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铁路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段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20页)2016-2017学年广西柳州市铁路一中高一(上)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其中1-6题为单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5分,7-10题为多选,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对得5分,选不全得3分,共计50分)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在地球各处都相等B.物体静止时,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C.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D.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率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D.加速度由速度变化大小决定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C.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在下图中,a、b表面均光滑,天花板和地面均水平.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A.B.C.D.5.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第2页(共20页)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反向运动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是()A.3.5mB.2mC.1mD.07.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力,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的大小分别为()A.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为mgB.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为(M﹣m)gC.地面对A的作用的大小为MgD.地面对A的作用的大小为(M﹣m)g8.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运动图象.则关于此物体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B.乙是位移随时间变化图象C.丙是位移随时间变化图象D.丁是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第3页(共20页)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v0=0,加速度竖直向下且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2:3C.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D.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10.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个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A.FN变小B.FN变大C.Ff不变D.Ff变小二.实验题(共两小题,11题6分,12题1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1.我们可以用光电门来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回答下列问题:(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2)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1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第4页(共20页)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描点画出F﹣△x图线如图1;(2)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N;同时发现弹簧伸长量为4.6cm,则弹簧上的弹力值为N,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图得到F合=N.弹力F(N)0.51.01.52.02.53.03.5伸长量x(10﹣2m)0.741.802.803.724.605.586.42三、计算题(本题有4个小题,共44分,请将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13.如图所示,把重8N的物体放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的上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N,则:(1)弹簧为原长,且物体保持静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2)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体保持静止,则最大弹力为多少?14.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块A重400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1)人对绳的拉力;第5页(共20页)(2)人脚对A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5.气球以10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m的高度时,一物体从气球上掉下,不考虑物体的浮力,不考虑空气阻力,g=10m/s2则:(1)该物体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地?(2)该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16.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测速仪B固定,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沿BA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加速度和在355m处的速度大小.第6页(共20页)2016-2017学年广西柳州市铁路一中高一(上)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其中1-6题为单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5分,7-10题为多选,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对得5分,选不全得3分,共计50分)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在地球各处都相等B.物体静止时,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C.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D.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考点】23:重心.【分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可以运用悬挂法确定重心的位置.【解答】解:A、地球不同纬度和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故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在地球各处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但对斜面的压力小于重力,故B错误;C、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二力平衡,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故C正确.D、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比如均匀圆环,故D错误.故选:C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率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第7页(共20页)D.加速度由速度变化大小决定【考点】1B:加速度;17:速度.【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故A正确.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C、速度增大,加速度可能减小,即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C错误;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以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a的大小决定于速度变化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C.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考点】27: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明确两种摩擦力的定义从而得出摩擦力的决定因素等.【解答】解: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正确,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B、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故B错误;C、运动的物体一样可以受到静摩擦力;如加速运动的汽车中相对汽车静止的物体;故C错误;D、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故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第8页(共20页)故选:D.4.在下图中,a、b表面均光滑,天花板和地面均水平.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A.B.C.D.【考点】29: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两个物体要直接接触,二是要产生弹性形变,而要产生弹性形变,两物体要发生相互挤压.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结合平衡条件分析是否有弹力产生.【解答】解:A、a、b间无弹力产生.因为a、b无相互挤压,没有发生形变.故A错误;B、a、b间产生弹力.细绳偏离竖直方向,a球因重力作用要向右摆动,b球因重力作用要向左摆动,则a、b相互挤压,产生弹力.故B正确;C、假设a、b有弹力存在,a对b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b将向右滚动,而题设条件b是静止的,破坏了b的平衡状态,则ab间不存在弹力.故C错误;D、假设a、b有弹力存在,a对b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则b受三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弹力,这三个合力不可能为零,即三个力不可能平衡,与题设条件矛盾.故D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第9页(共20页)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反向运动【考点】1I: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s﹣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s﹣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根据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A、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在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故v1>v2.故B正确.C、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故在0﹣t3时间内4围成的面积大于3围成的面积,故3的平均速度小于4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s﹣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始终为正,故t4时刻没有反向运动;故D错误.答案:B.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是()A.3.5mB.2mC.1mD.0【考点】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7,采用逆向思维求出最后1s内的位移.【解答】解: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将物体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第10页(共20页)于1:3:5:7,则知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之比为7:1,因为第1s内的位移为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为:x=1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