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式老建筑的历史与现状的调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岛农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题目:青岛德式老建筑的历史与现状的调查专业班级园林1102姓名(学号)实践时间2014年8月1日至8月11日2014年8月20日一、实践背景㈠、调查的背景及意义这是我来到青岛的第四年,正像许多人所说的“来到青岛是因为海的魅力,离开青岛带走的却是一座城的思念”,这座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已经悄无声息的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从多个方面展示的富有特性的青岛城市文化特色和历史文脉,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资源优势和财富。青岛德式老建筑是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历史意义上看,德式老建筑是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在对中国殖民侵略中在所建的,历经百年风雨,是历史建筑文物的瑰宝也是城市化的见证,此外,还表现在其建筑自身和城市整体规划的美学意义上。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保护好这批老建筑,不仅关乎青岛市的经济文化利益,更关乎中德友好关系的良好维持。㈡.实践时间: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8月11日。㈢.实践地点:山东省青岛市㈣.实践人:㈤.实践方式:查阅文献、查阅近期杂志、网上查资料、实地考察二、实践内容㈠、研究对象的选择及说明由于青岛德式老建筑比较多,我选取了5个进行实地详细调查。1)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2)青岛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原是胶澳德国总督的官邸,故名之总督官邸。3)鱼山路5号俾斯麦兵营旧址,德式建筑,建于1903-1905年,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楼。4)花石楼,位于黄海路18号,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5)红房子,泛指青岛市广西路与安徽路口3栋相连的红色建筑。1905年所建的“红房子”是医药商店旧址,又名橡树饭店。㈡、青岛德式建筑的历史与现状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后,为加强殖民统治,在青岛兴建了较为完整的德意志帝国殖民统治体系建筑,这些建筑对体现青岛城市风貌特色起着主导作用。从德占初期至1910年,是早期青岛市区建筑风格形成的时期,许多重要德建筑物都在1910年前建成,其中的代表作品有:总督府、总督官邸、警察署、俾斯麦兵营、总督学校、德华高等学堂、德华银行、野战医院、基督教堂,以及美、英、俄领事馆、水师饭店、吉利银行等大量的行政、商业和金融性建筑。1910年后,随着市区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德国重新制订了胶澳青岛区的总体规划,城市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各类单体建筑物的修造方面,如:胶澳海关、帝国法院等。这些建筑包括了市政、军事、法院、警署、监狱、海运、铁路、医院、学校、宗教、银行、工厂、住宅甚至供电气暖水等各种建筑和设施。天主教堂,位于浙江路15号,旧称圣弥爱尔教堂,1932年始建,建成于1934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设计,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和花岗岩,占地1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7.48平方米。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有一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塔内悬有大钟4口,堂高18米,檐高8.8米,墙基1.1米,可容千人礼拜。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座北向南,气势庄严宏伟。文革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4月恢复使用,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青岛迎宾馆,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观海山南麓的沂水路11号。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该建筑由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于1903年始建,1906年竣工,建筑面积7132.3平方米。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又称“提督楼”。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总督府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总督府又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5年7月改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1929年4月总督府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总督府成为日伪政权之“青岛特别市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再次将总督府作为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总督府成为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人大和政协的办公楼。1994年青岛市委和市政府迁新址,这座大楼便成为青岛市人大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以“青岛德国建筑”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与青岛德国胶澳总督官邸旧址一起合并至青岛德国建筑群,成为其25个单体之一。青岛德国俾斯麦兵营(又名万年兵营),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红岛路5号。德国侵占青岛初期,自1899年10月先后建造了三座兵营,其中以俾斯麦兵营最为典型,是在炮兵营旧址-“嵩武兵营”建筑的。第一、二营房建于1903-1905年,第三、四营房建于1906-1909年。营房建筑古典构图,作横三段纵五段划分,中央与两端突出阶梯形山花作重点装饰,门窗为四分阶段圆券,兵营建筑分前后两排,与礼堂建筑共同围合成一矩形广场。现为青岛海洋大学教学楼,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群25个单体之四)。花石楼,八大关风景疗养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花石楼前立着两块不同的标志牌,其中一块是花岗岩石碑,为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于1984年7月27日设置并将花石楼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注明花石楼1903年由德国人所建。另一块不锈钢制作的标志牌,是1997年6月青岛市旅游局设置的,注明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花石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此牌记载的花石楼始建时间是1930年至1931年,由白俄贵族所建。出现这种不同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至今仍在进一步考证中。相传解放前蒋介石曾居于此,特务头子戴笠及当时的电影红星白光来青岛时也在这里住过。