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昌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2009.1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2008年新年伊始,北大教授李零的《丧家狗》“连中几元”──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2007年十大好书,《丧家狗》以得票第一而当选。《中华读书报》发布2007年度十佳、百佳入选图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称道:“他们推荐的不是畅销书,而是有价值的好书。”《丧家狗》一书“与有荣焉”。《南方周末》“致敬2007”盛典在京举行,《丧家狗》是荣获“致敬”的年度图书,另一本是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以上是笔者所看到的信息,不知是否还有别的,但仅此也可以说《丧家狗》端的不俗了。然而,去年5月《丧家狗》甫出,即遭遇骂声一片,骂者是那些拜孔颂圣的人士。他们一见“丧家狗”这个书名,就怒火攻心,骂作者贬孔辱圣什么的。笔者在网上还看到“海外人士”的一篇东西,说中国大陆丑诋孔子、包藏祸心云云。真是无知、无聊得可笑。史书典籍上分明记载着,孔夫子本人对“丧家狗”这个比喻,并不认为有辱于己,那个郑人称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固然是有点讥讽的味道,但孔子却说“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至于说我像丧家之狗,对呵!对呵!”)李零读出了孔夫子当时内心的悲凉,也深悟到夫子以“丧家狗”自况的真意,认为“丧家狗”其实就是“理想主义者”的一种隐喻,他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有学者指出:“在尊孔的旗号下几乎把孔夫子描绘成了权势的‘看家狗’,要说糟蹋孔夫子,真是莫此为甚了。幸有李零的书在,真还是可以给夫子挽回不少形象的。”而那些个骂者呢,显然既缺乏孔子的幽默感,也少了些夫子要求于君子的“温文尔雅”。《丧家狗》得以评为2007年年度图书,更在于它是一个阅读《论语》原典的好文本。著者李零是一位经过良好学术训练的学者,曾师从张政烺从事殷周铜器金文的研究,还参与考古发掘,对简帛古书进行校读、考辨,这些深厚的学术基本功,正是他解读《论语》原典的“利器”。其解读的第一步是训诂,即解释《论语》中字词的确切意义,这也是研读任何古籍不可舍略的一步,若不把这一步当回事,望字(词)生义,郢书燕说,那就难免会造成误解,甚至闹出笑话来。况且训诂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训就怎么训的,如果连常识也不顾地无端臆“训”,便误人子弟了。李零当然不是那种冬烘学究式的训诂家,其训诂不是把人们头脑弄晕,而是要让读者明白,从而对《论语》原典能有真切的理解和把握。他解说的语言晓畅、爽利而且风趣,或对语出有因作说明交代,或由此及彼借题发挥,让读者在饶有兴味中加深读解。比如解说孔子的“不惑”,如此写道:“‘四十而不惑’,孔子在鲁国出名后,开始出国游学找工作。34岁,他到周都洛阳,向在王室图书馆当差的老子问礼。35岁,他到齐国找工作,齐景公说,不好安排。……孔子短暂出国,回到鲁国后,没官可做,只好死心塌地做学问。35岁以后,50岁以前,他一直在家读书习礼,教书育人。40来岁这阵儿,他全力治学,越学越明白,当然也就‘不惑’了。”要言不繁地讲了孔子找工作(谋仕)和治学的这段经历,读者也就弄清楚孔子为什么要说“四十而不惑”了。在“致敬2007”活动中,有学者如此评说:“李零的《丧家狗》,还孔子以平常人的精神面貌。”笔者认为,这正是《丧家狗》的最可贵之处。李零以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信实的解说,去除涂抹在孔子身上的层层“圣”彩,这是符合孔子的本意的———我们从《论语》中清楚看到,夫子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圣人”。李零说:“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他坚持着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何况他也不“独”,《丧家狗》连中几元就是很好的证明。在此,笔者也想以区区小文来表达一下对李零教授和《丧家狗》的致敬!(作者:伊人选自2008年2月15日《解放日报》)1.“连中几元”涉及到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文化常识“连中三元”,“三元”即元、会元、状元。