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重点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2010.09(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整饬.奢侈.踟.躇嗤.之以鼻B.罹.难迤逦.莅.临管窥蠡.测C.恫吓.喝.彩弹劾.一丘之貉.D.悄.然翘.首蹊跷.愀.然作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贸然诀窍惨绝人寰闻过饰非B.荟萃诡计人才倍出功亏一篑C.厮杀通宵销声匿迹剑拔驽张D.羸弱推诿铤而走险贻笑大方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为英雄金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A.约束淡去风范B.制约淡忘风范C.约束淡忘风尚D.制约淡去风尚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A.最近十多年里,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B.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需要人们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决不是一挥而就....的。C.他虚心接受了同志们的批评,从此积极深入实际,避免主观盲动,工作也已经开始改头..换面..,大有起色。D.本来是自己惹的祸,却千方百计地转嫁给别人,这种以邻为壑....的作法,实在令人气愤。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B.为解决巴以冲突,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C.麦迪逊饭店在华盛顿的名声是与它曾经接待过难以计数的访问美国的政府首脑和要人分不开的,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经常被政府租用的国宾馆。D.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把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请自当.其罪。当:承受。B.潜.知其故。潜:暗中。C.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系:逮捕。D.未尽识.议刑本意。识:了解。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宽于.待物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向取白衫,且.止之也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C.法急则.人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D.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一鸡瞥来,径进以.啄8.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之约,令(囚)归系所。B.阴暗(你)不宜服药,宜即弃之。C.既非冤滥,所以(我)绝意耳。D.然既遣(群官)详议,终须近法。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回到狱中。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众议,终于依法判处。第Ⅱ卷(共123分)三、古诗文阅读(31分)10.谈谈第Ⅰ卷文言文中的唐临为官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谈谈你对唐临为官特点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来源:Z.xx.k.Com]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3题。(8分)[来源:学。科。网]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湖,即杭州西湖。12.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概括的介绍。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13.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说明。(5分)14.在横线上默写原句。(8分)(1),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2)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3)然力足以至焉,,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4),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7分)人类和其它生物都生活在一个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生态链中,植物同样会利用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生存法则,采用各种办法抵御虫害而使自己生存下去。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在遇到虫害时,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杀灭害虫。研究人员又发现,植物无法杀灭害虫时,会像人类一样“疾呼”或“哭泣”,以此来呼唤害虫的天敌赶来吃掉害虫。这种“呼唤”和“哭泣”是分泌一些吸引害虫天敌的易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还会吸引害虫的寄生虫,使害虫成为寄生虫的宿主。