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育明高级中学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上)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程玉玲审校人:程玉玲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否则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凝愁。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姑且先说欣赏自然美。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再比如说书法。其实书法可列于艺术,是无可置疑的。他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横直钩点等等笔划原来是墨涂的痕迹,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我们可以从这个前提中抽出两个结论:一、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二、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情作用”是把情感移到外在事物上面去,觉得外在事物也有与观察者同样的情感,这种经验其实很普遍。B.当观察者高兴时见到山会觉得它在欢笑,悲伤时见到风云都觉得它在叹息时,他已经获得真正的美感经验了。C.当观察者的情趣和外在事物的情趣往复回流的时候,他常是处于审美状态中,此时他处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D.“移情作用”中观察者如要获得受外在事物影响的情感体验,必须关注外物的意象本身,并聚精会神地投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古松俨然是人,人俨然变成古松,是说在欣赏状态中,古松仿佛与观察者有一样的情感,而人也被古松影响有了古松的情趣。B.自然美景和书法等艺术都可作为审美对象,不过人们欣赏自然美景时要物我两忘,而欣赏书法则只需要把握创作者的情感。C.书法作品虽只是墨涂的痕迹,但是他表现了书写者的性格和情趣,观赏者不仅要赏字,还要借助书法作品把握书写者表现的意趣。D.“字如其人”,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所以我们在名家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能感觉到其独特的“气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指从科学的观点看,物理的东西本来没有“人情”和“生气”,是欣赏者赋予了它们这些品质。B.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艺术和宗教的产生与移情作用相关,它们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缩短了人和物乃至人和神的距离。C.移情作用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因人而异,所以把含露的花仅仅看作平常花的人在欣赏时也含有几分创造性。D.美感经验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决定了长期侵淫于美感经验的人可能会比普通人有更好的审美修养和更丰富的精神境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备受关注的2016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1963年,大隅良典进入东京大学学习,随后他果断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未来之路。1974年年底,他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师从197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1977年大隅良典回国担任研究助理,直到1986年才晋升为讲师,两年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才得以开展独立研究,此时他已43岁,但随后很快即做出“诺奖级”工作。1996年大隅良典来到国立基础生物研究所之后才成为正教授,距离他回国已将近20年。对于这样美妙的基础研究,大隅良典付出了足够多的耐心。2012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取材于2016年10月4日《中国科学报》)材料二2016年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大隅良典4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他坦承,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他担忧当前重视应用研究的社会现状,认为“有用”这个词戕害社会,妨害基础科学。(取材于2016年10月8日《科技日报》)材料三1945年2月,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祖父长沼贤海,是日本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他的父亲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学工学部矿山学教授。他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对科学书籍的阅读。比他年长12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其购买科普书籍。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大隅从小体弱多病,家住福冈市郊外,朋友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到夏天他们便相约在一起捞鱼抓虾,捕获昆虫,寻觅萤火虫,采摘野芹菜、野草莓等。此外,大隅还喜欢摆弄显微镜、试管之类,还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不由感言。(取材于搜狐网)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隅良典在获得诺奖后,忠告年轻科学研究者,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从事别人没有触及过的研究。B.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但大隅良典仍为日本科研的问题忧虑。C.大隅良典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他自己就是一路稳扎稳打最后成功的。D.上述三段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提倡踏实严谨治学,目光长远的科学家的形象。5.大隅良典斩获诺贝尔奖.他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6.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中国培养科技人才应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医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我妈含着笑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一点儿钱。那天,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过了一会儿,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好了,不行的话,再来找我。”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我妈连忙摇手:“不,您拿走吧,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我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他坚持留下了一千块钱。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收不说,还白送一千块钱!半年后,我陪着妈妈去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痊愈了!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后来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十年后的一天,我偶然看到一档“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不是老中医从我家拿走的花瓶吗?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吃惊又愤恨:原来他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哼,狡诈,虚伪!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他。老中医已去世,他的儿子听明原委,笑道:“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后来,老中医就拿走了我家的花瓶,留下了一千元钱。难道是我……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的脸微微发烫。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遗嘱,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这句话写出了我听闻母亲得了癌症后的痛苦和她这一病我将无法继续学业的绝望。B.拉妈妈回家的路上我“憋着眼泪”,但见到老中医我“眼泪扑簌簌往下掉”,写出了我有了希望又怕希望落空的担心。C.看到我流泪,老中医瞪了我一眼,不留情的指责我没出息,暗示出老中医虽然医术高超,但是人却有些古怪的特点。D.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的相关描写使小说构思结构严谨。E.小说在刻画老中医这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描写了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将人物塑造得丰富立体。8.小说情节曲折,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波折。(4分)9.小说以“医者”为题,有何妙处,试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