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全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共8题,共33分(一)课内基础(33分)1.默写课文相关语句。(12分,每空1分)(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6)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发问,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来比喻求贤才而不得,从而点明自己忧愁不已的原因。(7)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8)《游褒禅山记》中的“,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主任走进教室,一看到他那没精打采....的眼神,便断定他周日晚上又去玩电子游戏了。B.如果影响到各州的生态环境,那么昨天首相关于运用核能源的报告恐怕就要束之高阁....或者丢弃到废纸篓里了。C.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除此之外,恐怕不可能有什么终南捷径....了。D.为人民谋求利益,每位党员都义不容辞;为群众排忧解难,每个干部都责无旁贷....。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B.不能喻.之于怀(比喻)徒留无所施.(用)C.感慨系.之矣(附着)既替.余以蕙纕兮(废弃)D.多谢.后世人(告诉)无物以相.之(帮助)4.下列加点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③火尚足以明.也④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⑤侣.鱼虾而友糜鹿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⑦方其破荆州,下.江陵A.①④⑦/②⑥/③/⑤B.①③⑦/②④/⑤⑥C.①④⑦/②/③⑥/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5.下列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月出于东山之上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不能喻之于怀C.相与枕藉乎舟中D.亦自缢于庭树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凌万顷之茫然..B.亦将有感于斯文..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共事..二三年7.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B.“暮春之初”中的“暮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D.“汉末建安中”中所提到的“建安”是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8.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策问或委派大臣主持。殿试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B.明清两代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者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员。C.宗法,古代以社会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D.宗子,指嫡长子。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第II卷共17题,共117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7分)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逊,王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①。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曰:“昨与颜衍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逾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遗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恭帝即位,迁兵部侍郎,充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曰:“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容,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赠右仆射。【注】:①记室,古代官职名。(选自《宋史·窦仪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B.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C.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D.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出名、闻名B.仪十五能属.文:标注C.请俟.他日:等待D.朝议是.之:认为......是对的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他的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其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于晋天福年间考中进士,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入仕途。B.窦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引导契丹军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结果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军渡过黄河。C.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院中拜受了诏命。D.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来源:学科网ZXXK]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4分)(2)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7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春日山居寄友人周贺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①外,何人更可言。【注】①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地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14.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4分)三、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看来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作为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作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作了一首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又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1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簪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