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四中2017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林口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2018.7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这说明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2.乾隆时人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B.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D.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3.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4.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C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5.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6.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7.美国独立后不久,富兰克林指出,“有三个州在同一时期各自与法国政府谈判,寻求战争援助”华盛顿也曾担忧肯塔基州与西班牙联合。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A.经济落后,财政困难B.英国联合欧洲各国瓜分美国C邦联体制缺乏凝聚力D.美国南北经济体制差异较大8.“这部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战战兢兢的特点很明显,它只是适应当时需要,规定了相对可行的一些措施”。这反映了法国A.共和之路较为艰难B.大革命最为彻底C立宪派力量占主导D.政体不符合国情9.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B.首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1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中写道:假如英法联军的‘远征’根本没有发生,从而使本书失去存在的理由,那该多好啊。”英法联军的“远征”A.迫使清政府成为其侵华工具B.达到了在华设厂的目的C.实现了深人中国内地的战略D.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11.《晚清外交史》提出,清廷外交的条约体系由“执行条约”、“保全和局”到“完全屈服”、对帝国主义“有求必应”,列强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下列属于列强借助清廷“完全屈服”获得的权益是A.割占中国领土B.设立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投资设厂D.传教士可在中国内地传教12.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13.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増强了民族意识B.推翻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实现了民族独立14.下表是依据1919年5月5日学生所呈《上大总统书》上的签署所做的参加游行的各学校学生人数和校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B.—些学校对运动持观望态度C材料数据或缺不能反映事件实情D.运动初期不具有反封建性质15.马克思指出&他们总还在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马克思在此A.批判了资产阶级殖民扩张的罪恶B.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超脱阶级斗争的幻想C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缺乏预见D.指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与资产阶级结盟16.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17.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阎锡山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这表明A.重庆谈判没有积极意义B.“冷战”激化国内矛盾C国民党以战争促进谈判D.和平建国举步维艰18.《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B.在革命道路选择上的分歧C还没找到适合国情的道路D.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失败19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20.经1979年下半年和1980年上半年试点实践后,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工作分期分批陆续展开,中共中央发了七号和六十号两个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工作办公室。这一工作的深远意义是A.发扬了文革中充分体现民主的群众运动B.加强了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绝对领导C使我国选举制度由直接选举代替间接选举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1.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人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A.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C.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22.苏联《真理报》曾评论说&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A.欧洲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侵略欧洲的计划D.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变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23.1961年6月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预备会议,就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制定了严格标准,如“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人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据此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A.以反对冷战为目的B.反对与大国交往C.反对参与美苏对峙D.始终专注于政治斗争24.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主席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毛泽东所谈的事件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B.因美国的阻扰而没能成功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影响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5.《冷战史:19%5—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5分,共计50分)26.(12分)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的丞相陈平曾经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材料二《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材料三《汉书》中写道: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宰相的职责。(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三个阶段的变化及推动力。(4分)(3)概括材料三中前后两史实的相同之处。(5分)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9年1月,议会颁布文告,宣布国王詹姆士二世“背弃了国王与人民的原始契约,在耶稣会士和其他邪恶之徒的指导下破坏了基本法律。他已自行退位,离开英国,致使王位虚悬”,因此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据闫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本来在此之前,除了革命时期的所谓“王位中断”之外,政府里的行政权完全集中在国王和由国王所任命的大臣手中。这些大臣的地位不过是国王的助手,……议会的权力只限于对国王所颁布的命令或法案进行讨论;通过或者否决。除此之外,议会无权直接从事国家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除了“权利法案”之外,议会又在1689年制定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这一法案通过后,每年都要重申一次,以避免国王破坏。1701年的“嗣位法”除了王位继承的规定外,还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枢密院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据蒋孟引《英国史》整理(1)材料一对事件的描述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4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权力中心的变化及这一变化过程的特点。(3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权力中心变化的影响。(4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斯福也把实现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国际组织上,但在实践上,由于二战末期的美国较之一战末期更为强大,因此罗斯福有更大的自信心和活动余地而赋予联合国以较大权力,使它成为确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和美国影响的机构。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及美国在联合国的优势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确立的美元的霸权地位,使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的仲裁者、调解者和指导者,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就是罗斯福的世界新秩序。——《威尔逊、罗斯福、布什:世界新秩序之比较》材料二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萨繆尔•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