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八中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溪八中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2006、03、24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II卷共11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bié)寒伧.(chen)打烊.(yáng)鞠躬尽瘁.(cuì)B砧.板(zhēn)惬.意(qiè)租赁.(lìn)面面相觑.(qù)C箍.桶(kū)癖.好(pì)骄横.(héng)毛骨悚.然(sǒng)D丛冢.(zhǒng)垓.心(hé)褴褛.(lǔ)万乘.之势(chè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脍炙人口凭虚御风融汇贯通坐收鱼利B旁证博引碎琼乱玉迫不急待兴高采烈C横塑赋诗戛然而止孽根祸胎自惭形秽D焕然一新浅斟细酌万籁具寂逆情背理3、下列对课文理解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前后矛盾的解决预示着新的矛盾冲突,直到最后发展到高潮。C.《前赤壁赋》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感慨,一方面感叹人生之短暂,现实的苦闷,另一方面又从苦闷中摆脱出来,阐发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表达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D.小说都重视典型环境的创造,并借此表现世态风情,成为小说独具审美价值的部分。《守财奴》就是因环境描写而成功的,巴尔扎克自称他的小说是社会的“风俗史”。4、下面是《红楼梦》中几段人物描写,所附的脂砚斋的几段评语与描写对应的一项是()①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妹妹来了。②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如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④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a.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b.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c.声势如现纸上。d.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A.①a②b③c④dB.①b②c③d④aC.a②c③b④dD.①c②d③b④a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空间天气预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从开始到结束,对太空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很关键。据悉,有关部门为了“神六”已经开始用类似“天气预报”的形式,来预报太空最近几天内的“天气”了。所谓空间天气预报,主要预报距离地面90千米以外的所有空间天气状态。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指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瞬时或短时间内的状态。江苏省气象台资深专家周曾奎介绍,空间天气涉及到的内容与日常听到的天气预报有很大的不同,日常所讲的天气是指发生在对流层内,影响我们生活、生产,如阴、晴、雨、雪、冷、暖、干、湿和风等;而从目前的技术而言,空间天气预报的对象,是从地球表面几十千米一直到太阳表面这一广阔的领域。内容不一样,对于观测的设备也有不同的要求,现在气象部门的观测设备仪器无法胜任“空间天气预报”的要求,所以目前我国专业的气象部门普遍没有此项业务。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吴琴娣研究员介绍说,空间天气预报关心的“风”是太阳风,“雨”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雨,与日常天气相比,空间天气没有阴晴之分,只有太阳和地磁场的“平静”与“扰动”之别;空间天气不注重冷暖,关心的是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的变化。“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就发高烧”,空间天气变化会对航天器造成危害,对导航、通信和定位也会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对输电系统和地下管线产生损坏等。所以目前空间天气预报都是由天文单位负责,紫金山天文台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进行了这项工作,那时主要是做为期半个月的中长期预报,像太阳“脾气”如何,脸上有没有长“雀斑”(太阳黑子),新一轮太阳风暴会不会“兵临城下”等都会有详细的记录,并把这些资料及时汇总到北京国家天文台,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做数据积累,而不像现在做得如此精密复杂。吴琴娣说,和日常天气预报不同,目前空间天气预报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并没有像天气预报那样主要面向市民。因为它给市民造成最严重的影响只是通讯中断,而且就算是中断也只是瞬间性的。总的来说目前和市民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所以空间天气预报短时间内不会面向公众。5、下列关于“空间天气预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空间天气预报,主要预报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天气状态,目前气象部门的观测设备仪器无法胜任其要求。B、空间天气预报主要关注的是太阳黑子、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的变化等空间天气。C、空间天气预报只用于科学研究,所以没有像日常天气预报那样主要面向市民。D、空间天气变化会对航天器、导航、通信和定位等带来严重影响或损坏,目前空间天气预报都是由天文单位负责。6、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日常天气和空间天气都关注“风雨”,但“风”和“雨”的含义不同。B、日常天气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而空间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影响。C、空间天气预报目前还不会面向公众,因为这些预报与公众的关系还不大。D、“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就发高烧”表明太阳的一举一动与地球密切相关。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空间天气预报是“神六”飞天后才出现的一项新兴业务。B、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空间天气预报的关注。C、“神六”升空时,空中飘起了雪花,这对“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没有太大影响。D、“神六”的成功飞天,将会为空间天气预报做得更加精密复杂提供良好的契机。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丞相西平侯于定国都不能,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迁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经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汉书•于定国传”)8、对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案件B、郡中离文法者文法:法令条文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丁壮:年轻男子D、其后,母自经死自经:上吊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②何为而在吾侧也?B、①其姑告邻人之曰②如吾之衷衰者,其能久存乎C、①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②以愚辞歌愚溪,则茫茫然而不违D、①郡中离文法者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项是()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⑥及子,封为西平侯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B、东海郡中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也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也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妈妈。”官府逮捕了孝妇。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第II卷(共117分)四、(17分)12、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共5分)。(1)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2分)(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2.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赤壁赋》苏东坡与客秋江应答,提到曹孟德的两句诗:,;诗句出自曹操的《》。这篇赋中还描写了曹孟德吟咏此诗的情态:酾酒临江,横塑赋诗。14、古诗鉴赏(6分)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得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动曰:“去!”⑴、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贪欢笑”前加一“且”字,分析其含义,其好处。⑵、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诗化人生王兆胜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天上的月亮每月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夜,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这样。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的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验“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太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了。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有的人一生虽然钵衣玉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心”累与否。同样,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有无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诗”心。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取这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小鸟的歌唱,如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比如苏东坡,他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所有东西都发霉,床柱上还有许多白蚁,要什么没什么。六十岁的老人,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他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的理想。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东坡志林》,考订药书,赋诗作词。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有了诗心,人们也可以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天地一年四季,春天繁华,夏天挥霍;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生命就进入了晚秋;而严寒到来,万物将激情收敛珍藏,这就是冬天了。其实,这种更替与人生何异?生命在自然与死亡韵律的和谐上实际上具有一样的节奏。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