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话的语系归属以及其特点201621023038李晨燕汉语国际教育1602班河南话和普通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当然也有所不同,首先从归属上来说,河南话隶属于中原官话,河南话是中原官话的代表,河南话主要特点是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因此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完全听懂河南话,因为河南话与现代普通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声调的差别,而河南话的专用语很少,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我的家乡在洛阳,洛阳话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语言之一,古代洛阳话做为“国语”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卓著的贡献。也就是古代的标准普通话,皇亲贵族等上层人士均以会说洛阳话为荣,认为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显赫。由于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是夏、商时期在中原地区形成和成熟的,所以其读音就反映了中原音。想学会汉字就必须学会读音,于是“读书音”就形成了。周朝时期,殷商贵族集中在成周,向他们学汉语,因此中原音的传统就被代代传承了下来。南北朝时期,尽管当时是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但北魏孝文帝为了保护、推广“洛阳普通话”,他毅然迁都洛阳,要求其他少数民族和鲜卑族都穿汉服、学汉语,不但进一步确认了“洛阳音”为标准音,而且直接影响了隋唐的“正音”。中原官话区包括15个小片,兖菏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汾河片,安新片范围广泛,地域多样。中原官话最常见的调值类型阴平24、阳平42、上声54(55)和去声312,,大部分河南方言的声母跟普通话十分接近,一般在20个左右,其中,晋语区普遍缺少zh、ch、sh、r,豫西三门峡保留有声母ng。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源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古语词的继承程度的不同;河南话有一些专用语是普通话没有的。河南话承传了许多古语词,而且大多是普通话中没有或不常用的。例如,搦是紧握的意思,抪是抱的意思,焯指把蔬菜放锅里用滚水烫,勜是推。还有例如笿(竹篓)、薅(拔)、胮(肿胀)、爒(火烧)、缭(缝)、旋(随即)、艮(食物坚硬而不松脆)、煞(收束)、醭(酒、醋及其它物因腐败或受潮后表面所生的白霉)、蔫(植物因失去水分而枯萎)、穅(虚,空)。等等,这些都是河南话中的专属方言。以洛阳话为标准话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不是鲁国方言,而是雅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洛阳话”的记载。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汉代雅言演化为“通语、凡语”,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河南话作为中原官话主要代表,语音抑扬顿挫,历史悠久绵远,这诸多方言专用语又体现着代代传承下来的古人的智慧,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个地域文化的体现,而河南话的浓重的语音,独特的语用习惯又凸显着河南人的朴实与热情,这种热情与朴实也将会不断地继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