“元”是的意思。(2分)2.请简要概括“仅此也可以说《丧家狗》端的不俗”中“此”的指代内容。(3分)(1)(2)(3)3.对“丧家狗”这个比喻,孔夫子本人并不认为有辱于己,是因为。(1分)4.《丧家狗》得以评为2007年年度图书,其理由是:(4分)(1)(2)《丧家狗》一书是阅读《论语》原典的好文本。(3)5.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丧家狗》一书因作者“丑诋孔子,包藏祸心”,遭遇了那些拜孔颂圣的人士的一片骂声。B.李零能对《论语》原典有真切的理解和把握,因为他是一位经过良好学术训练的学者,不是那种冬烘学究式的训诂家。C.《丧家狗》是一部对《论语》中字词的确切意义作解说的书,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不由此及彼,也不借题发挥。D.孔子说“四十而不惑”,这与他周游列国找工作(谋仕)和回鲁国后一心治学的经历密切相关。E.《丧家狗》一书的作者对《论语》原典坚持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解说,不盲目接受别人对原书是怎么讲的。6.这是一篇向读者推荐好书的文章(也即书评)。请根据本文的内容,分条概括出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素。(4分)答:(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遗失的夏天季晓燕①日子是冒着烟的草绳儿,断断续续冒着闷烟,终于“訇”地蹿起一团火,一路烧下去了。②蝉鸣大噪。③上午十点往后的阳光是完全煮沸的糖浆,流到哪儿粘到哪儿,流到哪儿烧到哪儿,滋滋地冒着滚烫的泡泡。④只有蝉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样的满心欢喜。每一只蝉开始迎来生命中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在它们挣开一层盔甲似的外衣奋力鸣叫的时候,是绝不会想到之前在地下某个黑暗中长达几年的潜伏,也忘了地面到枝杈间一段漫长的旅程。若不是那样,大概会保持沉默,失去歌唱的勇气。现在它们蹲伏在村庄的每一棵树上,每个枝杈间,只要不觉察到来自外界的危险,是可以长时间一动不动地趴在同一个地方的。⑤孩子从树下过,最初的吸引.....已过去。现在他们感兴趣的是树下的壳,一百个知了壳一毛钱。最初只有一个孩子在寻找,后来所有的孩子都出动了,拎着尽可能大的蛇皮袋子。没有人愿意妥协一下带小一点的物件。这个看上去似乎永远装不满的家伙,盛着他们一整个夏天的计划。一开始他还记着每天的成绩,想着夏天结束后可能会换来的新玩意儿,后来就不管不顾了。他的知了壳是那么漂亮,有些甚至完美——主人早已爬出去,壳还紧紧贴在树干上,像是随时要上到顶端。拿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拨下来,放手心上,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自然和警惕,让人怀疑下一秒里就要振翅而去了。只是背上的一条缝泄露了内部空空如也的秘密。向着阳光的壳散发着淡褐色而透明的光泽。孩子长久把玩着,舍不得把它扔进蛇皮袋子,怕被其他缺胳膊断腿裂了胸膛的压坏了,怕一扔进去就再也寻不着了,他把它小心地放置进随身带着的玻璃瓶里。⑥整个夏天,孩子踩着一段段阳光,从一片小树丛赶往另一片树丛,在每一块树阴下忙碌地穿梭,紧抿双唇,目光敏锐地在树上树下反复搜索,在大自然千百个平庸的作品中寻找着屈指可数的艺术品。这种纯粹的热爱和因之而产生的最初的事业心......,是日后某个偶然的机会里还会想起,但再难达到的。⑦二十年前的白雁桥是个小小的森林,如果你能上升到空中并由那儿俯瞰的话。偶尔露出一角或片瓦只砖的房屋像是架在树杈间鸟巢般显出小巧而沉默的顺从。整片森林则显出更大的沉默和沉默的温情深邃。当然没有人能上升到那样的高度,所以在后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白雁桥人渐渐拓宽了居住和活动领域,大片的树丛迅速后退,退成了背景,偶尔留在院落里的一两棵成了孤零零的盆景。蝉不愿爬上盆景。可以想象,从此有多少蝉要在原本就漫长的旅程上再加上漫长的一段,才有可能找到它们的森林。我怀疑现在白雁桥的地面下是否还会有蝉。总之,交响乐一般的蝉鸣逐渐退出了白雁桥的舞台,一去不复返。⑧现在你听到的是二十年前的蝉鸣。⑨即便是别人工作过的树下,过一两天再去还是会有收获——每天都会有新的生命从坚忍的黑暗里上升到生命的最顶端。“惠蛄不知春秋”是庄子的感慨,没有认真听过蝉鸣的人是不会知道“惠蛄之春秋”的。〔注:惠蛄即蝉〕这原本丑陋的东西就要为自己的丑陋高歌了,谁也阻止不了。