在选择增透膜时,一般是使对人眼灵敏的绿色光在垂直入射时相互抵消,这时光谱中其它频率的光将大部分抵消,因此,进入镜头的光有很多,但以抵消绿光为主,这样照相的效果更好.对于增透膜,有约1.3%的光能量会被反射,再加之对于其它波长的光,给定膜层的厚度是这些光在薄膜中的波长的倍,从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绿光相互抵消,镜头呈淡紫色,故C错误;D、夜间观看到天边星座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感是因为红外线的波长大,容易发生衍射.故E正确.故选:BDE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白光通过分光镜在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是的光色散现象.增透膜利用光干涉现象.夜间观看到天边星座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红外线的波长长,容易发生衍射.本题考查了干涉、衍射和折射等光学知识,会对生活中光现象用物理知识去解释.11、【答案】交流1.3【解析】解:(1)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的电源为220V的交流电。(2)对木块、砝码盘和砝码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μMg=(M+m)a,解得:μ=。(3)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m/s2≈1.3m/s2;故答案为:(1)交流;(2);(3)1.3。(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2)对木块、砝码盘和砝码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设计试验问题,属于中档题。12、【答案】Rx1大于小于【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20;==10;则可知: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故应采用电流表的内接法误差更小,即Rx1更接近真实值;由于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中包含电流表内阻,因此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而如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电流表测量值偏大,由欧姆定律可知,测量值小于真实值;(2)将电建S2接2,只调节滑动变阻器R2,由欧姆定律得:U1=I1(RA+RP+Rx),U2=I2(RA+RP),联立解得:故答案为:(1)Rx1;大于;小于;(2)(1)根据待测电阻阻值与电表内阻的关系确定电流表的接法,然后根据实验电路图要与欧姆定律分析实验误差。(2)分析电路结构,根据欧姆定律列式,联立即可求解测量值的大小。本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对于实验题,要弄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问题,一般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都是根据教材上给出的实验方法进行拓展,延伸,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实验。13、【答案】解:(1)物块做自由落体运动,故有:v2=2gL解得:v=(2)两物体碰后的共同速度:v1=下降d后的速度v2=设加速度大小为a,有2ad=v12-v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