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3.“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材料旨在表明()A.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与中国的封建专制针锋相对B.国民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C.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D.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4.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5.某科学家曾这样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的意义:“他如此清楚地出现在感官前,以致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所有争辩立即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所破除,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有关这一科目的啰唆的争论。”该科学家是()A.牛顿B.爱因斯坦C.普朗克D.伽利略6.张岱年先生指出:“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对该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②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③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都有其片面性④“尊孔”“反孔”都不是对待孔子的科学态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7.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写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以上材料反映了()A.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人对于失败原因的反思B.中共当时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C.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D.毛泽东是当时少数几位认识到进行农村革命必要性的思想家之一8.“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属同一个学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9.“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0.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清明、理学盛行C.分封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1.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12.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如痴如醉和另类赏析。下列有关古典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居易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B.宋词的繁荣主要是由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她属于婉约派D.唐诗宋词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文人墨客的文艺创新1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14.“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你是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当年的高考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山东大学录取1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D.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16.苏渊雷指出: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从明清时期来看,文中的“纵”主要是指()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B.儒学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D.明清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17.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D.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18.……其全景式地构图,散点透视,充满了细而巧的市井情节。货柜上的交易,街边桥头摊点的叫卖,载运米粮漕运的货船,纤夫、屠户、小贩、商人、官宦、酒保、食客、船工、挑夫、货郎、游人、行者、铁匠、脚夫,凡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还有驴子骡子,酒店酒旗、巨舟小舢,箩筐挑担,茶楼摊点,无一不被刻画得入微。”这段文字所描述的画作属于()A.写意画B.风俗画C.山水画D.宫廷画19.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20.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A.人是万物的尺度B.信仰得救C.理性主义D.天赋人权21.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B.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C.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八大山人的《松鹰图》22.有文献记载:“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木板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木为子,……盔字既满用木楣楣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该“巧便之法”创制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23.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A.维护封建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24.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潮C.顽固势力竭力阻挠教育改革D.近代教育未发生实质性变化25.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儒家思想日益走向哲学化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融合第II卷(非选择题)评得二、非卷人分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二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27.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18--2019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历史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领袖,他的主张对于天主教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他主张世俗权力应该高于教会的权利,教会的权利应该受到制约与监督。因此他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正确;最早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农民阶级代表是洪仁玕,1859年他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较晚,故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