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学生答题一律使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阅读部分(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①研究的过程就是□□□□和□□□□的过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从很小的事情上慢慢培养出来的,孩子从小就在生活中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进而寻找答案和做出判断。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常常面对父母向他们提出来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往往会向大人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喜欢提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喜欢动脑子、喜欢学习的孩子。如果没有人为和环境的压制,这种提问题的本领,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深化,并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逐渐变成一种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②然而,孩子这种提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弱化和消失了。我们的许多父母大人,并不喜欢孩子老爱提问题,特别是提出那些挑战父母权威的问题。最好是大人说什么,孩子就乖乖地照办。乖孩子几乎就是听话孩子的同义词,而听话的孩子当然是那些不提出疑问的孩子。我们的许多老师,也不喜欢那些爱提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提出那些老师也回答不了的问题,让老师下不了台、挂不住脸面。我们的应试教育根本就是与提问题对着干。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和记住一套标准答案,在考试中再将标准答案原封不动地还给老师。我们的许多领导,更是对那些喜欢提问题的下属不“感冒”。许多领导喜欢的是成绩汇报,提问题往往成为对领导的不尊敬、不服从,甚至是犯上作乱。下级最好也是将一套事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按原包装还给上级。我们的社会也不太鼓励人们质疑。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我们提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慢慢地被压抑住,并逐渐消失了。③研究和创新的关键环节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瓶颈。依靠大量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中国经济从改革前极端落后的状况,飞跃到满足多数人基本需要的小康水平。但是,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都使得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才能提高我国产出的附加价值,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与我们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继续以应试教育作为我们教育的核心推动力,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便无从谈起,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便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④允许和鼓励人们提问题,意味着允许选择的存在。如果只有一种结果、没有任何其他选择,提问题便失去意义和必要。允许和鼓励人们提问题,还意味着允许对真理进行探索和追求。真理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一种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不断地发现真理和接近真理。允许和鼓励人们提问题,也意味着允许对传统、现状和权威进行质疑和挑战。如果我们只能全盘接受,不能进行任何改变,提问题也会失去其存在的重要意义。⑤我国经济改革三十年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讨论打开了思想的禁锢,允许人们从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照搬任何书本上的教条。实践证明,这一解放思想大讨论直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解放思想的任务远未结束。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思维习惯、领导方式、文化传统,都还存在着大量与鼓励提问题、鼓励自主创新相矛盾的东西。这些东西扼杀着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妨碍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成功实施。因此,我们仍然十分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鼓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启蒙运动,以此来推动我国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迅速发展前进,迈向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1.(2分)从文章的内容看,第一段划线句的空格内应填入的内容是□□□□、□□□□。2.(3分)文章第二段列举了父母、老师、领导的例子,用意是。3.(3分)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的提问能力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不断深化发展的。B.在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上,“乖”和“听话”是最重要的,而听话的孩子是提不出问题的。C.因为中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所以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才能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楼。D.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关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3分)结合本文第③④两段的内容,分析“提出问题”和“创新”之间的关系。5.(4分)文章认为“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思维习惯、领导方式、文化传统,都还存在着大量与鼓励提问题、鼓励自主创新相矛盾的东西”。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东西,联系现实另举一例,并具体分析其危害。100字左右。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1题(20分)生命的品格①谁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正说明生命美好,这表达了人们对活着的依恋。②据我们所知,人的正常寿命也就只是100岁左右,大多数人活不到100岁,超过120岁的人寥若晨星。就算100岁吧,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是漫长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相当短暂的。据科学考察,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人类的历史也有好几亿年了,如果和地球的生命比起来,一个人的一生只相当于地球的四百六十万分之一,打个比方,如果用长度来衡量地球的生命的话,如果地球的生命是46公里长,那么,人的生命的长度相当于一毫米,真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倏忽即逝。③可是,即使这样短暂的生命也是不容易的。世上有多少有生命的东西,但又有多少能像人类那样生存呢?据科学考察,世界上共出现过一亿二千万种生物,人是所谓“万物之灵”,我们能作为“人”,已够幸运的了。④但是,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诞生到世间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啼哭,这是对命运的抗争,是无法逃脱苦难的“绝望的一哭”。人又是诞生在血泊中的,这可能预示了人的一生在世间注定要受苦受难。人来到世上的时候,是自己在哭,别人在笑;人离开世间的时候,是别人在哭,自己在笑。来的时候,自己在哭,是对苦难的预感;别人在笑,是对你的欢迎。走的时候,自己在笑,是对苦难的解脱;别人在哭,是对你的留恋。一哭一笑,说明人是有理智、有感情的动物,对生、老、病、死的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悲、欢、离、合的际遇有着明显的反应和感悟。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和现代的医疗保健措施延长生命,但这也只能是适当地、有限度地。即使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延长一倍,和大自然的寿命比起来仍然是可忽略不计的。这确实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⑤既然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把这个物质的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那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如何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这就不得不使人想起上世纪中叶流行的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那段话:“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虽然出自一个普通士兵这样的小人物之口,但由于它说的确实是朴实的真理,几乎家喻户晓,被人们奉为座右铭,从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说的道理是正确的。的确,一个人一生如果能做到毫无悔恨,那也就很不容易了。因此,人们常常哀叹人生苦短,却不知道人生的长短并不只是以寿命来衡量的,赋予人生更丰富的内涵,使之更有意义,有价值,也就等于是“延长”了生命。这也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另一句老话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人的生命也就是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而从有限到无限。⑥要懂得珍惜。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不会流转。要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每一点赐予。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泥水的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装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能以怨报德。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⑦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生长在世上,靠大地养育,只有我们欠她的,没有她欠我们的。小时候,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也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作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境界也会得到升华:“与人玫瑰,手留余香。”⑧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甲)人生必然会经历种种磨难。关键是要敢于面对苦难,有直面苦难的信心和勇气。(乙)把为了别人而承受苦难看作是自己的荣耀和责任。只有这样,一个人在真正忍受磨难的时候,就会忘记磨难,只有当他从不计较受到了磨难,忍受磨难就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件快乐的事。(丙)人世间的好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丁)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都是一个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你只能尽情地看,但不能带走;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但你只是一个异客,不是属于你的。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法则。就连你的身体,最终也得归还给大地,化为粪土重归自然。所以,要有一个明白头脑,把人生想透彻。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诱,“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从而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6.(2分)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的手法,其作用是。7.(2分)第⑤段中划线句“延长”在文中的意思是。8.(3分)第⑥段中作者认为人要懂得珍惜。9.“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这句话应补在文章第八自然段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0.(6分)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生命有限,旨在告诉读者人的生命短暂,微不足道。B.人生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C.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有限度地延长生命,但这并不代表生命质量的提高。D.“生命的品格”实际上就是高尚的人格,它来自于对人生透彻的理解。E.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运用大量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F.文章从生命有限起笔,中间围绕如何使有限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个中心进行阐述,最后揭示题旨。行文层次分明,点题水到渠成。11.(4分)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80字左右。三、默写(任选10句)。(10分)[注:考生答题超过10句,按前10句顺序评分]12.(1),。溯游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