偶尔的一个在齐鸣中忽然把声音拔到最高,沿着树木天空直往上蹿,一副不蹿到云霄不能停下的架势。它们声势浩大的高歌把简单的发音组合成长长短短无数的可能,丰富之极,庞大之极,只有孩子深谙其中的奥妙。有一天,他也会像别人那样不例外地把这小东西归结为只会发出“知——了”声的烦人家伙,那是他长大了。现在趁着他还没长大,一树树的蝉为他作着最后的演出。间隙,整个世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深远的寂静和辽阔。短暂的休息后演出再次开始,超出上次,繁华空前。它们极尽可能地歌唱着,不担心会吵醒更多的耳朵,那些耳朵已躲进正午慵懒的睡梦里。⑩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如此凄凉的意境是不属于白雁桥的。入夜,村庄一点点陷入黑暗,直到月亮完全升起才交付出全部影子。各家先后搬出圆圆的大澡盆,随便搁院里哪棵树下,冲上半盆水,孩子笑着叫着跳进来了,然后是大人。这时候,如果有人偶尔走过,懂得隔着树自然地和主人说话招呼。蝉在树上也懂得享受这段时光,和着人的笑声和低语悠长地鸣叫。自然所赐予的,无论是什么,此时此刻都不曾得到一丝一毫的破坏和浪费。白雁桥的夏夜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式的悠然恬静。⑾收购的日子来了,各家的孩子枕着蝉鸣度过了一个极其难熬的夜晚,几次起床,打开袋子看了又看,明天它们就要和别人家的混在一起,都属于那个大手大脚毫不在乎的中年人了。玻璃瓶里的绝不会交给他的,那么留下来?明年也许还会有更好的吧?蝉为什么不叫唤了,它们也累了吗?噢,睡吧,月亮怎么那么亮……⑿村庄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改变自己,树上树下的演出接近尾声。除了几个留恋舞台的,或赶来已晚的偶尔唱两声,到收工的时候了。⒀日子是烧完的草绳儿,剩一段焦黑。凉风吹过,灰烬也很快散去。7.作者说“只有蝉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样的满心欢喜”,结合文章看,蝉和孩子各为什么而满心欢喜?(4分)蝉:孩子:8.文中加点的“最初的吸引”和“最初的事业心”分别指什么?(2分)9.本文以《遗失的夏天》为题目,回忆了二十年前白雁桥的夏天。结合全文看,作者“遗失”了什么?(6分)(1)(2)(3)10.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1.下面各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开头第一段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童年岁月充满激情的特点。B.第七自然段写白雁桥二十年的变化,意在表达蝉失去了它歌唱的舞台。C.最后一段仍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童年岁月时光短暂的特点。D.文章主体脉络,先是追忆二十年前童年时代的生活,后是描述二十年后现今的生活。(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12.(1)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韩愈《师说》)(2)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3),琵琶声停欲语迟。(白居易《琵琶行》)(4)此去经年,。(柳永《雨霖铃》)(5)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6)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7)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l5题。(8分)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唐〕薛涛〔唐〕王昌龄[注]水国蒹葭夜有霜,寒雨连江夜入吴月寒山色共苍苍。平明送客楚山孤。谁言千里自今夕,洛阳亲友如相问,离梦杳如关塞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诗人此前曾因谗遭贬,处于众口交毁的环境中。13.联系诗题,请回答《送友人》一诗的前后两句各写了什么?(2分)答:前两句写,后两句写。14.《芙蓉楼送辛渐》中“楚山孤”一是实写,写诗人在芙蓉楼上遥见到的楚山孤峙,二是用了手法,其作用是。(3分)15.请从内容上或从艺术特色上对这两首诗谈一点不同之处。(3分)(五)阅读下面节选课文,完成第16—20题。(17分)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