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2019学年宜良一中3月份考试高一化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宜良一中2018-2019学年3月份考试高一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测量所制得气体的体积,有关这两套量气装置的使用说明错误的是()A.量气前,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B.使用A装置量气前,右管中应充满相应的液体C.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应使盛液管内的液面与集气管内的液面相平D.A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气体的体积,而B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2.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量下列物质:①O2、②Cl2、③SO2、④CuCl2能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的是()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②3.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A.加热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加入盐酸D.加入CaCl2溶液4.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A.水玻璃B.浓硫酸C.烧碱D.硫黄5.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SO3、Cl2O7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A.CaOB.COC.SiO2D.H2O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黄绿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C.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7.欲使100g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到20%,需再加入硝酸钠固体()A.18.75gB.19.75gC.20gD.25g8.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其中只含有两种元素,此物质不可能是()A.化合物B.纯净物C.混合物D.单质9.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在空气中易变质,最后变为过氧化钠B.钠在空气中加热能燃烧,产生黄色火焰C.金属钠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D.金属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0.图示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1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B.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C.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D.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氢氧化铝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氯化钠溶液与硫酸铜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13.把金属钠加入到下列溶液中,还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B.、Cu2+、Cl-C.K+、、Cl-D.、、Cl-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B.石墨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属于电解质C.液态氯化氢、固态氯化钠均不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氯化钠均不是电解质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15.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应使用的试剂是()A.BaCl2溶液和稀硫酸B.BaCl2溶液C.Ba(NO3)2溶液D.BaCl2溶液和稀盐酸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B.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17.X、Y-、Z2+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一定不能再相等的是()A.中子数B.质量数C.电子数D.核电荷数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19.有关氯气物理性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无色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C.能溶于水D.是黄绿色气体20.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B.最难失电子的碱金属原子是锂原子,最易得电子的卤素原子是氟原子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21.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电池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用质子(H+)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C.电池工作时,电源内部的氢离子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可转移6mol电子22.已知钡的金属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列变化中可能实现的是()A.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C.钡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生成锌离子23.“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C.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24.银制器皿表面日久因生成硫化银(Ag2S)而变黑,可进行如下处理:将表面发黑的银器浸入盛有食盐水的铝质容器中(如图),一段时间后黑色褪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处理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银器为正极,硫化银还原为单质银C.硫化银溶解于食盐水生成了氯化银D.铝质容器为阳极,其质量变轻25.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木柴燃烧B.白磷自燃C.燃放爆竹D.干冰升华分卷II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50分)26.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不含FeCl3)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纯净的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②、⑤的化学式:②________;⑤__________。(2)请写出①、⑥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下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时制取纯净的氯气时设计的装置图,图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1)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水槽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操作过程:(从氯气已经产生开始)在收集氯气之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氯气纯度合乎要求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氯气收集完毕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8.7g二氧化锰与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共热制氯气,甲同学认为可制得氯气7.1g,乙同学认为制得氯气的质量小于7.1g,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成分是硫酸盐材料,是铁粉的载体)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酒精灯的火焰。(1)证明反应发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燥管内可装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干燥管还可用________(装置)代替。(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29.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影响。(1)MgCO3的分解产物为____________。(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类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已知Fe2+与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从实验安全考虑,题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Cl2。(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①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与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丁同学综合分析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实验,认为若将沾有Na2S溶液的棉花置于玻璃管中适当的位置,此实验还可以同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他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的现象与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H2O2不稳定、易分解,Fe3+、Cu2+等对其分解起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实验装置。(1)若利用图甲装置,可通过观察现象,从而定性比较得出结论。(2)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利用乙实验可进行定量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