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门牌号为黄海路18号。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等都曾在此下榻。红房子,位于市南区广西路33号,红房子”泛指青岛市广西路与安徽路口3栋相连的红色建筑,构檐高18米,红瓦蒙莎顶。该建筑立面为红色墙体,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上部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所采用的拱形与曲线具有青年风格派的典型特征。始建于1905年,由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设计,是医药商店旧址,又名橡树饭店,是青岛市西部老城区最具知名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2009年8月,“红房子”全球售卖的消息,引发学者及市民的广泛讨论和关注。百年“红房子”不仅具有“青岛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属性,而且具有“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的属性。这种双重身份使得“红房子”受到双重的保护,轰动一时的“红房子”全球售卖立即被叫停。㈢、保护青岛德式老建筑的意义1、文献综述城市一再失忆的原因在于:保护意识薄弱,“暴力”开发和建设;“将来”的历史建筑,随普历史建筑功能的置换,建筑形式的改变是无法避免的,历史建筑的改造必须能够反映建筑的场所精神,从整体上考虑建筑的风格和谐以及历史沉淀,渐进式小规模改造应该作为目前较为普适的改造手法。——《建筑的一段历史改变一座城----老建筑保护的渐进模式》[2]文脉不是僵死的标本,不是若干片被保护的历史街区,更不是那几栋历史建筑,它是活的,像生命一样也在吐故纳新。文脉的载体是生活,所有的历史遗迹不过是它的寄存之所,所以只要生活继续,文脉就能流传。但只有被充分理解、利用、改造、传承,文脉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延续青岛的城市文脉》[3]2、历史意义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悲壮的半殖民地史。我们以青岛德式老建筑为例,作为殖民建筑保存完整的青岛德式老建筑而言,它的的历史意义是特殊的,当代人们对这些建筑的保护,是对这段充满血和泪的历史的记忆。一个容易忘记屈辱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座遗忘历史的城市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迟早也会被历史抛弃,所以对青岛德式老建筑的保护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极为重要的。3、现实意义首先,德式老建筑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旅游意义及经济意义上。青岛作为旅游城市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都是著名的,德国老建筑也成了青岛的一个名片。青岛德式老建筑作为一批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在海边给青岛带来的旅游收益不容忽视。其次,保护青岛德式老建筑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目前青岛大批德式老建筑除了用作观光景点之外,还供给机关部门及居民使用。最后,青岛德式老建筑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以及对城市的整体规划的借鉴。保护青岛德式老建筑便是维持这种独具特色的美,维持这种匠心独运的风格理念。㈣青岛德式老建筑的保护现状及措施1、保护现状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在青岛兴建了较为完整的德国建筑体系,但是这些建筑却在不断地遭到或多或少的人为破坏。日本占领时期、国共内战,尤其是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都使青岛的德式建筑受到过不同程度的破坏。1914年之前,德国在青岛修建的建筑大约有380多座,而到目前已剩下100多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青岛市开始投入巨资,逐步开始依照原样修缮当年德国人修筑的炮台、街道、法庭、行政机关以及各类民宅。有360多栋上个世纪初的西式建筑,被纳入城市风貌保护区,得到了良好的维护。2、法律保护措施1995年编制了《青岛市总体规划》,2002年编制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年编制了《青岛市总体规划(2006-2020)》,在2007年,青岛投资2亿余元抢救19处老建筑,《全国“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本市民俗博物馆、市考古研究所以及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五市的博物馆文物库房被列入此次全国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核复七项目总投资645万元,国家将根据资金状况,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地方资金配套情况等原则,对这些项目给予支持。2008年,政府曾邀请德国专家在青组织举办德式建筑维修保养培训班,对青岛有关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同时又增颁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老建筑。2012年3月17日,青岛市政府颁布了《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本市历史建筑的保护,规范历史建筑的管理,传承青岛历史文化。3、社会保护及市民关注社会上一些非营利组织也为德式老建筑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中德文化遗产基金会,它通过德国文物保护专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技师等专业力量,对位于中国的德式建筑文物的保护进行积极支持。青岛市民也对德式老建筑的保护问题上给与了高度的关注。他们有打电话给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的,有市民表示,应该仅对出现漏雨的部分进行维修,原有瓦片如果没有断裂、腐化,应尽可能使用。如果必须进行更换,也要进行严格的记录、对比,并利用图片等方法,对更换部分的原貌,以及更换后的现状进行拍照存档。㈤德式老建筑面临的问题1、主管部门不一,监管不力,文物保护意识欠缺。青岛德式建筑分散,所有权分属不明。2、现在一些老建筑的命运坎坷,面临着被违规拆除的危险。3、德式老建筑被拍卖是它面临的威胁之一。4、还有一部分德式老建筑被用作居民楼,由于周而复始的人为装修和混乱的产权关系,使得他们无法得到保护。、5、民众不同的看法,使得德式老建筑的保护工作受阻。三、对青岛德式老建筑保护的建议(一)进一步提高加强城市文脉保护工作的认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保护、传承青岛城市文脉,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二)保护要有法律约束。要从法律、法规上保证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凸现青岛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特色。在操作层面实施“三线控制”,一条是规划红线,控制用地和建筑;一条是生态绿线,提高绿化率;一条是保护紫线,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三)要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城市规划法》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四)要重视城市风貌的整体保护。必须改变分割整体城市风貌,只重视部分历史街区,不重视整体保护;只重视对文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