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基础积累(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清洌(lie):清冷、清凉。纤尘(xian):细小的灰尘。倦怠(dai):懈怠。B、颀(qi)长:高。黑:形容黑暗。氛(fen)围:气氛。C、断碣(jie):圆顶的碑石。山坳(ao):山间平地。汤汤(sha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D、干圻(che):干裂。贻(yi)笑大方:遗留。戈壁(ge):沙漠地区。2、下列各句中加线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是()A、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至于从胡闹中求刺激,他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拿出他们那一套来,怡然自得。B、卢沟桥事变从前,我原拟到北平去看看,没有成行。C、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走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桀,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D、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意思好像十分浅近、透明,但又给人无穷的遐想,读来令人感同身受。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面对防不胜防的餐饮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像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C、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保证。D、一条广告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群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6分)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注释: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③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4、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以清行致称称:得到B、不与席而让之曰让:责备C、将令相举以法乎举:推举D、而今数进郑声进:演奏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处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C、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属予作文以记之D、遣使召之我见相如,必辱之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④谭见弘,失其常度⑤弘推进贤士三十余人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弘在光武帝即位后被授予太中大夫之职,以清廉之风受到人们的称赞。B、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而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C、宋弘多次举贤荐能,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D、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不与席而让之(3分)译文:(2)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3分)译文:(3)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4分)译文:(二)诗歌鉴赏(11分)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题乌江亭①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③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②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④哀,中原一败事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省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项羽兵败后,拒绝乌江亭长的渡江建议,在此自杀。②叠题乌江亭:一作《乌江亭》。③江东:指今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④壮士:勇士,此指项羽。9、两首诗都是咏史诗,各自对一事发表了看法。(2分)10、两首诗对史事的主要看法是什么?(4分)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答:甲:乙:11、你认为江东子弟能否卷土重来?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5分)答: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起,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即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片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起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风景谈》)12、这一段着力写茫茫的沙漠是那样平坦,辽阔,燥然,其目的在于:()A、用沙漠的枯燥单调来反衬“延河夕照”、“桃园小憩”等画面的可爱。B、说明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大改变。C、写出沙漠的荒凉、贫瘠,目的是唤起人们去改造沙漠。D、说明自然是伟大的,即使是“纯然一色”的沙漠也是伟大的。(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每小题4分)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风景谈》)13、在“北国晨号”这一“风景”中,作者写两名战士的形象插入一段关于照片簿上小号兵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的描写。从下面分析中,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对照片上的形象印象极深,赞叹不已,所以一听到号声立即引起回味,引发作者“打算看一看”的情节便顺理成章了。B、这是一种正面衬托的写法。照片上的号兵,写得较细,可以补充朝阳下小号兵的形象,一虚一实,一近一远,使小号兵的形象更加丰满清晰。C、这是一种反面衬托的写法,用照片上的小号兵反衬朝阳下的小号兵,使行文形成了起伏和波澜,更引人入胜。D、作者勾画小号兵的形象,更着意于歌颂他们的精神。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则是照片簿和朝阳下的小号兵所共有的精神品质,他们不仅仅是两个战士,更是抗日军民民族精神的象征。14、在“北国晨号”这一“风景”中,作者是怎样刻画朝阳下两个战士形象的?从下面的分析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先从军号声入笔,雄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震撼人心,催人奋起,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作者采用背景烘托的方法写两个战士的形象,以高山和朝霞为背景,不仅烘托出“犹如雕像一般”的持枪战士凝重、威严的姿态,有刚有柔,体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精神。C、作者写号兵和战士的形象重在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同时是把两个战士视为民族精神的化身而歌颂的。D、写小号兵和持枪战士不平均使用笔墨,而更侧重刻画了持枪战士,他“使我惊叹叫出声来”,他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这样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灯下漫笔》)15、“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6分)(1)“至多不过是奴隶”就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