寄生虫把虫卵产在害虫幼虫体内,虫卵在生长发育阶段以害虫为食。植物释放化学信号主要是对害虫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出反应,而不是对自己身体损害作出反应。此外,植物的一种叫做jasmonate的激素也可能诱发植物释放吸引害虫天敌或寄生虫的化学信号。这种现象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治虫方式。199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里非·泰勒把激素jasmonate喷洒到西红柿上时发现,一种稀有的黄蜂对某种灰毛虫的寄生现象增加了两倍。这个试验并不吸引农民,农民不喜欢在使用杀虫剂前就让作物受到另一类化学物质的污染,而且经济负担也是原因之一。专家认为,最好是通过作物改良,让作物自己来吸引害虫的天敌和寄生虫,从而应对害虫的攻击。美国农业部化学家杰姆斯·图姆林森的研究小组已经确认了一种野生棉花株,比起栽培的家种棉花来能产生10倍多的害虫寄生虫吸引剂。虽然害虫的天敌和寄生虫是如何辨别这些具有吸引力的化学物质的,目前从理论上还不清楚,与此相关的其他一些理论问题还存在争议,但这些试验已从实践上给人们以启发。植物能否利用自身的挥发物质吸引足够的害虫天敌和寄生虫,还取决于附近有没有其资源库。受东非农民几乎不用化学杀虫剂,而采用间种或套种的方法来吸引害虫的天敌杀灭害虫的启发,肯尼亚内罗毕的昆虫生理和生态国际中心设计了一种植物混栽的方法。他们先在玉米和高粱地周围,栽种一种害虫喜欢吃的植物,以吸引害虫。在玉米高粱中间,再栽种一些抗御害虫和吸引害虫寄生虫的植物。在这样的栽培区害虫侵害作物的数量下降了80%,同时在害虫身上寄生的幼虫增长了约4倍。这个试验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5.杰里非·泰勒试验的结果证明了什么?杰姆斯·图姆林森研究的实际意义在哪里?(4分)(1)杰里非·泰勒试验的结果证明了:[来源:学|科|网Z|X|X|K](2分)(2)杰姆斯·图姆林森研究的实际意义:(2分)16.根据全文所作的判断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段所说的“植物同样会利用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生存法则”是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B.文章所阐明的理念是:人类要充分调动植物自身的抗虫害机能,同时使植物在自身遭到损害时能及时释放信号,寻求援助。C.文章从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抗虫害机能出发,重点阐述了人类在利用、强化这种机能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完善。D.文末所说“有益的经验”主要是在充分肯定这种不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生物治虫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起到的作用。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25分)折断一半的苹果枝院子里的苹果树刚开始挂果,其中一根树枝,却不知为何竟然折断了。说是“折断”,其实并不确切,因为树枝的一半还和树干连接着,使得这根遭遇不幸的树枝,多少还拥有一点“折而未断”的幸运。如果这根苹果树枝完全折断,掉落地上,那情形自然另当别论:一根苹果树枝死了,倚靠它供给养分的小苹果,便不会有任何一粒幸免。中国古语“覆巢之下,无复完卵”所蕴含的生存哲理,适用于残酷的社会政治,但是用来喻指遭遇厄运的苹果枝,也同样恰如其分。不同的是,这根树枝并没有完全折断。它还顽强的活着,用仅剩一半的枝干,向依赖它生活、成长的一百多粒小苹果输送养分。看得出来,它在忍着,熬着,苦苦支撑着,希望自己的儿女——这一百多粒果子,也能和其它树枝上的小苹果一样,平安地长成红润、饱满而且甘甜的大苹果。但是,悲剧正在这里: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尽管它们所得到的养分,很可能会少于那些没有折断的其它枝条上的苹果,从而导致它们在生长中多少会有一些营养不良。但是,它们终究都在成长,每一天下来,它们都在增加这一根树枝的负重。渐渐地,这根低垂的苹果枝,朝地面垂得更低,快要支撑不住了。苹果究竟长到多大时,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才会承受不起自己儿女的重负,因而彻底折断,掉落地上?这根树枝不懈于为儿女输送爱,最终却将导致自己的毁灭。从这种意义上讲,大自然的任何悲剧,无论多么微小,甚至小到一粒蚂蚁的迟归、一枚青果的早坠,都可以是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我坐在苹果树下,品茗,读书,无须喧嚣,不慕荣华,体味平安和宁静的生活,真有一种无言之大美。头顶上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将我的玄想引入渺远。我知道,我轻而易举就能用绳子或铁丝将这半断的枝条捆绑结实,确保它能平安进入秋天。同样,我也深知,这种举手之劳的援助和爱心,施之于人,尚且不易,施之于草木,可谓难矣!17.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A.作者从一根苹果树枝“折而未断”的不幸与有幸入手,实际上是为后文在更深层意义上展开对幸与不幸的深刻思考张本。B.作者对“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用以证明自己预见事物发展的准确程度之高,也间接表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之深。C.作者由“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结局的悲惨推及一粒蚂蚁迟归、一枚青果早坠的“惊心动魄”,深入展示了事件主体不幸遭遇的沉痛,也折射了社会生存法则的残酷。D.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审视与思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